社会心理学知识.ppt
《社会心理学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知识.ppt(3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知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 理 学 系 杨 碧 漪 E-mail:,第一节 概 述,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GAllport,1954):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所谓隐含的存在,指个人由于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文化团体中的成员身份而继续的许多活动。,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学解释”。(Ellwood,CA.The psychology of
2、human society.New York:Appleton,1925,P.16.,P.11.),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我们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B=f(P,E),Expanding Lewins Model,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二)社会心理 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
3、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气氛、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等。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一、哲学思辨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许多问题源于先哲们对“人性”的争论,基本的理论线索有两条: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教育与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主要由生物的或本能的力量所决定,人出生后,其
4、本性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变。,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二、经验描述阶段 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三、实证分析阶段 科学社会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特点:1.从描述转变为实证 2.从定性转变为定量 3.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4.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 5.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 1.自然
5、观察 2.参与观察,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调查法 1.访谈法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2.问卷法,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档案法 依靠分析归纳有关文献而作出结论的方法。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社会学习论(一)简史(二)学习的机制 1.联想 2.强化 3.模仿,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三)观察学习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二、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
6、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2.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4.剥夺满足命题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5.侵犯赞同命题 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
7、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时,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三、符号互动论 主张从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类群体生活。(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二)主要观点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
8、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9、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
10、主动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前者是行为动力,后者是行为方向。,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意识与潜意识“力比多”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人格结构,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视角: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个体视角: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
11、续社会化(成人期)。,第一单元 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再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第一单元 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内容(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四)培养社会角色,第一单元 社会化,三、社会化的条件(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二)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第一单元 社会化,四、社会化的载体(一)家庭 个体从出生起
12、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单元 社会化,(二)学校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 的严格性。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第一单元 社会化,(三)大众传播媒
13、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第一单元 社会化,(四)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第一单元 社会化,五、社会化的分类(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第一单元 社会化,(二)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
14、,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学者们把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即:1“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2“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第一单元 社会化,3“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第一单元 社会化,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婴儿出生起,双亲已按其不同的性别加以培养教育。例如对衣着、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双亲对男婴与女婴
15、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婴儿的性别认同亦是不一样的: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第一单元 社会化,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科书也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期待。,第一单元 社会化,(三)道德社会化 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第一单元 社会化,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
16、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3道德行为 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第一单元 社会化,(四)政治社会化 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爱国意识的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第一单元 社会化,1国家形象阶段 此阶段以国歌、国旗及领袖作为国家象征。儿童对国家的热爱,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象征的崇敬。升国旗、唱国歌、悬挂领袖肖像是培养爱国意识的有力手段。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此阶段
17、以有关国家、政治组织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依据。因此应通过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享有公民权利,参与政治活动来培养爱国意识。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此阶段爱国观念扩展到本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与国际责任之中。,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18、;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个体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二、社会角色的分类(一)按角色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后者指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二)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前者对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小,如公务员、军警;后者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自由度较大,如朋友等。,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19、前者是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如银行家、企业家、商人等,主要发挥实现效率之功能;后者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主要发挥社会公平功能。,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四)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前者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并尽力感染“观众”,比如演员;后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只是以习惯的方式行动,比如性别角色。,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角色扮演过程: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一)角色期待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
20、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二)角色领悟 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三)角色实践 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四、角色失调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角色冲突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二)角色不清 个体对其扮
21、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角色中断 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四)角色失败 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一、自我(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主我与客我 这是詹姆斯的自我概念,前者是个体的主观经验,后者是经验的内容
22、。前者是认识的主体,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活动。,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镜我,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二)自我的结构 自我的结构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1.物质自我 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亲人、所有物等等的认知。是自我最原始的形态,其中心部分是自己的躯体,所以也
23、称为生理的自我。,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2.心理自我 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3.社会自我 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4.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5.反思自我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
24、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2解释经验 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3决定期待 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他们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1生理自我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2社
25、会自我 这阶段大致从三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3心理自我 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的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心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素。(五)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20问。,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二、身份 当我们说到某人的身份,实际上是指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身份的定义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