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火灾及其防治.ppt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火灾及其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火灾及其防治.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火灾及其防治,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自燃火灾及煤炭自燃第三节 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第四节 预防外因火灾第五节 矿井灭火第六节 火区管理与启封,矿井瓦斯及其防治,本章的主要内容:发生火灾的基本要素、矿井火灾的危害、矿井火灾统计分析、外因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矿井火灾的防治对策、矿井火灾处理、火区管理本章的难点:煤炭自燃及自燃火灾的预防、火风压教学难点:外因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井口附近、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形成灾害的一切 非控制燃烧。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矿井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烧毁大量的煤炭资源和设备,而且产生大
2、量的高温烟流和有害气体,危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时还诱发瓦斯、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其灾难性。,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是煤矿最主要灾害之一,每一场火灾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则可能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时则可能引燃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烟毒化矿井,酿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恶性事故。据统计,扑灭一场中等火灾也要付出数以万计的直接灭火费用。重大恶性火灾事故造成政治、经济以及资源上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对矿工情感上的伤害也非短期可以消除。尽管当前矿井防灭火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难以杜绝矿井火灾的发生,因此,必须作好矿井的防火灭火工作,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我国
3、是一个矿井火灾事故多发的国家。仅2000年一年,全国国有煤矿的425对矿井统计,就共发生各种火灾事故168起,其中外因火灾14起,内因火灾154起,冻结煤量4217 Mt,封闭采区或工作面59个,发火率为0.318次/Mt。,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2010年煤矿事故严重度的统计,矿井封闭达1000多万m3,火区范围广(300多万 m3),A 烟雾冲出井口,B.井口密闭摧毁,C 井口风门倒塌,D.风机房炸上天,第一节 概述,引起火灾的基本要素,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在矿井中煤的自燃、爆破作业、机械摩檫、电流短路、吸烟、烧焊等,都有可能成为引火的热源。,可燃物可燃物的存在是
4、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在矿井中,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另外,坑木、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氧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任有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缺乏足够氧气时,燃烧是不能持续的,所以氧气供给是维持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以上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才会发生,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第一节 概述,发生火灾的基本要素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才会发生,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根据引起矿并火灾的火源不同,通常可将矿井火灾分成两大类:外部火源引起的矿井火灾,也叫外因火灾;由于煤炭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火灾,也叫内因火灾。,
5、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是指由于外来热源,如明火、放糊炮、电焊、气焊、在井下吸烟、人为纵火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井下电气设备因使用不当或维修不及时而短路所产生的电弧火花也可引起矿井火灾;矿井瓦斯、煤尘的燃烧或爆炸亦可以引燃井下可燃物而形成矿井火灾。还有违章爆破,如用明火或用动力线爆破、火药变质、放糊炮等都可能引起矿井火灾。,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矿井内因火灾的特点:煤炭自燃发火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易于早期发现;但是,内因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真正找到火源确非易事;因此,常常不能及时灭火,致使有的自然发火区可以持续数月、数年乃至数
6、十年而不灭。,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内因火灾又称自然火灾,是指由于一些自燃物质(主要是煤)在一定条件或环境下(如破碎后集中堆积,又有一定的风流供给)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从而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矿井内因火灾,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高冒处浮煤堆积的地点。,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矿井内因火灾的特点:煤炭自燃发火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易于早期发现;但是,内因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真正找到火源确非易事;因此,常常不能及时灭火,致使有的自然发火区可以持续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而不灭。,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根据发火地点不
7、同,矿井火灾又可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硐室火灾,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由于燃烧物质的不同,矿井火灾又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燃烧火灾坑木燃烧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炭燃烧火灾,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分类,根据发火性质不同,矿井火灾还可分为:,原生火灾在原生火灾发展过程中,含有可燃物的高温烟流由于缺氧而未能完全燃烧,在排烟的道路上一旦与风流汇合,很可能再次燃烧。,次生或再生火灾次生火灾,是指由原生火灾而引起的火灾。,第一节 概述,火风压1、火风压的概念井下发生火灾时,由于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矿井中发生火灾时,烟流主要沿着原来的
8、风流方向移动,火灾波及的范围内空气温度升高,形成与自然风压相同的火风压。火风压可以使巷道内的风流逆转,使有毒有害气体波及到临近巷道,造成人员伤亡,还可以使通风系统混乱,造成瓦斯爆炸。,第一节 概述,火风压2、控制火风压控制火风压,尽可能使之减小。采用灭火,修筑临时防火密闭墙,加大供风量,利用火源近的巷道将烟直接引入总风道排至地面。,图1,第一节 概述,火风压3、火风压的特性(l)火风压产生于烟流流过的有高差的倾斜或垂直巷道中;(2)火风压的作用相当于在高温烟流流过的风路上安设了一系列辅助通风机;(3)火风压的作用方向总是向上。,第一节 概述,火风压4、火风压的危害,旁侧支路风流逆转,主干风路烟
9、流逆退,第一节 概述,火风压4、火风压的危害,火烟滚退示意图,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危害矿井火灾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损失、工程和设备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生命安全。据统计,全国煤矿矿井火灾事故以死亡人数统计计算,火灾只占1.52%,排在各类灾害的最后;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各类事故中,以死亡人数计算,火灾事故却占到3.72%,仅次于瓦斯事故、顶板事故和水害事故,位居第四。1961年3月16日,抚顺矿务局胜利矿一次矿井火灾事故就有110人遇难。,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
10、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火灾不仅会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就是在处理火灾事故中也极易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扩大灾情。,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火风压常会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发生逆转现象,导致受灾范围扩大,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火区。,产生再生火源炽热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使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或冻结,损坏机械设备。,造成经济损失包括在火灾过程中烧毁的物质、资源、设备,在救灾过程中所消耗的器材、物质、人员工资以及因火灾停产、减产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11、还有因封闭火区不能启封煤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遇难人员的丧葬费、家属抚恤金、伤残人员医疗费等经济损失。,第一节 概述,矿井火灾统计分析,1、全国煤矿矿井火灾事故合计死亡人数为:43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7,2、全国煤矿一次死亡3人以上矿井火灾事故发生次数按企业性质统计所占比例为:国有重点:6.45%国有地方:29.03%乡镇煤矿:64.52%,3、全国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矿井火灾事故发生次数按企业性质统计所占比例为:国有重点:6.45%;国有地方:29.03%乡镇煤矿:64.52%,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我国存在有煤炭自燃的矿井占矿井总数的 56%,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层占累计可采
12、煤层数的 60%;煤炭自燃而引起的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 8590%。近年来我国广泛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这种采煤方法采空区遗留残煤多、冒落高度大、漏风严重,使得自然火灾发生频繁,常常价值几千万元的综采装备被封闭在火区中,此外还使大量的煤炭被火区冻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煤炭自燃已成为制约高产高效矿井安全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自然发火的定义 在理论上,自然发火是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开采破碎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出现发火和冒烟的现象叫自然发火。名词解释:自燃=自然发火煤矿常见发生自燃的地点:巷道煤围帮、采空
13、区、其他;,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巷道围岩(煤)氧化与自燃问题,松动圈煤长期受到氧化,容易发生自燃?,巷道松动圈模型,通风风流,放出CO气体!,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采空区遗留煤自燃问题如堆积煤、煤仓、巷道三角点等,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自然发火在矿井防灭火规范中规定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即为自燃发火。煤因自燃出现明火、火炭或烟雾等现象;由于煤炭自热而使煤体、围岩或空气温度升高至70 以上;由于煤炭自热而分解出CO、C2H4或其它指标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预报指标,并呈逐渐上升趋势。,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炭自然发火机理早在1862年,德国人戈朗布曼(Grumbman)
14、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煤炭自燃起因的文章。一百多年来,人们提出了若干学说来解释煤的自燃,如黄铁矿作用、细菌作用、酚基作用,煤氧复合作用等学说。黄铁矿作用学说认为煤的自燃是由于煤层中的黄铁矿(FeS2)与空气中的水份和氧相互作用、发生热反应而引起的。,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炭自然发火机理细菌作用学说认为,在细菌作用下,煤在发酵过程中放出一定热量对煤自热起了决定性作用。酚基作用学说认为,煤的自热是由于煤体内不饱和的酚基化合物强烈地吸附空气中的氧,同时放出一定量的热量而造成的。煤氧复合作用学说认为,原始煤体自暴露于空气中后,与氧气结合,发生氧化并产生热量,当具备适宜的储热条件,就开始升温,最终导致
15、煤的自燃。,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的自燃发火期煤的自然发火期:对一定的煤,在具有供氧和蓄热环境的条件下,产生自然发火需要的时间,一般用月表示。这里谈的时间是煤炭暴露在有氧和可蓄热环境条件的时间。煤的自燃发火期是一个统计数据。包括:煤的自燃倾向性(内因),也反映了煤炭开采的外因条件(漏风,管理,开采条件)。,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的自燃发火期煤炭自燃发火是一渐变过程,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三个阶段,因此,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揭露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自燃发火。这一时间间隔叫做煤层的自燃发火期,是煤层自燃危险在时间上的量度。自燃发火期愈短的煤层,其自燃危险性愈大。,第二节
16、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的自燃发火期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其过程如图所示。潜伏期自热期自燃,煤自燃发展过程示意图,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发火期自热温度(Self-heating temperature,SHT)自热温度也称临界温度,是能使煤自发燃烧的最低温度。一旦达到了该温度点,煤氧化的产热与煤所在环境的散热就失去了平衡,即产热量将高于散热量,就会导致煤与环境温度的上升,从而又加速了煤的氧化速度并又产生更多的热量,直至煤自燃起来。煤的自热温度与煤的产热能力和蓄热环境有关,对于具有相同产热能力的煤,煤的自热温度也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煤所在的散热环境。因此应注意即使是同一种煤,其自热温度不是一个常
17、量,受散热(蓄热)环境影响很大。,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发火期自热温度(Self-heating temperature,SHT)自热期的发展有可能使煤温上升到着火温度(Ts)而导致自燃。煤的着火点温度由于煤种不同而变化无烟煤一般为400烟煤为320380褐煤为270350。,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从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可以看出,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煤炭具有自燃的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堆积存在;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地发展;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煤的变质过程伴随着煤分子结构的变化
18、,碳化程度越高,煤体内含有的活性结构越少。煤的变质程度是煤自燃倾向性的决定性因素。现场的统计表明:褐煤最易自燃,无烟煤最不易自燃,烟煤介于二者之间。,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2、煤岩成分煤岩成分一般分为丝煤、暗煤、亮煤和镜煤四种。不同的煤岩成分有着不同的氧化性。在低温下,丝煤吸氧最多,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镜煤吸附氧能力最强,其次是亮煤,暗煤最难于自燃。镜煤与亮煤脆性大,易破碎,而且灰分少,在其次生的裂隙中常伴有黄铁矿,开采中易碎裂为微细的颗粒,细微状的煤粒或黄铁矿都有较高的自燃氧化特性,因此它的氧化接触面积大,着火温度低。故镜煤与亮煤在丝煤吸附氧化升温的促使诱导下很
19、容易自燃。,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3、煤的含硫量硫在煤中有三种存在形式:硫化铁即黄铁矿(FeS2)、有机硫以及硫酸盐。对煤自燃起主导作用的是黄铁矿。黄铁矿的比热小,它与煤吸附相同的氧量而温度的增值比煤大3倍。黄铁矿在低温氧化时产生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体积增大,使煤体膨胀而变得松散,增大了氧化表面积,而且其分解产物比煤的吸氧性更强,能将吸附的氧转让给煤粒使之发生氧化。在煤中含黄铁矿越多,就越易自燃。我国西南主要矿区的统计资料表明,含硫3%以上的煤层均为自然发火煤层。,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4、煤的粒度、孔隙特性和破碎程度完整的煤体一般不会发生
20、自燃,一旦受压破裂,呈破碎状态存在,其自燃性能显著提高。这是因为破碎的煤炭不仅与氧接触的表面积增大,而且着火温度也明显降低。有人研究,当煤粒度小于1mm时氧化速率与粒径无关,并认为孔径大于100的孔在煤氧化中起重要作用。根据波兰的试验,当烟煤的粒度直径为1.52mm时,其着火点温度大多在330360;粒度直径小于1mm以下时,着火点温度可能降低到190220。因此,煤的自燃性随着其孔隙率、破碎度的增加而上升。,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5、煤的瓦斯含量瓦斯或者其它气体含量较高的煤,由于其内表面含有大量的吸附瓦斯,使煤与空气隔离,氧气不易与煤表面发生接触,也就不易与煤进行
21、复合氧化,使煤炭自燃的潜伏期加长。当煤中残余瓦斯量大于5 m3/t时,煤往往难以自燃。但是随着瓦斯的放散,煤与氧就更易结合。,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6、水分水分对煤炭自燃过程的影响有两个相互对立的过程。首先,煤炭中的水分在初期阶段会因为蒸发作用而散失,因此,一部分热量就会以水分潜热的形式被水蒸气带走,这就有阻止煤体温度升高的趋势。另一方面,煤体也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这就是所谓的吸收热(有时也叫湿润热)会促使煤的温度升高。水分对煤的总的作用就取决于这两种过程谁占主导地位。,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炭自燃倾向性煤炭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它取决于煤在常温下的
22、氧化能力和发热能力,是煤发生自燃能力总的量度。不同的煤,其自燃倾向性不同。掌握煤的自燃倾向性非常重要。它是恰当地设计采煤方法,选择采区规模,合理设计矿井通风和风压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采取适当措施存储的重要依据。我国将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煤矿矿井必须根据煤自燃倾向性的分类等级而采取相应的煤防治措施。规程要求必须对新建矿井与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第二节 自燃火灾与煤炭自燃,煤的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即开展对煤炭自燃倾向性的研究,先后采用了:着火点温度降低值法、双氧水法及静态容量吸氧法进行研究在90年代初,开始采用吸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灾害 防治 理论 技术 火灾 及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