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文处理的规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文处理的规范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公文处理的规范问题要做到规范,首先要搞清楚公文处理的定义。公文处理的定义,最权威的解释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三个法规性文件。对于我们在党委系统工作的同志,主要应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寻找依据。条例第一条规定:为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以下简称党的机关)工作的需要,实现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J根据这一定义,公文处理“三化一体”,即要通过制度化来保证规范化,通过规范化来保证科学化,最终是要达到科学化。条例第二条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
2、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J根据这个定义,公文处理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特殊的文书”,二是“重要的工具工无论是作为“特殊的文书”,还是作为“重要的工具”,客观上都要求公文处理要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就呼应了条例第一条的规定。条例第三条规定:”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J根据这一定义,公文处理工作是“四位一体”的,由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四个环节,构成了公文处理的全过程。按照上述三条定义,我有两点感悟。感悟之一:公文处理是公共权力的具体承载方式。可以说,没
3、有公文,令行不远。秦始皇统一中国,办的一件大事,就是书同文、车同轨。所谓书同文,就是把天下的文字全部规范为小篆,这是为了公文流转和文化交流而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文化决策。感悟之二:公文处理与勤政、廉政、善政有着紧密的关系。首先谈“勤政”,公文处理时效性很强。公文处理要做到“急件急办、特事特办“。从收文开始,进入办文程序,体现的是一个单位、一个经办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一些被领导同志严肃批评的把“慢件”拖成“急件”的现象,实际上批评的是不勤政、懒作为。这在表面看,是公文运行慢慢吞吞,实质上反映的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其次谈“廉政”,有的机关处理公文确实存在故意拖、故意压的现象,这种公文处理的不及
4、时,实际上有许多不廉洁的因素在作怪。再次谈“善政”,所谓善政,就是公文处理人员要善于谋政、善于参政、善于提出切实可行的拟办意见。现在,各部门各单位处理公文的水平差别非常大。有的收到公文后不提拟办意见,直接呈送领导,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办。看起来是充分尊重领导,实质上是在你这个环节,没有把该办的事办好,没有发挥秘书人员的作用。而那些善于处理公文的同志,往往可以提出许多好的建议,一旦被领导采纳,就可以起到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作用。下面,我就公文处理的规范问题谈三点认识:一、公文处理必须做到规范公文处理是领导机关公共权力运行的集中体现和规范表达,规范是公文处理的一条生命线。(一)只有规范,才能确保权力
5、“在授权之下运行二没有公共权力的存在,就没有公文运行的需要。公文特别强调要在授权之下运行,规范的首义就是要在授权之下运行。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权力的行使都要受到人民的监督。公文就是政令,只有得到授权的机关,才能行使政令;也只有得到授权的机关,才能制发公文。制定公文要讲出处,公文处理也要讲依据。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份没有约束力的发文:某个领导小组为了推动一项工作,未经党委、政府授权,就以领导小组的名义向地、县党委、政府发了一个文。严格地说,这个文是没有约束力的。那么,应该怎么处理呢?办法其实很简单。由该领导小组对地、县的领导小组发文,抄送地、县党委、政府,不就行了吗?实际上,
6、我们可以通过行文规范,解决权力运作的规范。第二个例子是“越权的会议纪要“。有一个机关事业单位自己召开办公会议决定了20多万元的开支,这个单位的上级领导问该单位负责人,谁给你的权力?回答很简单:“我们开会研究决定的二事后,我们查询了该单位的规章制度,发现该单位的制度规定里没有他们所说的这个会议,至于会议的召开形式、决策权限更加不清不楚。根据该单位上级的有关规定,该单位无权决定这么大额的开支。这种超越授权之上的会议,决定的事情是无效的,依据这样的会议写出的纪要也是无效的,更是没有约束力的。(二)只有规范,才能确保权力“在制度之下运行二制度是公文运行的基础。用制度规范公文处理工作,可以确保公文的权威
7、性、严肃性。刚才几位发言的同志都介绍了各地各部门规范公文运行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这就抓住了公文处理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制度这个东西,是用来约束一切行为、一切人、一切事的。个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组织之上。公文一定要按照制度审议、送审、签发,才有约束力。公文处理的依据,就是党规党法、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只有认真学习、全面掌握这些规章制度,处理公文才能找到合法、权威的依据。(三)只有规范,才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之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谓“阳光”就是要公开。公文处理可不可以公开?我认为,在内部一些环节可以公开。公文处理工作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现公开、共享。有了规范的公开,就不怕别人审
8、查,也不怕别人监督。去年,我到省国土资源厅考察学习电子政务的时候,他们提出“把权力交给电脑”,我觉得讲得非常好。这句话很通俗、很管用,其实质就是通过电子政务流程的规范,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一份公文在你这里停了多少天?签署了什么意见?大家都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也就保证权力运行的透明。(四)只有规范,才能确保权力科学、民主、依法行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三大执政理念,要靠规范来保障运行。只有规范,才能够保证程序的严格、过程的民主和结果的公正。程序严格、过程民主与结果公正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前两者是结果公正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的严格,没有过程的民主,很难有结果的公
9、正。在党内,一定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重大决策要民主讨论、集体决定。规范的程序,可以防止出现强制性、随意性、个性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如果在作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之前,严格地实行民主讨论、集体决定,再加上专家论证会和公民听证会两道“安全阀”,实现程序的严格和过程的民主,这样制发公文而形成的决策,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能够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实际工作的有效推动。(五)只有规范,才能确保权力有序、合理、准确行使。规范是成熟的标志。有的机关、有的同志被批评,往往是公文处理中的一个小小闪失、一点小小差错导致的。个别单位直接向省委领导报送请示件的问题,就是源于公文处理不规范。原因
10、简单,教训深刻。秘书人员按照规范程序运转公文,这是对工作、对领导最好的负责。还有一个事例,某单位将公文直接送给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又签给五、六个其他领导。根据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领导的秘书将该文退给该单位,该单位只好一个接着一个往下送。本想提高办事效率,结果事与愿违。问题出在哪里?就是不按程序报送公文,没有坚持“一个口子进”的原则。如果该公文直接报送党委办公厅(室),由办公厅(室)按照规范程序处理,按照“一个口子出”的原则,将结果回复该单位,问题就简单多了。公文处理规范化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规范导致的损失,经济上可以弥补,政治上是没办法弥补的。(六)只有规范,才能确保上情下达、令行禁止和下情上
11、达、耳聪目明。公文办理工作的规范实现了上下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了左右之间的信息沟通。公文的衔接很重要,全省党委系统之间、各个部门之间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才能相互对接、有效沟通。例如,公文尺寸的大小,每一页多少行、每行多少字,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虽然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遵守。不少刚进机关的大学生、研究生,如果没有人提醒,也是做得不好的。二、公文处理应当规范什么公文处理是科学管理和领导艺术的和谐统一。公文处理应当规范什么?我认为,主要规范六个方面,即制度规范、程序规范、文种规范、行文规范、办文规范、起草校核印制规范。(一)制度规范。公文一定要按制度办理。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自己,也可
12、以约束他人。所以要修订制度,遵守规则,还要善用规则。我对善用规则有这样的体会。当我向你咨询公文处理方面的问题时,如果你的回答是:“我认为”、“我理解”或者“我感觉”应该怎么办,我就会对你的权威性产生疑问。因为你所说的“我认为”、“我理解”、“我感觉”是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明确的制度规定。如果你说:“根据什么条例、多少条、多少款”的规定,应该怎么办,你在我心目中的权威就树立起来了。所以,大家讨论公文办理时,一定要讲依据、讲规定,如果不知道,就应该去查制度、查规定。公文处理工作是不允许随心所欲的。(二)程序规范。程序规范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文报送的规范。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
13、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有些事情特殊,必须越级才能力、,只要行文单位讲清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背景,按照行文规则报批,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二是公文办理的规范。就是要求处理公文不能擅自作主。办事人员没有经过一定的程序,没有领导批示,没有得到授权,擅自答复一级党委(党组)请示的事项,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对这类行为,说轻一点,是草率;说重一些,是违反纪律、违反规定。(三)文种规范。什么事情选什么文种,一定要把它琢磨清楚。昨天,我修改一个公文,内容是给上级机关的建议。我仔细琢磨后,发现条例的14类公文文种中没有“建议”。怎么办?我提出用“报告”较为妥当,标题可以是
14、“关于对意见的报告”。14种公文文种中没有“建议”,但在公文的标题上也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建议”,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用到了“建议:某个企业在非请示件中夹带请示事项,并认为这个请示已经送达了,这是很不规范的。一般情况下,送来的非请示件,将被作为阅件处理,附上一个处理签,呈送有关领导同志阅知。对于呈阅件,领导可以签批,也可以不签批。对于请示件,承办处室会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拟办意见,按照程序呈送领导批示或转有关部门(单位)、提交相关会议研究,然后再正式答复。所以,选择好文种,是决定你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行文规范。所谓行文规范,就是按照隶属关
15、系行文。现在,还有一些行文不规范的事例。例如,某个单位将同一个请示件分别送省委、省政府,如果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办公厅不沟通,就会出现省委办公厅一种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一种意见。两种意见可能不尽一致,即使意见一致,也会让领导重复批办。这类事例不少,大家要注意防止,严格按照隶属关系行文。(五)办文规范。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在刚才的发言中讲了很多。比如,遵义市委办公室设计了一个规范办文的流程图,很有特点。又如,省委办公厅设计了一个规范的公文呈阅笺,有“来文单位”、“来文标题或内容”、“收文时间”、“送文时间”、“来文份数”、“复印份数”、“分送范围”(省委领导、厅领导、处室)、“备注”、“承办处室”、“
16、承办人”等栏目,领导阅读时一目了然。“备注”栏的设计,就是给领导一个选择权,只要领导在呈阅笺上批示,就可以使“阅件”转为“办件”。(六)起草、校核、印制规范。起草、校核、印制过程的规范水平,代表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这也是一条生命线。因为,公文是非常严肃的,万分之一的错误都不能容忍。公文一旦发出,快马难追。古代倒是有一个“快马追文”的故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为当时的宰相韩琦写相州昼锦堂记,开头两句:“仕宦至宰相,富贵归故里、文章送走后,他一琢磨,感到这两句话味道不够,马上叫人骑快马追回,改为“仕宦而至宰相,富贵而归故里”。加了两个虚词,使这篇文章富于转折而
17、有韵味。今天的交通很发达,大家的办事效率都很高,往往是公文一旦发出就追不回来。所以,一定要确保质量,千万不要把错误发送出去。三、公文处理如何才能规范一是要学习条例。条例要放在手边,随时学习、随时研究、随时备查。二是要使用工具书,熟悉经典。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文观止和一些经典的政治书籍、文件等,都应该放在案头,经常对照,经常查询。三是要收集范文。我们正在动员文书处的同志收集范文,把大家好的经验吸取进去,认真总结,写一个供内部使用的参考规范。四是要认真研究文种、谨守程序、严格审核、认真校对,从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细小的事情抓起,从精细化入手,不断提升公文处理规范化水平。规范也是一种创新,不断的规范,推动不断的创新,实现不断的完善。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创新主要限于公文处理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比如建立公文智能交换系统,比如遵义市、南明区推行电子政务等,都是很好的创新。对于公文处理手段方面的创新,我们要大力推动。总之,公文处理是一项充满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的挑战性工作。公文处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可以磨练出治国理政的人才。大家要有志气、有信心在公文处理规范化的进程中超越自我、创造未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