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ppt
《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路原理,Theorem of Electrical Circuit,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对象: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电子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课程特点:内容丰富 技术更新快 紧密联系实际 应用广泛,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基础(如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直流电路,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授课内容提要,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主要教学环节,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书写整洁。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课堂教
2、学,训练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验证与探索相结合。,教 材 及 参 考 书,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4.基尔霍夫定律,重点:,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3.电阻元件特性,2.电功率、能量,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阻元件,1.5 电压源和电流源,1.6 受控电源,1.7 基尔霍夫定律,1.8 运算放大器,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电路(electrical circuit):电工设备构成的整体,它为 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及开关等构成。,电源
3、(source):提供能量或信号的发生器。,负载(load):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用电设备,或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设备。,导线(line)、开关(switch):将电源与负载接成通路 装置。,二、电路模型(circuit model),1.理想电路元件:根据实际电路元件所具备的电磁性质来设想的具有某种单一电磁性质的元件,其u,i关系可用简单的数学式子严格表示。,几种基本的电路元件:,电阻元件(resistor/resistance):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inductor/inductance):表示各种电感线圈产生 磁场,储存磁场能的元件。,电容元件(capacitor/capa
4、citance):表示各种电容器产生 电场,储存电场能的元件。,电源元件:表示各种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变成电能的 元件。,干电池 Battery,灯泡Lamp,负载Load,电源 Sourse,开关Switch,2.电路模型:由理想元件及其组合代表实际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具有基本相同的电磁性质,称其为电路模型。,*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阻、电容、线圈、变压器、晶体管、运算放大器、传输线、电池、发电机和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线圈,电池,运算放大器,晶体管,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内部结构,手电筒电路,常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模型,(a)实际电路(b)电原理图(c)电路模型(d)拓扑结构图,晶体
5、管放大电路(a)实际电路(b)电原理图(c)电路模型(d)拓扑结构图,电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根据实际电路的不同工作条件以及对模型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应当用不同的电路模型模拟同一实际电路。现在以线圈为例加以说明。,线圈的几种电路模型(a)线圈的图形符号(b)线圈通过低频交流的模型(c)线圈通过高频交流的模型,三、集总参数(lumped parameter)元件与集总参数电路,集总参数元件(lumped element):在任何时刻,流入二端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流一定等于从另一个端子流出的电流,两个端钮之间的电压为单值量。,集总参数电路(lumped circuit):由集总参数元件构
6、成的电路。,一个实际电路要能用集总参数电路近似,要满足如下条件:即实际电路的尺寸必须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下的电磁波的波长。,已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即,v=3105 km/s(千米/秒),(1)若电路的工作频率为f=50 Hz,则 周期T=1/f=1/50 s=0.02 s 波长=3105 0.02 km=6000 km,一般电路尺寸远小于。,(2)若电路的工作频率为f=50 MHz,则 周期T=1/f=0.02106 s=0.02 us 波长=3105 0.02106 km=6 m,此时一般电路尺寸均与可比,所以电路在高频情况下不能视为集总参数电路。,在实际电路中三种参数是连续分布的,
7、就是说:在电路的任何部分都既有电阻,又有电容,又有电感。如两根并行导线:,四、分布参数(distributed parameter),x分得愈小,就愈接近实际情况,称这种连续分布的电路参数为分布参数,该电路为分布参数电路。,R0:单位长度的电阻,G0:单位长度的电导,L0:单位长度的电感,C0:单位长度的电容。,分布参数电路(distributed circuit),除了有时间变化以外,还有空间变化,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既是时间的函数,又是距离的函数,i=i(x,t),u=u(x,t)。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必须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一、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1.电流(current):正
8、电荷(electric charge)定向移动。,单位:A(安)(Ampere,安培),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主要有电压、电流、电荷、磁链。在线性电路分析中常用电流、电压、电位等。另外,电功率和电能量也是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2.电压(voltage):电场中某两点A、B间的电压(降)UAB等于将点电荷q从A点移至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该点电荷q的比值,即,单位:V(伏)(Volt,伏特),当把点电荷q由B移至A时,需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同样的功|WAB|=|WBA|,此时可等效视为电场力做了负功WAB,则B到A的电压为,3.电位(p
9、otential):电路中为分析的方便,常在电路中选某一点为参考点(reference node),把任一点到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参考点的电位一般选为零,所以,参考点也称为零电位点。,电位用表示,单位与电压相同,也是V(伏)。,设c点为电位参考点,则 c=0,两点间电压与电位的关系:,仍设c点为电位参考点,c=0,前例,结论: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该两点间的电位差(potential difference)。,例1.,1.5 V,1.5 V,已知 Uab=1.5 V,Ubc=1.5 V。求a;b;c;Uac。,(1)以a点为参考点,a=0,Uab=a-b b=a-Uab=-1.5
10、 V,Ubc=b-c c=b-Ubc=-1.5-1.5=-3 V,Uac=a-c=0-(-3)=3 V,(2)以b点为参考点,b=0,Uab=a-b a=b+Uab=1.5 V,Ubc=b-c c=b-Ubc=-1.5 V,Uac=a-c=1.5-(-1.5)=3 V,结论: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择;当选择不同的电位参考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均不同,但任意两点间电压保持不变。,4.电动势(eletromotive force/electromotance):局外力克服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negative polarity)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positive polarity)所作的功称为
11、电源的电动势。,e 的单位与电压相同,也是 V(伏),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移到B所做的功(UAB),与外力克服电场力把相同的单位正电荷从B经电源内部移向A所做的功(eBA)是相同的,所以UAB=eBA。,二、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1.电流的参考方向,元件(导线)中电流流动的实际方向有两种可能:,参考方向:任意选定一个方向即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参考方向有两种表示:,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用双下标表示:如iAB,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点指向B点。,i 0,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i 0,为什么要引入参考方向?,(b)实际电路
12、中有些电流是交变的,无法标出实际方向。标出参考方向,再加上与之配合的表达式,才能表示出电流的大小和实际方向。,(a)有些复杂电路的某些支路事先无法确定实际方向。为分析方便,只能先任意标一方向(参考方向),根据计算结果,才能确定电流的实际方向。,2.电压(降)的参考方向,电压参考方向有三种表示方式:,(1)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为电压(降)的参考方向,(2)用正负极性表示:由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为电压(降低)的参考方向,(3)用双下标表示:如UAB,由A指向B的方向为电压(降)的参考方向,小结,(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任意假定的。分析电路前必须标明。,u=Ri,u=Ri,(2)参考方向一经假定,
13、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包括方向和符号),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符号也不同,但实际方向不变。,(4)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方向、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行,不考虑实际方向。,(3)元件或支路的u,i 通常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以减少公式中负号,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如图(a)。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如图(b)。,图(a)关联参考方向,图(b)非关联参考方向,当数值过大或过小时,常用十进制的倍数表示。,SI制中,一些常用的十进制倍数的表示法:,符号 T G M k c m n p中文 太 吉 兆 千 厘 毫 微 纳 皮数量 1012 109 106 103 102
14、 103 106 109 1012,1.3 电功率和能量,一、电功率(power):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功率的单位:W(瓦),功率与电压和电流密切相关。当正电荷从元件上电压的“”极经元件运动到电压的“”极时,电场力作正功,这时元件吸收能量;反之,正电荷从电压的“”极经元件运动到电压“”极时,电场力作负功,元件向外释放电能。,当u、i 的参考方向一致时,p表示元件吸收功率;,当u、i 的参考方向相反时,p表示元件发出功率。,元件吸收的电功率为:,当p0时,元件确实吸收功率;当p0时,元件实际释放 电能即发出功率。,在指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后,应用式(1-2)求功 率时应当注意:,二、功
15、率的计算和判断,1.u、i关联参考方向,p吸=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p吸0 吸收正功率(吸收),p吸0 吸收负功率(发出),p发=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p发0 发出正功率(发出),p发0 发出负功率(吸收),2.u、i非关联参考方向,上述功率计算适用于任意二端网络。,电阻元件在电路中总是消耗(吸收)功率,而电源在电路中可能吸收,也可能发出功率。,例2 U1=10V,U2=5V。分别求电源、电阻的功率。,I=UR/5=(U1U2)/5=(105)/5A=1 A,PR吸=URI=51W=5 W,PU1发=U1I=101W=10 W,PU2吸=U2I=51W=5 W,P发=10 W,P吸=(
16、5+5)W=10 W P发=P吸(功率守恒),注意各元件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b,a,c,例3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1=1V,U2=-6V,U3=-4V,U4=5V,U5=-10V,I1=1A,I2=-3A,I3=4A,I4=-1A,I5=-3A。试求:(1)各二端元件吸收的功率;(2)整个电路吸收的功率。,U1=1V,I1=1A;U2=6V,I2=3A;U3=4V,I3=4A;U4=5V,I4=1A;U5=10V,I5=3A。,整个电路吸收的功率为,解:各二端元件吸收的功率为,1,2,3,4,5,从 t0 到 t 的时间内,元件吸收的电能可根据电压的定义求得为,三.电能量(energ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基本概念 定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