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六章电视纪录.ppt
《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六章电视纪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艺术概论(寻茹茹)第六章电视纪录.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电视纪录片,主讲:寻茹茹 金洪申,电视艺术概论配套光盘上海高教出版社,电视艺术概论系列教案,第一节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概况,一、8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从电影新闻纪录片开始起步的。1958年5月1日,在北京电视台首次试播的节目中,就播放有纪录片到农村去,从此拉开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序幕。,“文革”前的电视纪录片以新闻纪录片为主流,其他题材的作品则主要以表现祖国的锦绣河山、人民的生活面貌和风土人情为主,有浓厚的教化色彩,基本上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片。,文革”爆发以后,电视纪录片成为“造神”运动和打击所谓“牛鬼蛇神”的有力武器,山川风光、历史文化等软性题材成为禁区,只能拍摄政治
2、题材的作品,在表现形式如镜头运用、解说词写作、音响处理等方面也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这使纪录片的创作受到了严重打击。,“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一批优秀的作品迅速涌现出来,主要有周总理的办公室、牧马姑娘、大连漫游、等,1979年中日联合拍摄丝绸之路,揭开了纪录片创作的新的一页。,二、8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扩大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背景之下,电视纪录片走上了与国外合作拍摄的道路,拍摄了一系列反映我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大型纪录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些作品当中,影响最大的有丝绸之 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等。,(一)丝绸之路1979年,中央电
3、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NHK)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开拍,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电视纪录片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二)话说长江话说长江最大的突破在于与观众的交流 性。这种交流性首先体现在解说员的出现 其次是增加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第三,培养了观众定时收看纪录片的习惯,话说长江还开创了“话说”节目的先河,使纪录片以大型系列节目的形式出现,后来的许多纪录片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三)话说运河 与话说长江相比,话说运河首先体现了纪录观念的转变。它“以运河为线索,一路拍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突破了不能拍阴暗面的教条束缚。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实态度减少了宣教味道,向纪录
4、片客观纪实的本性迈进了一大步。,其次,更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体现在比较重视平民视角,不只是与观众面对面,而且还把记者推到现场,让他们跟老百姓进行交流。,第三,在拍摄方面,开始注意现场的氛围,把现场作为纪实的重要元素,被拍摄的人不再回避镜头,有些回头观望镜头的画面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贴近了生活的原貌。,第四,在制作播出方面,话说运河改变了以往节目全部制成以后再播出的做法,而实行边摄、边编、边播,这样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修正制作、播出计划,减少失误,提高节目的质量。,在拍摄上,“跟随跟随再跟随”,注重现场的拾取、发现,体现了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在事件发生
5、、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拍摄或挑、等、抢的采访拍摄,反映在真实环境、真实时间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四)望长城望长城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内容上说,望长城以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长城内外的普通人,借长城来说国人,通过这些人物来挖掘民族的魂魄。,三、90年代以来的电视栏目纪录片90年代的栏目纪录片一个重大特征在于其平民性。以普通百姓为拍摄对象,贴近百姓的生活,在纪实语言上真正具有了电视的现场性、贴近性、原生态、过程性、真实感和交流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栏目化也给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限制,如流水线的制作方式使纪录片不能有充分的拍摄周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 艺术 概论 寻茹茹 第六 纪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