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艳《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第一章.ppt
《申艳《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艳《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第一章.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申 艳2008年8月19日,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本课程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本课程为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最新发展及水力水电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对水力发电工程的特点、生产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及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因素,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的要求日益增多,而大自然的来水:地域、年际、年内分配不均,使来水与供水的矛盾日益尖锐,解决这种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总量约为0.38亿km3,仅占
2、全球总水量的2.5%,这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立方米。,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最大的世界性问题 水匮乏世界银行最新提供的报告警告:世界上近40%的人口难保有足够的洁净用水。水资源已经到了严重不足的阶段。一些环境和资源学家也指出,不远的将来,水缺乏将成为地球环境方面最大的难题。,所谓水利工程,
3、是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1、防洪工程:控制、防御洪水以减免洪灾损失所修建的工程,3、环境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维护生态平衡,7、航道和港口工程:改善和创建航运条件,2、农田水利工程:防止旱、涝、渍灾,为农业生产服务,4、水力发电工程:利用水的位能发电,5、给排水工程:为工业和生活供水,处理和排除污水,6、渔业水利工程:保护和增进渔业生产,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陕西山西河南旱灾,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造成的损失约为3
4、50亿美元,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全国主要城镇污染分布图,水电站是水利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水力资源发电的场所,是水、机、电的综合体。水力发电是通过水电站枢纽来实现的。在这里,水电站相当于一个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厂,水能(水头和流量)相当于这个工厂的生产原料。电能相当于其生产的产品,水轮机和水轮发电机则是其最主要的生产设备。,水电站的基本原理,在水库中的水体具有较大的位能,当水体通过隧洞、压力水管流经安装在水电站厂房内的水轮机时,水流带动水轮机转轮旋转,此时水能转变为旋转机械能,水轮机转轮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切割磁力线,在发电机的定子绕组
5、上就产生了感应电感势,一旦发电机和外电路接通,就可供电。,电站整体示意图,厂房内部结构图,水轮机转轮,发电机转子,水轮机蜗壳,尾水管,大轴,水电站上、下游水位差HO称为水电站的静水头。设水电站某时刻的静水头为HO,在时间t内有体积为V的水体经水轮机排入下游。若不考虑进出口水流动能变化和能量损失,则体积为V的水体在时间t内向水电站供给的能量应等于水体所减少的位能。,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实际上,在由水能到电能的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能量损失。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水流自上游引到下游的过程中,存在引水道的水头损失;另一方面,在水轮机、发电机和传动设备中也将损失一部分能量。水电
6、站出力:N=9.81QH 发电必须有流量和水头。,第二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水电站的优缺点,优点:成本低1.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不需要消耗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同时节省了开采和运输的费用 2.电站所需运行人员少,节约了人力资源2.运行上具有高度机动性3.无化学和热污染,是最清洁的能源,缺点:1.淹没损失和移民问题2.土建工程量大,一次投资大,工期长优良的水电工程常位于边远山区,造成建设和输电困难。小型工程为 35 年,中型工程为 810 年,大型工程为 10 年以上。3.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水电站的优缺点,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一、地形与河川概述1.地形我国国土面积960万km
7、2,地势西高东低,明显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地: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m以上;第二阶梯地: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武陵山及云贵高原东缘以西,海拔10002000m;第三阶梯地:海拔1000m以下,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及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以东。,2.主要水系(1)长江: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km,先后经过10省市,在上海注入东海。(2)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00km,流经9省,于山东垦利、利津两县间注入渤海。(3)松花江:国际河流,国内流域面积仅次于长江、黄河,列第三位。(4)珠江:全长2200km,年径流量位列第二。(5)海河:干河全长70km。(6)淮河:约长100
8、0km,豫、皖、苏、鲁。(7)辽河:干流长410km。,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年平均径流量:9800 亿m3长江流域已建坝:4万多座已建电站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三峡、二滩、龙滩、丹江口、葛洲坝、五强溪等,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二滩水利枢纽,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丹江口水利枢纽,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年平均径流量:580 亿m3长江流域已建坝:3000多座已建电站装机容量:949.6万千瓦,小浪底、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等,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二、中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资源总蕴藏量6.8亿kW,折合年发电量5.9万亿度
9、;技术可开发电量3.8亿kW,折合年发电量1.9万亿度。,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三、中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按技术可开发量),2.按流域及水系划分长江53.4%;黄河6.1%珠江5.8%;淮河0.1%东北诸河2.3%东南沿海诸河2.9%西南国际河流10.9%西藏诸河15.4%西北内陆及新疆2.8%,1.按地区划分西南67.8%中南15.5%西北9.9%华东3.6%东北2.0%华北1.2%,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四、中国水能资源分布的特点:1.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不同地区,南方一日雨量可远超过西北全年的降水量。同一地区,一次暴雨可超过多年的年均降水量,从而导致我国各地历史上洪
10、、涝、旱灾频繁发生。2.开发不方便,技术难度大高山峡谷地区交通不便,建造、生活、输电困难相对多(条件大为改善)。电站容量大、水头高、单机容量大、技术复杂。,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远古时期,封建统治时期,共和国成立后,五、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及水电建设史,春秋战国以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可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又由于诸侯割据,互相攻占称霸,出于对粮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塘堰灌溉工程、人工运河有较大规模的发展。这一时期较著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申艳 水利水电工程 概论 第一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