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运动学作业解答学.ppt
《理论力学运动学作业解答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运动学作业解答学.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155题7-8,解:,一、直角坐标法,取M为动点,连接MO1,=t,几何关系如图所示,2,v,ay,ax,a,则M点的运动方程为:x=R+R cos2t y=R sin2t,对上式求导得:vx=x=2Rsin2t vy=y=2Rcos2t,则M点的速度为:,对速度分量求导得:ax=vx=42Rcos2t ay=vy=42R sin2t,则M点的加速度为:,cos(a,i)=ax/a=cos2t,二、自然法(由下述结果可知:轨迹已知时,用自然法更简便),M点的运动方程为:s=R 2t=2Rt,则M点的速度为:v=s=2R,根据有关公式得:a t=v=0 a n=v2/R=4R2,则M点的加速度
2、为:指向曲率中心O1,P155题7-8,cos(v,i)=vx/v=sin2t,vx,vy,(v,i)=/2+2t,(a,i)=+2t,2,v,a=an,沿M点的切线指向左上方,R,R,s,M0,0,已知动点的运动方程:x=50t,y=500t2,x、y单位为m,t单位为 s,求 t=0 时,动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及轨迹的曲率半径。,P156题7-11,解:运动方程对时间求导得:vx=x=50 vy=y=2t ax=vx=0 ay=vy=2,动点速度为:,而动点加速度为:,动点切向加速度为:,动点法向加速度为:,动点处的轨迹曲率半径为:,另解(按P152例7-7推导出的计算式进行计算,从
3、第三步开始),动点处的轨迹曲率半径为:,动点法向加速度为:,动点切向加速度为:,M,O,O1,x,y,摇筛机构O1O2=AB,O1A=O2B=l=40cm,杆O1A按 的规律摆动,求 t=0 和 t=2 s时,0=0.5rad,筛面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P171题8-1,解:AB杆平动。为求中点M 的速度和加速度,只需求出A点(或B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即可。本题中点A在圆弧上运动,圆弧的半径为l。如以最高点O为起点,规定弧坐标s向左为正,则A点的运动方程为,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得A点的速度,再求一次导,得A点的切向加速度,A点的法向加速度,代入 t=0和 t=2,l=40cm,0=0.5rad
4、就可求得A点在该两瞬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亦即点M在该两瞬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结果列表如下:,绞车由带轮、及鼓轮组成,轮和轮固连,各轮半径分别为r1=30cm,r2=75cm,r3=40cm,轮转速n1=100rpm。轮与胶带间无滑动,求重物M上升的速度和胶带AB、BC、CD、DA各段上点的加速度。,P172题8-8,解:属定轴转动刚体及其传动问题,由图知:n3=n2=r1n1/r2=30100/75=40rpm,因带与各带轮间无滑动,故带与带轮轮缘的速度大小均相等,即:vAB=vBC=vCD=vDA=r11=r1n1/30=30100/30m/s,绳不伸长,故重物与轮轮缘上点 H 的速度相等
5、vM=vH=r33=r3n3/30=4040/301.68m/s,H,因轮匀速转动,故1、2、3均为常量,1=2=3=0 即各轮定轴匀速转动。,BC段与轮接触,aBC=v2BC/r2=2/0.75=13.16m/s2,指向轮的轴心,DA段与轮接触,aDA=v2DA/r1=2/0.30=32.90m/s2,指向轮的轴心,vM,AB段和CD段为直线,aAB=aCD=0,P172题8-9,摩擦传动机构主动轮1的转速 n=600rpm,它与被动轮2的接触点 C 按箭头方向移动,距离 d=10-0.5t(cm、s),r=5cm,R=15cm,求(1)以 表示轮2的角加速度;(2)d=r 时,轮2边缘上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力学 运动学 作业 解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