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ppt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九章 博弈论与寡头市场分析,第一节 博弈论基本概念1.定义博弈论或称对策论(Game Theory),直译为游戏理论。现实生活中的游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至少有两人参加;二是参与人的决策相互影响。如打扑克、下象棋顾客与商人的讨价还价、寡头厂商之间的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等。因此我们把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活动统称为博弈。博弈论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是如何进行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2,2.构成完整博弈过程需要规定的四件事:1)参与人或局中人。即有哪些人参与博弈。2)行动或策略。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行动;当他行动时,他具有什么样的信息;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3)结果。对参与人的不同行
2、动,这场博弈的结果或结局是什么。4)报酬。博弈的结果给参与人带来的好处。,例1:硬币博弈。1)参与人:两个小孩甲和乙;2)行动或策略:甲乙两人各往地上抛一个硬币,甲先抛,乙后抛,要么反面朝上,要么正面朝上;3)结果:若硬币同为正面或反面,甲赢得乙一个硬币,若硬币一正一反,则甲输给乙一个硬币;4)报酬:一个一元硬币。本例中每个参与人的输赢可用货币值表示。但也并非都是如此。,3,例2:接头博弈。参与人:马大哈和太马虎行动策略:两人分处两地不能沟通。两人被告知到某地见面,但都忘记了接头地点。现各自作出决定去哪儿见面,假设有两地供选择,但只能做一次决定和去一个地方。结果:如他们相遇,则两人可共进午餐,
3、否则只好怏怏而归。报酬:见面共进午餐,每人得到的效用为100,扫兴而归的效用是-20。本例中是把结果所带来的效用作为报酬,但没有直接用数值表示。在这类结果不含数值的博弈中,一般可通过指定效用值来规定报酬。,4,例3:疑犯博弈。局中人:犯罪人邦德和詹尼;行动策略:警局需要两人的口供作为证据,对其隔离录供。每人面对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结果:一方坦白,另一方抵赖,则坦白方可获释放,抵赖方则判刑10年;都坦白则各判8年;都抵赖则各判1年。报酬:以各自刑期的负数作为报酬。本例中的博弈是一个非零和博弈,同时又是不合作博弈,即两人为获释和不被判刑10年,都将会出卖对方。,5,3.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博弈双
4、方一人所得即另一人所失,博弈之和为0,如例1;非零和博弈:博弈双方一人所得与另一人所失之和不为0,如例2和例3;是否为零和博弈要从结果看;合作博弈:局中人都希望行动或策略保持一致;不合作博弈:局中人至少有一方希望行动或策略不一致。一般说来,零和博弈一定是不合作博弈,但非零和博弈不一定是合作博弈(如例3);是否为合作博弈要从愿望看。静态博弈:局中人决策时彼此不知对方的决策的博弈,如例2;动态博弈:在信息交流畅通的情况下,决策时先后行动的博弈,如例1;序贯博弈:即动态博弈。,6,4.博弈的描述方法1)策略式描述:表述规定和定义,P276;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的策略表述:用支付矩阵形式直观表描述。,
5、坦白,抵赖,坦白,抵赖,詹 尼,邦 德,7,2)扩展式表述。表述规定,P277。如例1,甲乙两个小孩往地上抛硬币,甲先乙后,若硬币同面,则甲赢得乙一个硬币,若硬币异面则甲输给乙一个硬币。由此可给出该博弈的博弈树:,1,-1,-1,1,-1,1,1,-1,正,正,正,反,反,反,甲,乙,乙,8,第二节 零和(常数和)博奕,一、收益矩阵设有厂商A、B为双头垄断,各自的收益是彼此价格的函数,市场需求为单一弹性,因此不管对手采取何种价格策略,其收益总是恒等于一个常数。即,(常数),A可能的收益表,A1 3 2 4A2 1 1.5 3,A,B,B1 B2 B3,B1 B2 B3,A1 3 4 2,A2
6、5 4.5 3,A,B,B可能的收益表,9,上述两表改为矩阵形式即称收益矩阵:,3 2 41 1.5 3,3 4 25 4.5 3,=,6 6 66 6 6,=6,1 1 11 1 1,即常数和矩阵。,10,上述常数和矩阵可变成零和矩阵,方法是从任一收益矩阵中减去常数和加上另一矩阵:,3-6 2-6 4-61-6 1.5-6 3-6,=,+,3 4 25 4.5 4,-3-4-2-5-4.5-4,+,3 4 25 4.5 4,=,0 0 00 0 0,当两人收益总和为零和矩阵时,叫两人零和对策.如果把A、B两个厂商的收益看成是收益增量,则常数和对策就变成了零和对策。因为既然市场需求为单一弹性,
7、那么任一厂商收益的增加就意味着竞争对方收益的减少,或A的收益矩阵即B的损失矩阵。,二、“最大最小值定理”(“Min-Max定理”),假定有A和B两个厂商,当他们互相不了解对方将采取何种策略时,为避免风险,必须谨慎行事,作最坏的打算,A先找出自己收益矩阵中各种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益,然后选择其中最大的收益作为自己的最优策略;B也如此行事,但A的所得即B的所失,因此B将从最大损失中选出最小的一个作为其最优的策略。,11,厂商的收益矩 阵,12,A:“从最小收益中选取最大收益”(行),B:“从最大损失中选取最小损失”(列),可知,为A 的最佳策略,可选,为B的最佳策略,A的最优策略所获得的收益恰好等
8、于B的最优策略所遭受的损失,博奕结果为2,被称为对策解或均衡解。,13,第三节 纳什均衡与寡头竞争一、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上策均衡:上策均衡就是指由于每一个局中人都有上策可用而仅仅使用这一策略的状况。如在疑犯博弈中,上策和下策区分明显,无论对方选择坦白还是抵赖,另一方的上策都是选择坦白。因为对方坦白时,自己坦白虽然会判8年徒刑,但选择抵赖将意味着10年的铁窗,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抵赖绝对是下策,两人都不会选择这一策略。因材施教,不管对方选择什么策略,己方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自己的上策都是选择坦白。P276,14,纳什均衡:博弈中双方都没有绝对的上策,一方的最优策略取决于对方的选择。定义:P279
9、典型例子:如接头博弈。若马大哈去甲地,太马虎的上策就是也去甲地,反之亦反。博弈中甲和乙的选择必须相同。不存在纳什均衡的博弈:如例1的硬币博弈。此类博弈中也都没有绝对的上策,其上策的选择也取决于对方的选择,但这一博弈中不存在以上定义的纳什均衡。因为若甲选择正面,乙的上策就是选择反面(异面乙赢);但给定乙选择反面,甲的上策选择就是反面(同面甲赢)。博弈中甲和乙的选择相同,但乙和甲的选择并不相同。纳什均衡与上策均衡的概念比较,定义:P280。,15,二、寡头市场的纳什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的定价和定产的情形与那什均衡类似。对所有生产者来说,最佳情况是在串谋或联合时实现利润最大化。但这种情况是不稳定的,因
10、为双方都想以降低价格和增加产量来增加利润。当参加博弈的双方都这样做时,实际上也就实现了那什均衡。在寡头市场中,一个厂商的定价和定产要考虑其竞争对手的策略性行为,因此,各个厂商需要在假定其竞争者的行为以后才能作出其最佳选择。由于厂商会很自然地假定其竞争对手也会在给定该厂商的行为后采取最好的行动,因而我们假定各厂商考虑其竞争者,而其竞争者也将会这么做。联系前面那什均衡的概念,不难看出寡头市场的均衡实际上是一个那什均衡。寡头市场可以有价格假定和产量假定两种那什均衡的情况。,16,例如:有甲和乙两个生产者,他们在产品价格竞争过程中面临以下选择:甲和乙都不降价:每家赢利800万。甲和乙都降价10%:每家
11、赢利600万。甲降价乙不降价:甲赢利1000万,乙赢利500万。乙降价甲不降价:乙赢利1000万,甲赢利500万。由此可得甲乙两厂商彼此同时行动的静态博弈的收益矩阵图示:,17,降价10%,降价10%,价格不变,价格不变,生产者甲,生产者乙,对于甲和乙来说,最优情况是价格都不变,但都为单独降价后1000万的预期利润所吸引,于是都降价10%,结果是都获得600万的利润。实现那什均衡。,厂商甲和乙价格博弈的支付矩阵,18,三、寡头市场中的古诺模型1)两厂商在竞争时的均衡产量与利润;2)两厂商在串通时的均衡产量与利润;,总产量为:,均衡价格为:,令,可得到,时利润最大。,19,古诺双头垄断的均衡,产
12、量,产量,古诺均衡,O,串通的契约曲线,厂商的反应函数,厂商的反应函数,竞争:串通:,20,第四节 动态博弈与先行者优势,一、逆向归纳法求解纳什均衡。例:P286。逆向归纳法求解的方法是求解动态博弈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从最后行动的局中人的选择入手考察其最优的选择是什么,然后,给定这一选择,比他先行一步的局中人考虑到他的这一最优选择后,再作出自己的最优选择,如此类推,直到第一个行动的局中人作出选择。下例为只考察两阶段的动态博弈,即局中人甲先行动,局中人乙后行动且行动后博弈就结束。,21,扩展式的三阶段博弈:从第三阶段开始倒推,局中人甲选择L,获得收益为3;倒推到第二阶段,局中人乙选择L,,
13、甲,乙,甲,甲,乙,甲,乙,甲,乙,获得效益为1,因为他预计甲会选择L,他若选R收益将为0;,倒推到第一阶段,局中人甲选择L,收益为2,他若选R收益只能为1。,博弈的最终结果:2和0,22,第十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与使用量一、要素与要素市场1.生产要素1)劳动;2)土地;3)资本;4)企业家才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包莫尔提出企业家的十条标准: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才干;精于授权;,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担风险;敢于求新;尊重他人;品德超人;因此,企业家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是说明企业经营者的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可以是厂长、经理;但厂长、经理并
14、非都是企业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家须加上有社会责任感。,23,2.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要素需求,产品需求,产品供给,要素供给,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有许多共同之处;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1)生产要素市场是资源市场;2)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不同市场的地位不同;3)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间接的、派生的、联合的需求;4)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5)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相互依赖性;,D,D,D,D,S,S,S,S,Q,Q,P,P,O,O,产品市场,要素市场,24,3.生产要素市场的类型在产品市场上按厂商数目、产品性质等因素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竞争,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25,二
15、、利润最大化与要素使用量,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大小,是由其在生产中追求最大利润的行为决定的。利润最大化表现为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的行为。厂商在决定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时,总是要根据成本最小化或产量最大化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各理论部分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公式的含义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即MC。例,增加一单位的要素价格为50元,而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10,则每单位产量的成本为要素价格的1/10,即:MC=50/10=5。,厂商理论:,26,由此又引出两个新的概念: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即由于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引起的总
16、收益的增加,即MRP=MPMR=105=50;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即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品乘以该产品的价格,VMP=MPP=105=50,要素需求的原则:从上述分析中可得出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总是根据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与该要素的价格相等的原则,来确定该要素的最佳使用量。这一结论为我们分析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提供了基础,在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即有MR=AR=P,因此,这时MRP=VMP;但是,当产品市场为不完全竞争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小于其平均收益曲线,即MR AR=P,因此,这时MRPVMP,27,三、厂商对要素的
17、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1.假定条件:其它要素不变,只增加劳动要素;2.VMP曲线:MPL下降,VMP曲线右下倾斜;3.需求原则: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PL;4.任何要素:VMP曲线即是其要素的需求曲线;,完全弹性的劳动供给曲线,PL,PL,PL,L,L,L,VMPL,MPL,VMPL,PL3,PL1,PL2,L2,L3,L1,O,O,O,SL,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MPL,VMPL=MPLP,劳动要素的MP曲线和VMP曲线,A,B,28,四、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多种要素可变,资本投入增加时厂商对劳动的需求,L,A,B,O,PL,PL0,PL1,L1,L0,L2,VMP1(K1),VM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西方 微观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00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