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讲教师:蒋晓虹 副教授临沂师范学院 教育与管理科学系,精品课心理学,课程主页:http:/,学习要点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充分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联系实际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谈谈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差异开展因材施教。什么是性格?试述性格的心理结构及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一节认知理论,一、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认知过程2、认知风格3、认知策略4、元认知,(二)认知心理学,1、含义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三)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建立以前的认知研究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动以及导致这些神经活动的生物化学过程试图揭示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其二是观点林立,使人莫衷一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发展的内部矛盾是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因,系统科学思想的影响是认知心理学兴起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3、,二、注意,(一)注意的概念1、注意的涵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属性。,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指向是集中的前提,集中包含指向。,(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三)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
4、,有意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顾名思义是在有意注意之后发生的一种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意状态。,在实际工作中,三种注意都是不可缺少的,共存的,也是不断地转化和相互交替的。,(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一览无余。,实验表明:在1/10秒内,成年人能同时把握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小学生能同时把握34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这说明,注意的广度随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也与注意对象
5、的特点有关。,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经常是间歇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利于减轻疲劳。图,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是指个体的注意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到而离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条件:(1)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2)与原先注意
6、的强度有关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三、感觉和知觉,(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但并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都能引起人们的感觉。,感觉阈限,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觉性的。所谓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每一种感官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其公式是,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
7、出两个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总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成反比关系的。即感觉阈限的值越小,感受性就越强;感觉阈限的值越高,感受性就越低。,2、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但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由事物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知觉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态度系统相关联;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
8、觉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完整、越准确。,(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反映身体外界事物个别属性。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是接受体内刺激,反映身体内部器官、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在以上各种感觉中对人影响最大的是视觉,其次是听觉。我们所获得的信息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10%是通过听觉获得的。,2、知觉的种类,由于知觉比感觉复杂,所以知觉的种类很多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
9、: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等;,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由视觉、动觉、触觉等感官协调活动而实现。时间知觉是反映客观对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后天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它包括辨别时间先后的顺序知觉,辨别时间长短的延续知觉、辨别时间快慢的速度知觉和辨别事物周期性变化的节奏知觉。由视觉、动觉、听觉和内脏觉的协同活动完成。运动知觉是反映物体的空间位移和位移快慢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味觉、平衡觉、内脏觉、运动觉协同参与的结果。,按照对客观事物反映正确与否,可将知觉分为正确
10、知觉和错误知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几乎能在各种知觉中发生,其中以视错觉最为明显。如图形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等。在实践中,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来识别错觉和利用错觉。,(三)感觉现象,1、感觉后像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像。它可以使我们对继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是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后引起的感觉滞留现象,保留的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配。,2、感觉适应当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最明显的感觉适应是视觉和嗅觉
11、。例如,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时,会觉得什么也看不见,过一段时间便逐渐看见了,这种适应叫暗适应;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也会觉得眼花缭乱。什么看不清,过一会便能看清了,这种适应叫明适应。这是视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除痛觉外,各种感官都有适应现象的发生。,3、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当不同刺激同时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的感觉的变化,称为同时对比。如,灰色正方形放在红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点发绿,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点发红。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
12、的感觉变化,称为继时对比。如,吃过苦的东西,喝白开水都觉得甜。,(四)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性,帮助人们区分对象与背景,能清晰、精确、迅速地知觉对象。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知识经验和语词起重要作用。,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道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3、知觉的选择性,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
13、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双关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从客观而言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从主观来看: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需要和兴趣定势与情绪状态。,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保持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精确地适应环境。,四、表象和想象,(一)表象 1、概念 表象是大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感知越丰富,表象
14、也就越丰富。,2、特征,直观性表象中的形象具有与知觉形象相似的特征,就如同亲临其境一样历历在目。但因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在面前,因而它所反映的事物形象与知觉形象又有所不同,表象不如知觉那么清晰,也没有知觉那么完整,同时,也不知知觉那样稳定。,概括性表象是对多次知觉进行综合的结果,它留下的是一类事物的一般形象,共同特征,而顿口拙腮的个别特点都消失了,例如,人们关于“树”的表象,往往不是某一棵具体的树,而是概括化的树的形象,代表了所有的树。,表象是知觉与思维联系的桥梁,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中间环节,3、种类,根据表象产生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等等;根
15、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以将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二)想象,1、概念 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以改造旧表象,形成新表象为主要特点的。,2、特征,形象性,想象是对已有形象的加工。新颖性,所产生的形象不同于原有形象。,3、种类,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它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例如,看到蓝天飘浮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到草原上奔跑的羊群主。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无意识的表现。,有意想象是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它有两种形式: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一方面它表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心理学 基本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