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第三章.ppt
《环境生物学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物学第三章.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生物学Enviromental biology,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基础概念: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胁迫概念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生物学定义、环境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 生物与受损环境,生物与受损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1 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2 主导因子(dominant factors)3 积累效应(Accumulative effects)4 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s)5 滞后效应(time-lagging effects)6 适应组合(adaptive suites),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一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第二节 生物对污染物
2、的转化和排出 第三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 第四节 影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行为的因素 第五节 生物放大,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污染 pollution 人为的或自然发生的事件导致了环境中存在高浓度有害物质的一种状态。这些导致污染了的物质就是污染物(pollutants)。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后将发生一系列的理化过程,污染物的形态结构浓度均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对污染物进行吸收(uptake).,吸收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发生相应改变,激活(activation)脱毒或解毒作用(detoxication):统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
3、on).,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污染物在体内可以通过运输、转移进行再分配。一部分排出体外(elimination),另一部分将会残留在体内,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accumulation).积累的污染物在通过食物链的营养级转移,并在更高营养级生物体中不断富集,产生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效应。,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第一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 生物吸收的机制 吸收 指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生物有机体的过程。1.1 吸附(adsorption):指污染物积累在两相物质共同界面的过程,吸附的过程通常用Freundlich 和Langmiur热平衡等
4、式来表示:Freundlich热平衡等式为:X/M=KC(1/n)X:被吸附物质的量;M:吸附物质的量;C:吸附完成后溶液中的溶质浓度,k,n为常数。Langmiur热平衡等式为:X/M=abc/(1+bc)X:被吸附物质的量;M:吸附物质的量;C:吸附完成后溶液中的溶质浓度,a,最大吸附量,b化学键亲和常数。,第一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吸附,线性关系公式分别表示为:log(X/M)=logK+(logc)/n C/(X/M)=1/ab+(1/a)C其中Freundlich热平衡等式是经验性的关系式,Langmiur热平衡等式是理论推导的。,吸附在体表的物质,然后通过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内,完
5、成吸收的过程。,细胞的基本结构,污染物通过细胞膜的过程主要有三种方式:,1)扩散(diffusion):物质顺电化学梯度的移动,可以是带电粒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或者亲脂分子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四种方式:自由扩散(a)协助扩散:通道蛋白(如孔蛋白)或者载体蛋白(b)离子通道扩散(c)门离子扩散(d)图,扩散的过程可用Fick法则描述:dS/dt=DA(dC/dX)dS/dt:污染物穿过膜的速率;D:扩散系数,A:扩散发生的表面积,dC/dX: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能量,因此物质的运输只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污染物扩散出入细胞的量在少数情况下并不相等。(如:五氯苯酚进入后变为带电的五氯苯酚盐,不
6、再以扩散的方式输送到细胞膜外)。,污染物通过细胞膜的过程主要有三种方式:,2)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ation)物质在载体蛋白的作用下,以ATP或质子泵势能为能量,将物质从细胞外转到细胞内的过程。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都有载体蛋白。图,。,主动运输类型:一、钠钾泵,实际上就是Na+-K+ATP酶二、钙离子泵三、质子泵 质子泵有三类:P-type、V-type、F-type。四、ABC 转运器五、协同运输,污染物通过细胞膜的过程主要有三种方式:,3)胞吞或胞饮作用(enterocytos
7、is)胞吞作用:phagocytosis 吞噬固体颗粒物,是无脊椎动物吸收物质的重要方式。胞饮作用:pinocytosis 吞噬液体物质 吞噬过程包括:膜吸附、膜延展、膜泡形成和释,2 植物的吸收,陆生植物2.1 叶(leaf)叶是同周围气体交换最活跃的部分,因此也是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如HF的主要途径。同时,还能对一些气溶胶或颗粒物质进行黏附。叶片同周围气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气孔,植物种类不同,气孔的结构、组成、数量和分布都有差异,气孔的这些特点影响叶片对污染物的吸收。气体经通过气孔进入到植物叶片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吸收效率受界面阻力、气孔阻力、细胞间隙阻力和细胞内液相阻力等作用此外,
8、植物的叶尖或叶缘还有分泌水分的水孔,有时候污染物也可经水孔进入。,2 植物的吸收 2.2 根 root,主要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1)根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差别很大。例:大麦的根在距根顶端2-4 cm对K的吸收较6-8cm处大,Ca、Si的吸收以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为主,Fe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分生区,K、N、P元素的吸收主要在根毛区。分生组织缺乏输导组织,因此通过分生区吸收的总量不大。2)吸收过程:土壤 根表面 表皮进入皮层内部,有皮层、内皮层、中柱鞘进入木质部导管,进一步向茎、叶输送。,对水生植物而言,其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都可以吸收污染物。,3 动物的吸收呼吸道,陆生动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污染物,而呼
9、吸道和皮肤的作用相对较弱。,3.1 呼吸道 大部分溶解在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微粒物质都通过呼吸道进入生物体。不同污染物由于水溶性的不同,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后到达呼吸道的位置和停留时间,以及引起毒性的效应差异很大。,一般通过消化道、鳃、呼吸道、皮肤等途径。具体的吸收途径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3.2 消化道,由于动物都需要捕食其他低营养级生物,而整个消化道对污染物都有吸收能力,因此胃肠道吸收污染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2 消化道,肠道吸收量与污染物化学性质特别是亲水性或亲脂性有关;:研究表明,鱼、磷虾等动物为材料,发现肠道对甲级汞、乙基汞等脂溶性的有机汞吸收系数超过50%,而对离子态和金属汞
10、的吸收率在20%以下.肠道的不同部位对物质的吸收也有差异;哺乳动物中,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吸收营养物和药物,而回肠吸收胆酸。,3 动物的吸收(消化道)水生动物,水生动物 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摄食吸收的重要性降低,他们直接从水中积累的污染物比捕食食物吸收要多很多,因此主要通过鳃、胃肠道和皮肤吸收。以鱼而言,鳃是最重要的吸收器官,原因:鳃进化了逆流交换机制(countercurrent exchange mechanisms),提高氧的交换率,同时增加了污染物的交换;直接与水接触,阻碍小。鱼每天要消耗大量的水,占身体体重的5-12%,可以从水中浓缩污染物。,3 动物的吸收(消化道)水生动物,水华,藻
11、的富集引起,大部分藻类是有毒的,因此产生的藻毒素常集中在贝类的肝胰腺,一旦误食有毒贝类,出现舌、口、四肢发麻等症状。,:为什么在赤潮多发季节,海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3.3 皮肤,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表皮下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污染物经皮肤吸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污染物以扩散形式通过表皮,表皮的角质层是最重要的屏障;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真皮。,皮肤对污染物的吸收与污染物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大量的脂溶性农药,很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这也是夏季农田喷洒农药的农民,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的根本性原因。,4 微生物,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大类生物。个体微小,因此
12、具有很大表面积,代谢活性高;吸收过程:细胞表面吸附和胞内运输,第二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转化和排出,1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转化分为三种可能:1.1 污染物与生物体中某些成分结合(螯合),不参加代谢活动,使污染物失去毒性,从而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1.2 污染物在酶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脱卤和异构化等过程,毒性降低,甚至完全分解,失去毒性,从而加速生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富集量;1.3 污染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更容易被吸收,毒性增强。如Bap(苯并(a)芘),1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污染物的转化产物同
13、污染物质在体内的转化途径和浓度及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存在直接的关系:如 SO2,NO2,生物转化发生的部位:动物而言:主要是胃肠道系统,肝脏由于含有大量的转化酶,是生物转化发生的主要场所。植物而言:发生在具有吸收作用的各个器官或组织。,2 生物对污染物的排出,机体分泌污染物或分解代谢污染物后导致污染物在体内含量降低的过程。,2.1 污染物的排出方式随生物种类和污染物不同而不同:植物:蒸发作用、落叶、根分泌、植食动物的啃食等。动物:鳃、肝胆汁和肾的排出作用是动物排出污染物的基本方式;此外,还有呼吸作用、脱毛、产蛋、各种分泌物(汗腺)等过程。,2.2 污染物的排出与污染物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动物个体A:
14、大的极性分子及其代谢物主要通过肝,进入胆汁,随粪便排出;如人体,分子量超过300 Da的分子大多经过此途径排出;肝内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有些随胆汁进入小肠的化合物会再吸附,重新进入。如 甲基汞,As3+.(砷)这种循环作用会增加污染物对肝的损伤作用。B 对分子量小于300 Da的物质排出,肾分泌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哺乳动物分泌金属离子的基本路线。,2.3 污染物从生物体个体排出过程的定量分析,dC/dt=-kC(k基于浓度的速率常数 h-1)或者 dX/dt=kX(k基于数量的速率常数 h-1)C:表示机体内污染物的浓度,X表示机体内污染物的总量;t为
15、排出时间.根据已有的上述可以预测任一时刻,具有起始污染物浓度为Co或起始污染物数量为Xo的个体排出污染物的情况:Ct=Co*e-kt Xt=Xo*e-kt,2.3 污染物从生物体个体排出过程的定量分析,换算为对数公式:ln Ct=lnCo-kt 和 ln Xt=lnXo-kt 以LnCo和LnXo为横坐标,排除时间为纵坐标可以得到污染物的排出模型。,2.3 污染物从生物体个体排出过程的定量分析,生物体排出功能的利用:,甘肃微县的铅超标事件,第三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生物个体从周围的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中净吸收的污染物的量,水生生物学研究中,生物积累
16、也定义为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1 积累的生物过程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的量,取决于生物体内能与污染物相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数量的多寡和活性的强弱。活性物质越多,活性越强,积累必然越多。,1 积累的生物过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是吸收、转化以及排出过程的综合结果。最简单的基于速率常数的积累模型可简单的表示为:dC/dt=kuC1-keC 其中,C1是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C是生物体内的浓度,ku是吸收常数(h-1),ke是排出常数(h-1).积分可得到:Ct=C1(ku/ke)(1-e-ket)根据公式可以预测生物体内任一时刻污染物的积累浓度。,1 积累的生物过程,在暴露初
17、期机体内的污染物浓度逐渐提高,吸收作用(U,uptake)大于排出作用(E,elimination),直到达到一个平衡(U=E),此时机体内污染物浓度达到最大,并且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此时机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定义为Css(C at steady state),此时(1-e-ket)接近于1,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式:Css/C1=ku/ke.ku/ke:生物积累因子(bioaccumulation factor,BAF).如果外界环境是水体,则ku/ke称为浓缩因子(BCF,bioconcentration factor),2 结合污染物的生物大分子,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同生物大分子结合,而使得毒性降低
18、或减少的方式,称为污染物的规避(sequestration),在生物体内,能和污染物进行结合的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物质:,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主要吸收物质A:含氮物质具有大量的羧基、氨基和一些巯基基团,这些基团是重金属和某些农药相结合的位点;B 蛋白质中含有的酸性氨基酸往往比碱性氨基酸多,等电点接近于5,在中性环境下往往呈阴离子状态,易和金属阳离子结合;C 游离的氨基酸含有羧基、氨基和巯基等,也能与金属结核形成复杂的金属螯合物。,2 结合污染物的生物大分子,能与重金属结合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是金属硫蛋白及类金属硫蛋白。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质(cysteine-rich intestinal pr
19、otein,)与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共同调节哺乳动物吸收Zn的过程。CRIP哺乳动物肠上皮细胞中Zn的运输蛋白。,2 结合污染物的生物大分子,2.2 糖类物质 由于某些糖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如葡萄糖)、半缩醛羟基(如乳糖、麦芽糖等),这些基团在还原性的环境中,能使重金属离子还原并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沉积在体内。,2.3 脂类 脂类物质含有极性酯键,这类酯键能与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把重金属储存载体在脂肪内。脂肪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脂肪较低的个体积累的重金属的含量能力低,同时具有较高的排出率。,2.4 核酸和有机酸 由于含有
20、磷酸基团和碱性基团,能两性电解的极性化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电解分离而带电荷,所以能与金属离子结合。,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3 体内运输,生物体吸收或积累一定的污染物后,可以通过循环系统的活动,促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之间运输,从而使污染物在器官间再分配。就不同生物个体而言,其体内运输方式存在差异。动物个体:吸收的污染物,经过跨膜运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同血细胞和血浆蛋白结合,将随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发生新的分配和定位;,3 体内运输,植物个体:主要是在蒸腾拉力和生长中心双中动力作用下,驱动污染物随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分配而完成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生物学 第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