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ppt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光干涉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介绍,实验内容,思考练习,迈克尔逊简介,迈克尔逊(Albert Abraban Michelson,18521931)美国物理学家。曾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 工作。迈克尔逊首倡用光波波 长作为长度基准。1881年,他发明了一种 用以测定微小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的干涉 仪(迈克尔逊干涉仪)。他与美国物理学家E.W.莫雷合作,进行了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为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 论奠定了基础。由于创制了精密的光学 仪器和利用这些仪器所完成的光谱学和基本度量 学研究,迈克尔逊于190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实验目的,1、测量钠光D双线的
2、波长差;2、观察白光干涉条纹;3、测量白光的相干长度。,点光源S。分光镜G1,G1右表面镀有半透半反射膜,使入射光分成强度相等的两束。全反射镜M1和M2:M1为固定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侧面和下面有两个微调螺丝。M2为可动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光路,观察区域F,如到达F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发生干涉现象。G2为补偿扳,它与G1为相同材料,有相同的厚度,且平行安装,目的是要使参加干涉的两光束经过玻璃板的次数相等,波阵面不会发生横向平移。,2.实验原理,分光板把入射光分成两束强度几乎相等的光束(因此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分振幅干涉),这
3、两束光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之后汇集到分光板后面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因此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双光束干涉)。可动平面镜和固定平面镜的虚像形成了一个薄的空气层,这两束光可以看成是从该膜的上下底面上方反射回来的。这种干涉现象跟厚度为d的空气薄膜产生的干涉现象等效。因此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等效光路就是一个薄膜干涉。,1、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产生非定域干涉2、如果光源是扩展光源,则产生定域干涉3、如果两个平面镜严格垂直,即空气膜厚度处 处相等,则形成等倾干涉条纹-同心圆环。4、如果两个平面镜稍有倾斜,即空气膜为一个 空气劈尖,则形成等厚干涉条纹-直条纹。5、如果利用扩展白光源,则可以看到彩色条纹。,干涉图样的
4、类型,激光源的等倾干涉图,白光干涉图,光谱双线波长差如前述的原理,当M1与M2互相平行时,得到明暗相间的圆形干涉条纹。如果光源是绝对单色的,则当M1镜缓慢移动时,虽然视场中心条纹不断涌出或陷入,但条纹的衬度不变,所谓条纹的衬度是指条纹的清晰程度,通常定义为,式中Imax和Imin分别为亮纹的光强和暗纹的光强。如果光源中包含有波长相近的两种光波1和2,则可遇到这样情况:两列光波(1)和(2)的光程差恰好为1的整数倍,而同时又为2的半整数倍,亦即,这时,1光波成亮环的地方,恰好是光波2被生成暗环的地方。如果这两列光波强度相等,则由定义,在这些地方条纹的衬度为零。从某一衬度为到相邻的下一次衬度为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化学 电子 教案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