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ppt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翻译理论及方法论From the Prescriptive to the Descriptive Approach,回顾,翻译研究,从一开始的归纳式的经验总结,如严复的信、达、雅,即用自己从翻译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浓缩成警句式的“标准”,传授给后人,让别人照着去做;到后来的演绎式的科学研究,如奈达的动态对等,即利用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翻译过程进行严格的描述,对翻译的终极产品进行严格的鉴定,细细地规定出翻译的全过程,用以指导翻译实践。这种种研究翻译的方法,都是“规范性”的。,特点,规范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定出一个规范(norm),让所有译者,不分时代(timele
2、ss),不分工作对象,不分译者、读者的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在他们的翻译实践中一律遵照执行。若有违反,便叱之为“不忠实”或“结构笨重”(heavy structure)、“误导读者”(misleading)等等。,根源,美国知名的描写翻译学者Maria Tymoczko认为,规范性翻译理论根源在于把翻译看作一种纯粹的语言艺术,用一些超越时间的语言规则来加以考察(As a language art,translation has often been consider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imeless linguistic rul
3、es(which has led to a normative tendency in the theory)。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翻译常常被人用一些超越时间(或译成“永远有效”)的语言规则来加以考察(这种做法造成了理论研究中的规范倾向)。,描写翻译理论 definition,“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Maria Tymoczko)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when they attend to process,product,and fun
4、ction-set translation practices in time and,thus by extension,in politics,ideology,economics,culture.,Difference,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宽容。正如描写学派代表人物图瑞(Gideon Toury)指出的:什么是翻译?“翻译就是在目的系统当中,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的任何一段目的语文本,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a translation will be any target language text which is presented o
5、r regarded as such in a target system,on whatever grounds.),Two questions,描写翻译理论根本不关心直译意译,他们关心的是把翻译语境化(to contextualize translation),也就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翻译。是什么因素促使译者选中了这篇著作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描写派学者经常自问自答的两个最常见的问题。,Example 1,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出了两个中译本。我们的评论家,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分析哪个是直译,哪个是意译,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描写翻译学派却说,出了两个译本
6、是件大好事,充分反映出中国真的开放了。,Achievement,描写学派的功劳在于给予各种各样的翻译以正确的定位。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谓而又无止无休的争论。描写翻译学派对翻译有两个基本的认识。一个是翻译的“不完整性”(partiality),就是说你不可能把原文百分之百统统翻到译文中去。在这个基础上导出描写学派的另一个认识,即任何翻译都经过了译者程度不等的摆布(manipulation),因此同一个原文会在不同的译者手里,会在不同的的时代出现许多不同的译文。这儿要特别强调的是,描写翻译学派并不想完全推翻传统的规范性的翻译标准。他们是想解构(deconstruct
7、)传统的翻译理论,也就是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当中的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提出批评,而不是想摧毁(destroy)传统的翻译理论。,Disadvantages of Prescriptive studies,它总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确的,并想把它的应用范围推广到天下所有的翻译上去(如奈达之于动态对等论),或者总有别的什么人想这样去做(如后人之于严复的信达雅论)。然而它却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意承认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翻译,其中有符合这种规范性标准的,但是,同时也有不少翻译是不符合这种标准或者不完全符合这种标准的。规范性翻译标准的另一个不足是,它把自己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把翻译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
8、艺术。而不太考虑文化的大环境。即使涉及到了文化,最终的目标还是落在了具体的翻译技巧上,过分专注于翻译技巧的钻研。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规范性的翻译研究总是脱离不开直译、意译之争。,Origin 1,描述翻译研究至今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目前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最早是发端期。1953 年,约翰麦克法兰(John McFar2lane)在达勒姆大学学报(Durham University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翻译的模式(Modes of Translation)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翻译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因为没法确定“绝对准确”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因此没有必要要求翻译在各方面与原
9、文对等,而应该接受翻译的实际状况并洞察其本质。他提议采用一种“诊断式而非劝告性的”新的研究方法。(转引自Hermans 1999:17)这种方法实际上也就是后来描述翻译研究方法的先声。,Origin 2,接下来是准备期。到了60 年代,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一些研究者,如列维(JvLevy)、米科(Frantiek Miko)和波波维奇(Anton Popovic),响应麦克法兰的号召,共同努力探寻新的方法使翻译研究系统化。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构架与后来多元系统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Origin 3,接着是形成与壮大。描述翻译研究阵营的正式形成与壮大是在70 80 年代。1972 年霍尔姆斯(James
10、 Holmes)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发表的翻译学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文中正式提出描述翻译研究的概念,并将其纳入自己构想的翻译学框架中的纯翻译学分支之下。但对描述翻译研究阵营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三次小型会议。,Origin3-continued,James S.Holmes在“翻译学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Studies)一文中提出了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他把翻译学分为三大分支:描写翻译学、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其中描写翻译学和理论翻译
11、学属于纯翻译研究。描写翻译研究包括三种:面向产品的研究(product-oriented),面向过程的研究(process-oriented)和面向功能的研究(function-oriented)。,Origin 4,到90 年代,描述翻译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0 年,巴斯奈特与勒菲弗尔(AndrLefevere)主编了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一书,在序言中正式提出翻译研究已经历了“文化转向”,主张应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目的语的文化、政治背景与翻译的互动作用。勒菲弗尔的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Translation,Re
12、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一书自觉地实践了这种研究方法。,图里在他的描写性译学及其它(Descriptive Translation and Beyond)一书的首页便提到此,并说明经验科学的做法便是“描写、解释和预测”(describing,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Toury,2001:10)。,总的来说,描写性翻译研究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即把翻译放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全面客观地描述和解释影响译者、译本的生成及译文的各种因素,以促使我们对翻译有更深的理解,给予它们正确的定位。,描写
13、性翻译研究工作者的兴趣不在语言层面上,而是关注翻译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不关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而是关注是什么因素促使译者选择了原文文本,又是什么目的驱使译者把它翻译成了另一种语言,所译文本在译语文化中的接受程度如何,起到了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使得描写译学工作者把翻译放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下去考虑,也就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Example2 How to,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称得上是描写性翻译批评的典范。文章引入描写性翻译批评方法论,对跨越近160年、产生9 种译本的红楼梦英译事业进行了全面历史性的描述。读者读后,无不对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
14、著的英译事业有了清晰、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所占篇幅最大,是全文的主体;第三部分则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在第二部分首先表明了对红楼梦英译事业进行描写的必要性;接着以表格的形式,从出版年代、译者、译者身份、译文标题、译文内容、译文篇幅、发表形式和附加部分对产生于不同时期的红楼梦的9 种译本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作者根据年代将这9 种英译本划分到三个历史时期,并且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英译本的总的特征,目的是“力图考证特定历史背景下译者的意图,不同历史时期红楼梦英译本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统中不同的地位及功能,以及
15、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学英译的规范与倾向”。基于这样细致的历时性描述的基础上,作者最后总结了红楼梦英译事业的发展脉络,并再次以表格的形式从翻译目的、翻译形式、翻译方法、对原文版本的选择、译者身份和译本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作者每在分析一个历史时期的英译本时,总是提及中国自身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由它们所决定的中西文化的地位。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译者和他们的身份地位。在描写性翻译研究中,这些都是影响译本产生的重要因素。译者自身和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决定了最后的译本选择翻译形式、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在这些影响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 研究 规范 走向 描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