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园林植物.ppt
《温度与园林植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与园林植物.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度与园林植物,第一节 温度的自然变化规律第二节 温度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第一节 温度的自然变化规律,一、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2、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第一节 温度的自然变化规律,一、世界气温分布规律: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4、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一)、温度分布的主要决定因素地球上的温度取决于该地区的太阳辐射和地貌。,赤道辐射强度最大,温度最高。高纬度地区,温
2、度低。两极地区的太阳辐射仅为赤道的40,温度最低。如从赤道到北极可划分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但由于风的作用,热散失快,所以温度较低。我国东西走向的山系(天山、秦岭、阴山、南岭等)对季风有特殊的作用,它们在冬季可消弱冷空气的南侵,夏季又阻碍暖湿气流的北上。,陆地吸热和散热均较快,温度变化大(年、昼夜)海洋吸热和散热均较慢,温度变化小(年、昼夜),(二)、我国温度分布,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属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温暖湿润热带海洋性气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运行;冬季盛行极地大陆性气团,寒冷而干燥,从西或北向东或南推进。因此,我国东南部多属于海洋性气候
3、,从东南向西北大陆性气候逐渐增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漫长,温度年较差大。,二、温度的变化规律,(一)空间变化水平变化:纬度每增加1,陆地年平均气温下降0.50.7。垂直变化:气温:高海拔温度低,变化大,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51。水温:以淡水为例,夏季分层,上层热,下层冷,中层变化大。,二、温度的变化规律,(一)空间变化地理方位和地形:北半球南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空气和土壤温度都比北坡高。形成有差异的小气候:南坡相对温暖干燥,北坡相对低温湿润;对应的植被分布类型:南坡多以喜温耐旱的植物居多,北坡则以耐荫喜湿的植物居多。,(1)山体效应焚风现
4、象,梵风”是一种由高原或山脉吹向低地的风在山区,有时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天气现象,在高山背风玻的山麓地带形成一股干燥而炎热的下沉气流,使农作物干枯或者死亡,甚至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气象学上称这种气流为焚风,称这种现象为焚风现象。这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这股又干又炎热的气流便是焚风。,(1)山体效应焚风现象,(2)地形影响逆温现象,逆温: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逆温现象,通常情况下910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高山顶上的空气要比高山脚下的冷。气温的垂直
5、分布是下层气温高,上层气温低。有时候,低层空气也会出现与此相反的情形,即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这种气温随高度递增的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逆温现象的原因,1.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逆温现象原因,2.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6、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例如:辐射逆温常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能量而冷却,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愈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从而形成了自地面向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这种辐射逆温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日出后,地面的温度渐渐上升,逆温层也将消失,逆温效应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烟煤燃烧排
7、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有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练的朋友要特别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不清洁的污染物吸人体内,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影响身体健康。,二、温度的变化规律,(二)时间变化 昼夜:早上日出后开始升温,1314点左右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下降,第二天日出前降到最低值。昼夜温差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度大于高纬度。随纬度增高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二、温度的变化规律,(二)时间变化季节:海洋:赤道变化大;温带变化中等,1015;两极变化小,100,30米以下的土壤无季节性变化。,三、温度的生态作用,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温
8、度范围内活动,温度是对生物影响最为明显的环境因素之一。,(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1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从555,但在540间才能正常生长和具有繁殖能力。变温对种子萌发有利。植物种子只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多数植物在03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上升生长加速春化作用,有些植物,成花前 需低温诱导,通过春化作用植 物才能开花。不同植物生长要求的温度有异,热带树种高于温带树种。,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生物的三基点温度。,当环境温度在最低和最适温度之间时,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代谢活动加强,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当温度高于最适
9、温度后,参与生理生化反应的酶系统受到影响,代谢活动受阻,势必影响到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生物将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生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也有很大差异。,2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及有效积温法则,温度与生物发育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反映在有效积温法则上。,有效积温法则,主要含义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0)式中,K为该
10、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植物或变温动物,其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的,而不是从0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为发育起点温度)。,如某温带树种,当平均温度达5 时,到开始开花共需要30d,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温度为15,则该树种开始开花的有效积温 K=30(15-5)=300()活动积温是K=30(15-0)=450()K=N(T-T0)(1)T=T0+K/N(2)根据各植物所需要的积温量,再结合各地的温度条件,可知植物的引种范围。,有效积温法则不仅适用于植物,还可应用到昆虫和其他一些变温动物。在生产实践中,有
11、效积温可作为:预测生物地理分布北界;预测害虫发生的世代数;来年发生程度以及害虫的分布区危害猖獗区;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规划,合理安排作物和预测农时(不同作物的有效积温不同:如马铃薯的有效积温为10001600度;玉米为20004000度;椰子为5000度以上)。,3 温周期现象,(1)温周期 在自然界温度经常呈现规律性变化:即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非节律性变化。(2)温周期现象 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日温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昼夜温差的反应。季温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季节变温的反应。,昼夜变温指一天内温度的昼夜变化,它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影响很大。一定范围内,昼夜温差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 园林植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