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下框架结构.ppt
《混凝土结构设计下框架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下框架结构.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多层房屋的结构体系;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确定;简单框架的内力计算;无抗震设防要求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非抗震设计时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本章提要,一、多高层建筑的优缺点:优点:占地面积小,节约用地,节约市政工程费用(小区道路、文化福利设施、水电煤气管网),减少拆迁费用。缺点:单位面积造价高(结构体系,垂直运输、供水、供电、空调、防火),日常工作生活不便(人工采光通风、户外活动少)。二、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界限 我国根据当前消防车的供水能力和设置电梯的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0层或 H28m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4-1 概述
2、(P173),4-1 概述,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相适应,相制约,使用要求,建筑方案,结构方案,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砼结构钢-砼混合结构,主要承力构件,安全可靠经济施工快捷,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一、多层与高层的结构类型 1砌体结构 优点:易就地取材;造价低;耐火性耐久性好;施工技术易掌握、易普及。缺点:自重大;强度低;抗震性能差;砌筑工作繁重;工期长;应用:9层,多层、小跨度、轻荷载民用房屋。2钢结构 优点: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缺点:造价高,耐火、耐腐蚀性能差。应用:大跨度、重荷载、高层超
3、高层建筑。3钢筋砼结构 特点:与砌体结构比强度高,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与钢结构比造价低,材料来源广,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但 自重大,抗震性能稍差。应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多高层房屋结构。,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二、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 在非地震区一般可建至15层,最高可达20层。优点:平面布置灵活,能提供较大空间,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办公楼、旅馆、医院、学校、商店、住宅及多层工业厂房。缺点: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称为柔性结构体系。2、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地震区框剪结构用于1525层房屋中,最高不宜超过35层。3剪力墙结构在非地震区一般多用于2530层
4、以上房屋,最高不宜超过40层。4、筒体结构,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二、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组成:横梁和立柱组成,特点:平面布局灵活,易于设置大房间的需要,承受竖向荷载很合理。但框架的抗侧刚度小,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差。,应用:非地震区,建1520层,地震区,建10层以下。,剪力墙结构(抗震墙),组成:由钢筋混凝土的墙体,组成房屋的结构体系。,特点: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有很大的抗侧刚度。但房屋被剪力墙分割成较小空间,不适用于需大空间的建筑物。,应用:15-50层,用于高层住宅、旅馆、写字楼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组成:由若干框架和局部剪
5、力墙组成。,特点: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兼有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的优点。,应用:1530层的办公楼、公寓、旅馆等。,北京东华金座项目,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牛街,由华尔森集团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73.84米,地上20层、地下3层。东华金座集商业、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地下室为人防工程及车库,裙房12层为商场、餐厅,裙房3层为会所。4层以上主体建筑分为三部分:18层的北楼为住宅,20层的东西塔楼为酒店式公寓。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组成:由钢筋混凝土墙或框架柱(框筒)组成。,特点:将剪力墙集中到房屋内部或外围,形成空间封闭筒体,使结构既
6、有极大的抗侧刚度,同时又能获得较大的空间。,应用:一般用于45层左右甚至更高的建筑。,美国西尔斯大厦为成束筒结构。位于芝加哥市。由9个22.9米见方的正方形组成。大厦平面随层数增加而分段收缩,在51层以上切去两个对角正方形,67层以上切去另外两个对角正方形,91层以上又切去三个正方形,只剩下两个正方形到顶。,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
7、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大连友谊广场商住楼,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三、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布置原则1应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简化设计、方便施工。2.应使房屋平面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减小扭转效应。3.应控制房屋的高宽比,使之具有必要的抗侧移刚度。4房屋总长宜控制在最大伸缩缝间距内,否则设伸缩缝。5同一幢房屋的基础力求类型、埋深一致,且基础刚度宜大。当房屋各部分层数、荷载相差悬殊或地基土质异差很大时,宜设沉降缝分开。如不便设沉降缝,可用设后浇带,或先施工高层后裙房的方
8、法处理调整沉降差。,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2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方案选择,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一、楼面活荷载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设计多高层民用房屋的楼面梁、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均应乘以折减系数,以考虑活荷载在各层不可能同时满载的实际情况。对楼面梁,主要考虑梁的从属面积,从属面积大于25m2时,折减系数为0.9。对墙、柱、基础,除考虑其从属面积外,还要考虑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再折减。楼层数愈多,折减系数愈小。,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二、风荷载 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物所在的地区地貌、建筑物高度和体型等有关。设计时风荷载按静荷载计算
9、,采用加大风荷载值的方法考虑动力反应的影响:,其它 脉动增大系数。可查表 脉动影响系数。=0.480.63,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H30m,或H/B1.5时,z=1.0,可见房屋越细高,结构自振周期越长,风振作用越大。,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柱弯曲变形(室内外温差,柱两侧胀缩不同)。楼盖结构剪切变形(室内外温差,内柱不变,外柱胀缩)。墙体剪切变形(季节、日照温差,屋盖结构与下部结构水平构件胀缩不同),三、温度作用 超静定结构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限制和约 束而在结构中
10、引起内力。1.温度变化:季节温差;室内与室外温差;日照温差(向阳面与背阳面),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2当房屋长度不超过最大伸缩缝间距,房屋不超过30层 或高度不超过100m时,可不考虑温度作用。10层,或L60m,温度作用可忽略;1030层,温度变形加大,有隔热和配筋构造,可不计算 温度作用;30层或H100m,宜计算温度作用。3采取下列措施可减小结构中温度内力:屋顶分段设小阁楼,L减小。顶层以框架代替剪力墙。山墙与内部结构用铰连接。屋面、外墙采用保温隔热措施。,4-3 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4-4 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一、框架结构的组成:梁、柱、基础。二、框架结构分类(P173)全
11、现浇:梁、柱、板一次性现浇,整体性好,抗震好,工作量大,工期长,费模板。半现浇:梁、柱现浇,板预制,减少现浇混凝土量,节约模板。装配式:梁、柱、板均预制拼装,速度快,吊装机械费用高;用钢量多;整体性差。装配整体式:梁、柱、板均预制,但节点区及梁面、板面再 浇混凝土;现浇混凝土施工难。,4-4 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三、柱网布置(P174),4-4 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1.柱网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4-4 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2.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四、框架的结构布置 P177图13-81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主梁横向布置)房屋横向刚度好,纵向连梁截面小,对采光通风有利;横向主梁截面大
12、,对集中通风的通风管布置不利。2承重框架沿房屋纵向布置(主梁纵向布置)平面布置灵活:横向连梁截面小,对通风管布置有利,可降低层高;横向刚度较差,仅适用多层建筑。3承重框架沿房屋双向布置(主梁双向布置)兼有上述两种优点,适合:有大空间大柱网房屋 柱网平面接近方形或荷载较大的房屋 有抗震设防要求房屋。,4-4 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构件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沉降缝必须将房屋连同基础一起分开。,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土层变化较大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房屋在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建筑平面的转折处;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交界处。沉降缝由于是从基础断
13、开,缝两侧相邻框架的距离可能较大,给使用带来不便,此时可利用挑梁或搁置预制梁、板的方法进行建筑上的闭合处理.,图沉降缝做法,(a)设挑梁(板);(b)设预制板(梁),4-5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P179,一、计算单元的选取 P179图1310框架结构是由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而将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为横向和纵向平面框架计算,并取出单独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该单元承受的荷载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在计算简图中,框架节点多为刚接,柱子下端在基础顶面,也按刚接考虑。杆件用轴线表示,梁柱的连接区用节点表示。,4-5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4-5 框架结构计算简
14、图,4-5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二、计算模型的确定 1杆件轴线:等截面轴线取截面形心位置,当上下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则取上层柱形心线作为柱轴线。,4-5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2计算模型的简化(1)横梁坡度i1/8的折梁,可简化为直杆(单坡斜梁化为水平梁)。(2)不等跨框架,跨度差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取平均跨度)。(3)有加腋变截面梁 Iend/Imin4或hend/hmin1.6时,忽略加腋的影响。,4-5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3梁、柱截面尺寸:梁: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一般不宜小于200mm。柱:为了提高框架抗水平力的能力,矩形截面的hc/bc不宜大于3,柱截面的边长不宜小于250
15、mm。,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截面惯性矩取值 柱:I=I0 梁:由于楼板参加梁的工作且梁截面刚度是变化的,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的近似法 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迭代法 水平荷载下内力计算的近似法 反弯点法、D值法、迭代法、无剪力分配法,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一、竖向荷载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分层法,2计算假定:(1)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2)忽略本层荷载对其它各层内力的影响。3计算步骤:(1)框架分为由各层梁及其上下柱组成的开口框架。(2)底层柱刚度不修正,传递系数C=1/2,其余各层柱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传递系数
16、C=1/3;按力矩分配法求各层框架弯矩图。(3)迭加上述子结构弯矩图,得框架最终弯矩图。(4)节点不平衡力矩较大的,可对节点不平衡力矩进行一次弯矩分配。,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1适用范围:节点梁柱线刚度比,结构与荷载沿高度 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二、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一)反弯点法1、框架在水平荷载下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一般归结为受节点水平力的作用,各杆的弯矩都是直线形;每个立柱都有一个反弯点,各柱上、下端既有水
17、平位移、又有角位移。若忽略轴力引起的各杆变形,则同一层各柱端 相同的水平位移,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节点角位移很小,2计算假定:(1)除底层以外的各层柱,受力后的上、下两端将产生相同的转角;除底层柱外,各层柱的反弯点均在柱的中点处。(底层柱在2/3H)(2)在同层各柱间分配楼层剪力时,设横梁刚度无限大,即柱端无转角。可确定各柱的剪力分配,按各柱的侧移刚度系数 比例分配。,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3适用范围:,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各层结构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4计算步骤:,由假设确定反弯点位置,从反弯点处切开代以剪力轴力,总框架分为m个单层开口小框架,层间剪力为:,由假设层间剪力Vj按
18、同层各柱抗侧移刚度比例分配给各柱,计算各开口框架的弯矩、迭加而得总框架弯矩。,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二、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二)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P185)1反弯点法缺点:(1)各层节点转角不可能相等,故反弯点位置不可能在柱高度中点。(2)柱的抗侧移刚度不完全取决于柱本身,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2
19、柱的抗侧移刚度D的修正,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式中:节点转动影响系数,反映节点转动降低了柱的抗侧移能力,(1);与 有关。,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3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y=y0+y1+y2+y3 y0标准反弯点高度比,与框架总层数m、计算层位置及梁柱刚度 比 有关。P354附表4-2 y1考虑上下层梁刚度不同对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与梁柱线刚度 比及上下层梁刚度比有关。P358附表4-4y2、y3考虑上、下层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与 及上(下)层高度与本层高度比 有关。P358附表4-5,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设计 框架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