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屈原与楚辞.ppt
《第二节屈原与楚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屈原与楚辞.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屈原与楚辞,学习要点 1、掌握楚辞的基本知识,了解屈原生平 2、作品赏析:湘夫人 3、楚辞的艺术特点,“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与“六经”并列。楚辞这一新文体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是在南方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利用了楚地自成天赖的歌谣体,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正如宋人黄伯思所说:”屈采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一、楚辞概述 继诗经之后,战国时期,在南方长江、汉水流域的楚国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楚辞”之名,始
2、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与“六经”并列。,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黄伯思校定楚词序中说:“书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一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言、六言、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并辅助于“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跌宕、
3、一唱三叹的韵致。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重章叠句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它突破了,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这样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在表现手法上,楚辞把诗经的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总之,楚辞中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风格都有巨大的创造性。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文化的两枝奇
4、葩,也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并以“风骚”二字标榜于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楚辞的产生标志着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诗人个性诗歌创作的开始。,屈原生平和作品,屈原(约前约前)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国宣王、怀王、襄王三个时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
5、核心人物。,他主张改革时政,振兴楚国,联齐抗秦,他寄希望于楚国一统天下。但是,屈原的这些主张受到楚国内部腐朽势力的攻击,遭受“党人”的谗害。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奸佞小人,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被流放到汉北一带(汉水上游一带)时间大约四年。后又被召回朝廷。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
6、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从此彻底告别了楚国的政治舞台。,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郢都,当诗人亲眼所见国势日衰,小人当政,振兴无望,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的作品,在史记本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属于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11篇)、九章(九篇)、招魂、天问 共二十三篇,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7、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天问是一首情理兼备的长篇咏史诗。“天问”即“问天”对自然界的发问。诗人以提问的形式,把众多瑰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组织在一起,既构成了一幅远古人类所描绘的宇宙大自然的形成史的长篇画卷,又有着自己的深沉思考,既有文学性,又有哲理性。,天
8、问是一首情理兼备的长篇咏史诗。“天问”即“问天”对自然界的发问 诗人以提问的形式,把众多瑰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组织在一起,既构成了一幅远古人类所描绘的宇宙大自然的形成史的长篇画卷,又有着自己的深沉思考,既有文学性,又有哲理性。,屈原湘夫人赏析,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
9、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一、题解 湘夫人选自屈原九歌中第四篇。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神湘君是配偶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全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诗歌的开头至“洞庭波兮木叶下”,
10、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注释:教材P66 听说湘夫人降临在北边的沙洲上,(我)极目远眺却怎么也看不到她的身影 我内心极度地忧伤。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吹拂洞庭碧波啊树叶片片落下。,诗歌开篇是写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凄清杳茫 的秋景:秋风、洞庭波、木叶 意境:优美而凄凉 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惆怅,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大意:(我)登上长有白薠的山丘极目远望,要与佳人相约啊黄昏搭帐。鸟儿
11、为何停歇啊水草之中?网为何高挂啊大树之上?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兰,思恋公子啊(她)没敢明言。恍恍惚惚啊(我)放眼远望,观看江水啊缓流潺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虽然在约会的地方没有见到对方而心中忧伤,但他心中还是抱着希望,也许等一会儿还会来的,于是在傍晚作好迎接的准备,不断地朝远处眺望。可他再等仍不见湘夫人到来,心绪必然越来越糟糕。这时正值傍晚,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处境,更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在对比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把现实的景物扭曲为假想景象,原先看到的景象发生变形: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比兴:“鸟何”、“麋何”、“罾何”、“蛟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屈原 楚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