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普通化学物质结构基础.ppt
《浙师大普通化学物质结构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师大普通化学物质结构基础.ppt(1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化学,Chapt 5、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离子键 共价键: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氢键,普通化学,物质结构,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普通化学,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1.1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波长的光谱,称之为连续光谱。例如:自然界中,雨后天空的彩虹是连续光
2、谱。白炽固体、液体、高压气体等。,普通化学,1.2 线状光谱(原子光谱,line spectrum):以火焰、电弧、电火花等方法灼烧化合物时,化合物发出不同频率的光线,光线通过三棱镜折射,由于折射率不同,在屏幕上得到一系列不连续的谱线,称之为线状光谱。,普通化学,1.3 氢原子光谱,在真空管中充入少量 H2(g),通过高压放电,氢原子被激发发光,这些光经过三棱镜分成一系列按波长大小排列的线状光谱。特征:,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有规律,H H H H,410.2 434.0 486.1 656.3,除氢原子外,其他原子也可以产生特征的发射谱线,我们可以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原子的存在。,普通化学,n
3、=3,4,5,6,Balmer(瑞士)公式,Rydberg(瑞典)公式,普通化学,1.4 玻尔理论(经典电磁理论及有核原子模型与原子光谱实验结果发生矛盾)1)提出的原因:经典电磁理论认为 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发出连续电磁波 连续光谱,电子能量 坠入原子核原子湮灭事实:氢原子光谱是线状(非连续)光谱;原子没有湮灭。,丹麦物理学家N.Bohr,普通化学,2)玻尔理论的要点:在普朗克量子论(E=h)、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和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动,即电子运动的角动量必须等于h/2整数倍。P=mvr=nh/2,在一定轨道中运动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称
4、定态。核外电子只能在定态轨道上运动,且既不吸收也不辐射能量;不同定态轨道能量不同,且不连续。,普通化学,通常原子所处的能量最低状态(电子在离核较近,能量较低轨道上运动)。,基态:,原子中电子处于离核较远,能量较高轨道上运动的状态。,激发态:,电子可在不同的定态轨道间跃迁,在这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辐射能.辐射能的频率与两个定态轨道间能量差E的关系为:,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局限性:失败的原子模型 无法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以及固体的光谱,普通化学,1、光的二象性普朗克量子论以及爱因斯坦光子说:E=h相对论中的质能联系定律:E=mc2波长与动量P之间的关系:P=mc=E
5、/c=h/c=h/,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普通化学,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 年,法国青年物理学家 de Broglie大胆地提出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并预言:对于质量为me,运动速率为的电子,其相应的波长可由下式给出:,P:动量,m:光子质量(粒子性):光的频率,:光的波长(波动性)h=6.626 10-34J.s(Planck常数),普通化学,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两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关系式的正确性。,普通化学,W.Heisenberg(海森堡),原理.如果位置测不准量为 x,动量测不准量为p,则其数学表达式为:,3、测不准原理,普通化学,式中:
6、称为波函数,是核外电子出现区域的函数;E为原子的总能量;V为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m为电子的质量;h为普朗克常数;x、y、z为电子的空间坐标。,1、薛定谔方程:,二阶偏微分方程:,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薛定谔,普通化学,解薛定谔方程式时,为方便起见,将直角坐标(x,y,z)变换为球极坐标(r,):,xrsin cos,yrsin sin,zrcos,r2 x2+y2+z2,球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求解,普通化学,从薛定谔方程解出来的波函数,是球坐标 的函数式,记为 常将波函数分解为两个函数的乘积:R(r)称为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称为波函数的角度部分。电子在原子核
7、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每一个 就表示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通常把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普通化学,氢原子的某些波函数、径向波函数和角度波函数,普通化学,2、用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普通化学,普通化学,s轨道 p轨道 d轨道,普通化学,单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由 n 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由 n 和 l 共同决定,多电子原子:E4s E4p E4d E4f分别对应 l:0,1,2,3所以n相同时,多电子原子的电子的l大的能量高,离核越远。单电子原子:E4s=E4p=E4d=E4f分别对应 l:0,1,2,3所以n相同时,单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与l无关,普通化学,3).磁量子
8、数m: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其值决定了角度函数的空间取向。m 取值受 l 的影响,对于给定的 l,m 可取:个值.例如:l=3,则,2l+1=7共7个值。意义:对于形状一定的轨道(l 相同电子轨道),m 决定其空间取向.,普通化学,l=2,d 轨道,m 取值为5个伸展方向,(dxy,dxz,dyz,dx2-y2,dz2),普通化学,普通化学,1)电子层,电子距离核的远近,轨道能量高低;2)轨道的形状;3)轨道在空间分布的方向。利用三个量子数即可将一个原子轨道描述出来。思考题:当n为3时,l,m 分别可以取何值?轨道的名称怎样?,普通化学,电子层、电子亚层、原子轨道与量子数之间的关系
9、。,普通化学,4)自旋量子数(ms):在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作所谓的自旋运动,因而产生磁矩。自旋量子数决定电子在空间的自旋方向,自旋量子数只有2个值,+1/2,-1/2,通常用“”“”表示。,综上所述: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四个量子数(n,l,m,ms)来描述;而波函数则由三个量子数(n,l,m)来描述。问:用四个量子数描述4d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普通化学,波函数图象,原子轨道的图象表示,n,l,m=Rn,l(r)Yl,m(,),图形中的正负号代表Yl,m(,)在该区域中是正值还是负值,这些正负号以及Y的极大值空间取向对于原子之间能否成键以及成键的方向起着重要作用。,普通化学
10、,对于基态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的运动,假定我们能用高速照相机摄取一个电子在某一瞬间的空间位置,然后对在不同瞬间拍摄的千百万张照片上电子的位置进行考察,则会发现明显的统计性规律。即: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是一个球形空间。将这些照片叠加起来的图形,就称为电子云。它表示了电子在某一空间出现的几率。Y2代表空间上某一点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电子云图像,普通化学,波函数角度分布(H原子),普通化学,电子云角度分布,普通化学,注意:1.轨道的|Y(,)|2比Y(,)的图形“瘦”,比较苗条,这是因为Y总是小于1。2.|Y(,)|2无正负,而Y(,)有正负。这种正负只是Y(,)计算中取值的正负(在成键中代表轨道的对
11、称性,不是电荷的正负),普通化学,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屏蔽效应(减少有效电荷数)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不仅受到原子核的吸引,而且还受到其他电子的排斥。由于电子都在高速不停地运动着,要准确地确定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是不可能的。通常采用一种近似的处理方法,把其余电子对某个指定电子的排斥作用简单地看成是它们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这种将其他电子对某个指定电子的排斥作用归结为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称为屏蔽效应。,普通化学,通常把电子实际所受到的核电荷有效吸引的那部分核电荷称为有效核电荷,以Z*表示 Z*=Z-式中为屏蔽常数,可以通过斯莱特(Salter)规则来进行计算。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说,由于屏蔽效
12、应,使每一个电子的能量为:,普通化学,钻穿效应(增加有效电荷数)n值较大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概率大,但是在离核较近的地方也有出现的概率。外层电子钻入原子核附近而使体系能量降低的现象叫做钻穿效应。,普通化学,钻穿效应主要表现在穿入内层的小峰上,峰的数目(n-l)越多,钻穿效应越大。如果钻穿效应大,电子云深入内层,内层对它的屏蔽效应减小,即变小,Z*变大,能量较低。E3d E4s,就是4s电子的穿透效应较3d电子强的缘故。,3d与4s轨道的径向分布图,普通化学,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一般有:E1s E2s E3s(l相同)Ens Enp End Enf(n相同)E4s E3d E4p(能级
13、交错)E5s E4d E5p(能级交错)E6s E4f E5d E6p(能级交错),普通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守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 Hund 规则。(1)Pauli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所处状态完全相同或者每一个轨道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的两个电子。由Pauli不相容原理,可知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式必须相反。,普通化学,(2)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背Pauli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当能量最低的轨道排满后,电子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轨道上。,普
14、通化学,普通化学,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先生提出了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的定量依据,将(n+0.7l)整数相同的轨道划分为一个能级组。总结:排布顺序可以这样来确定,即(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普通化学,(3)洪特规则:当电子在等价轨道(能量相同轨道,简并轨道)上分布时,将尽可能分占等价轨道,且自旋相同。作为 Hund 规则的特例,等价轨道在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时是比较稳定的。C原子的两个电子在三个能量相同的2p轨道上分
15、布时,分布方式为,I II III,普通化学,例如K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1,而非1s22s22p63s23p63d1注意:在排布电子的过程中,先按照能量最低排出电子在各个亚层上的数量,再按照n的大小来相应的调换顺序。如Cu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4s13d10,普通化学,原子轨道失电子的顺序为:npns(n-1)d(n-2)f也可以按照(n+0.4l)来计算,(n+0.4l)越大,则越容易失去电子。,普通化学,当书写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时,写一大串的话就相当麻烦。由于内层电子在化
16、学反应中基本不变,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外层电子,因此为了简便,往往只写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价电子排布:主族元素,只写出最外层ns、np轨道的电子排布;副族元素,只写出(n-1)d、ns轨道的电子排布。,普通化学,例如:29Cu: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104s1电子构型:Ar 3d104s1价电子:3d104s1Ar:原子实或者原子芯,普通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1)周期表(2)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族(3)元素分区 2、原子结构与元素基本性质(1)原子半径(2)电离能(3)电子亲和能(4)电负性,普通化学,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
17、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因此周期律产生的基础是核电荷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即最外层电子构型重复从ns1开始到ns2np6结束。周期表是周期律的表现形式。,普通化学,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每一横行为一个周期,共有七个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主量子数。周期数=电子层层数,用大写的一、二、三、四等表示周期表中有一个特短周期(2种元素)、两个短周期(8种元素)、两个长周期(18种元素)、一个特长周期(32种元素)和一个未完成周期。,普通化学,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
18、行,除(第八,九,十)3个纵行为第族外,其余15 个纵行,每一个纵行为一个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族,除了稀有气体(0族)和族外,有七个A族和七个B族。A族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组成,也称主族;B族只由长周期元素组成,也称副族。,普通化学,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族,主族元素的族数A=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价电子数),用罗马数字I、II、III、IV等来表示副族元素的族数B=(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次外层d电子数),(IB、IIB和VIII族除外)例如:(n-1)d6-8ns2,VIII(n-1)d10ns1-2,IB或者IIB,普通化学,元素分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位置s区:ns1-2p区:ns2
19、np1-6d区:(n-1)d1-8ns2(少数除外,全满、半满)ds区:(n-1)d10ns1-2f区:(n-2)f1-14ns2(有例外,(n-1)d),普通化学,主族元素,副族元素,零族,ns12,ns2np16,(n-1)d110 s12,(n-2)f 114,s区,p区,d区,ds区,f区,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超铀元素,普通化学,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5,写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式,并指出该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所属的周期和族。已知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VIA族位置上。试写出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元素的符号、名称和原子序数。,普通化学,198pm,360pm,金属半径:,范
20、德华半径:,180pm,99pm,氯原子的共价半径,氯原子的范德华半径,共价半径:,256pm,铜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128pm,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决定原子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效核电荷;核外电子层数.,普通化学,主族元素,.,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 r 减小,从上到下 r 增大。,普通化学,规律:,从上到下,r略有增大.,从左到右,r 缓慢减小;,副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普通化学,镧系收缩:镧系元素整个系列的原子半径缩小,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使镧以后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第五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例如:,第五周期元素 Zr Nb Mo 原子半径/pm,因此,使Zr与
21、Hf,Nb与Ta,Mo与W的性质十分相似,在自然界常共生,且分离困难。,第六周期元素 Hf Ta W原子半径/pm,159 143 137,160 143 136,普通化学,电离能(I),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价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1价气态阳离子失去 1 个电子成为+2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能量称为元素的第二电离能。随着原子失去电子的增多,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正电荷越来越多,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使电子很难失去。因此,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依次增大。通常所说的电离能是指第一电离能。,普通化学,例如:Al(g)-e-Al+(g),I1=578 kJmol-1;Al+(g
22、)-e-Al2+(g),I2=1817kJmol-1;Al2+(g)-e-Al3+(g),I3=2745kJmol-1;Al3+(g)-e-Al4+(g),I4=11578kJmol-1,.,可见,I1 I2 I3 I4,元素原子电离能越小(大),原子就越易(难)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弱)。I1是衡量元素金属性的一种尺度,电离能,普通化学,.,决定电离能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普通化学,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kJ/mol),同周期,从左到右,I1增大;同族,从上到下,I1减小.,普通化学,副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kJ/mol),I1变化不大.从左到右,I1略有增加,
23、普通化学,电子亲和能,定义:M(g)+e-M-(g),EA1例如:O(g)+e-O-(g),EA1=-141.8 kJmol-1;O-(g)+e-O2-(g),EA2=780 kJmol-1,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阴离子所放出的能量,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electron affinity)E。电子亲和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即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常用E1值(习惯上用E1值)来比较不同元素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E1值愈大表示该原子愈容易获得电子,其非金属性愈强。,普通化学,电子亲和能,非金属原子第一电子亲和能总是负值;金属原子电子亲和能一般较小或正值;稀有
24、气体电子亲和能均为正值。决定电子亲和能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普通化学,增大,减小,电子亲和能变化规律,普通化学,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Pauling 指定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的电负性为4.0,然后通过比较得到其他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就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就越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就越强。,普通化学,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一般 2.0为非金属(Si例外),增大,减小,普通化学,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分子
25、的极性和分子间力氢键,普通化学,分子结构,分子是物质能独立存在并且保持其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在分子中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和金属键,也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普通化学,离子键,1、离子键的提出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基于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稳定的事实,提出了离子理论。认为,当电负性很小的金属原子和电负性很大的非金属原子相互靠近时,前者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后者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而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作用结合在一起,这种静电引力作用称为离子键。如NaCl的形成。,普通化学,Cl e-Cl-1s22s22p63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普通 化学物质 结构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