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与资源地质评价-周立发.ppt
《油气勘探与资源地质评价-周立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勘探与资源地质评价-周立发.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气勘探与资源地质评价,周立发 教授,教 学 大 纲,一、教学思想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三、考试方式四、教学内容,一、教学思想,油气勘探与资源地质评价是石油地质学的延伸和实践部分,它是以石油地质学关于油气生成、油气藏形成和油气田分布规律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以油气聚集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系统工程技术,系统地阐述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勘探基本过程、资源地质评价过程、勘探部署、勘探管理和决策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如果说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地质学,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就是找油的方法地质学。本课程从油气勘探工程的系统观出发,全面介绍油气田勘探的工作程序、理论基础、勘探技术与方法、不同评价对象和不同
2、勘探阶段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技术要求、油气勘探部署及油气勘探管理和资源评价系统。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现代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技术及其最新进展,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种勘探和资源综合评价技术。本课程中,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圈闭评价和油气藏评价的内容、技术要求及评价程序是本课程的主体及核心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应用,集中解决油气勘探领域必须回答的三个科学与技术问题:不同勘探阶段的“目标”在哪里?这些目标的各类、各级资源量及其可能性如何?什么是最佳的近、中、远期勘探方案?,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学时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第二章 油气勘探理论 6学时 第三章
3、 油气勘探技术 6学时 第四章 油气勘探程序 6学时 第五章 盆地分析与评价 10学时 第六章 圈闭描述与评价 10学时 第七章 油气藏(田)评价 8学时 第八章 勘探决策与评价系统简介 2学时 第九章 油气勘探管理 2学时(二)授课方式 1前7章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学,后2章以自学为主。2通过指定参考书结合教材进行自学和课堂讨论。,三、考试方式,闭卷笔试加平时课堂作业综合评估。,四、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4学时),第1节 课程的性质、任务第2节 油气勘探的发展简史第3节 油气勘探的工作特点第4节 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理论基础,本章重点,明确油气勘探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核心问题
4、。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油气勘探的工作特点。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性质 1.是油气地质勘探专业的一门方法计术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2.油气勘探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它主要依靠大量工程工作量和资金的投入来了解地下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规律,它以发现油气田为基本目的,是获取油气资源的可控储量为主要任务。3.油气资源地质评价则是油气勘探工程的软科学体现,它是以油气聚集为中心的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现代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和的结果。,课程的任务 1.油气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a寻找工业性油气藏确定含油.气面积和油气储量;b取得开发油气田的全部数据,为油
5、气田的全面开发做好充分准备。2.油气勘探主要任务:a系统地阐述寻找油气田的步骤和方法;b对油气藏的形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进行综合研究,总结油气分布规律。3.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a不同油气勘探阶段的目标在那里?b这些目标的各类,各级资源量及其可能性如何?c最佳的近,中,远勘探方案是什麽?,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研究类容:a地质评价;b资源量估算;c经济评价;d部署规划。石油勘探工程的综合评价包括:a地质评价;b工程评价;c经济评价;油气资源地质评价主要包括:a地质评价;b资源量估算;c经济决策。研究类容:a地质评价;b资源量估算;c经济评价;d部署规划。油气
6、资源地质评价的研究对象为:a油气区;b盆地;c区带;d圈闭油气藏;e层系。其中以地质评价为基础,定量评价为重点,决策及部署规划为结果。其关系见图1-1所示。,世界常规原油原始可采资源的估算(根据等,1983),世界主要产气国的天然气产量与储量,世界油气资源情况,油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A 以油气聚集规律研究为中心;B 对勘探目标的各项石油地质条件进行具体的综合分析;C 进行不同资源级别及类型的定量估算;D 进行地质风险分析与勘探策络研究。,第二节 油气勘探的发展简史,世界上油气的发现和利用已经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目前为止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7、从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利用到勘探开发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期阶段,1 在油气聚集理论方面: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背斜聚集油理论,它的出现是油气勘探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从假想到科学的转折。2 在勘探计术方面:A 发展和完善了在露头区进行各种地质测量,构造测量的一套方法与计术;B 为了解决深度,特别是寻找覆盖地区的构造;C 钻井深度,钻井速度都有了普遍提高。出现和使用了电法测井及各种地质录井方法。在石油成因理论上:本阶段后期有机成因理论与无机成因理论相对立,最后有机理论占了统治地位。,世界油气勘探进展阶段,勘探理论上五点突
8、破非背斜圈闭的认识促进了石油勘探的大规模进展;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认识改变了传统上储集岩石砂岩的概念;石油地球化学学科的形成加深了人们对石油形成的认识;烃类运移和聚集与流体动力学规律间的依存关系的认识;含油气系统的提出和广泛应用。勘探技术上四大进展 地震资料的获取、处理、分辩及解释均有突飞猛进。尤其是数字记录及技术处理的使用,对海上和陆上的作业都带来了很大改进;油井技术和井下地球物理技术的精细化和计算机化提高了测井录井技术;钻井深度和速度的大幅度的提高使得深部勘探成为现实。遥感资料的应用。,中国建国以来的油气勘探历史,1 第一时期(19491958)西部油气勘探时期2 第二时期(19591979
9、)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时期3 第三时期(1979至今)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第三节 油气勘探的工作特点,油气勘探的工作特点 1 区域性;2 循序性;3 综合性;4 经济性。,1、油气勘探的区域性。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条件都是受区域大地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沉积环境所控制,而这些条件只能是大区域内不可能是局部的。寻找油气藏必须从区域入手只有查明全区的油气地质情况才能从中选择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2、油气勘探的循序性。寻找油气必须先查明区域生油条件然后在生油有利地区及其周围进一步寻找储集层及油气圈闭,在最有利的区域钻探以便发现油气藏。这种由面到点,由浅入深循序浅金的工作方法能有效的找到油气田。3、油气勘探
10、的综合性 一是勘探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二是形成油气藏的复杂性确定了油气勘探研究的综合性。在油气勘探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一两种方法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做到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以达到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资取的最大的效果。4、油气勘探的经济性。油气田勘探的基本原则就是用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第四节 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理论基础,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总原则 一般的评价的总原则是:以盆地或含油气坳陷为单元,以区带一圈闭评价为重点,以对象中的含油气层系为中心。,研究对象,油气区评价 1、含油气区的概念 含油气区是在条件可能很宽但是有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同一因素控制下的含油或含气区域。这些因素可
11、能是地质上的(例如,所有的储集岩均为第三纪砂岩,或者可能是联合了地质上的与其他方面的因素(诸如存在特殊化学类型的油,或者以气为主。2、含油气区的划分条件 准则一:统一的一些因素必须根本是地质上的。即使在一个大型的大区内,所有的烃类通常也都是含在某一时代间段的地层内。准则二:同一的因素也可以是圈闭类型.储集岩,乃至石油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准则三:构造上的同一是确定油气区的第三个准则,大型的实例有波斯湾大区和美国南部的海湾地区,油和气存在于跨越每个大区的有序地层层系中,基本上是从侏罗纪到晚第三纪。,油气区评价,3、油气区评价的意义:(1)油气区评价是一个石油大国或大的石油跨国公司,位置烃原气勘探规划
12、(如10到20年或更长所进行的一种战咯性的决策研究;(2)它是从油气系统等方面所进行研究,划分出若干个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含有区或盆地体系;(3)结合油气勘探经济分析,对油气区进行地质评价.油气资源量估算与勘探战络决策分析;(4)筛选盆地。4、含油气区评价的阶段:指从大区石油调查开始,到筛选出有利的含油气盆地的全过程。,盆地评价,盆地评价的意义:盆地是区域性评价的基本单元,它是作为一个国家和石油公司为制定中战咯规划(如五年规划等而进行的评价工作。盆地评价阶段:系指从盆地的石油调查开始,到优选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的全过程。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找出油气分布.丰度规律等以及与油气的生成关系;
13、筛选出有利的含油气坳陷和油气富集区带。含油气盆地研究的主要内容:(1)盆地构造与沉降.沉降与沉积.沉降与油气.改造与油气等内在规律性的研究;(2)通过盆地分析和油气系统研究,建立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富集规律和资源地质评价;(3)进行盆地资源量估算;(4)识别和划发出含油气系统。,圈闭评价,圈闭评价特点和目的:圈闭评价是在各级评价中最具体.最实际,也是勘探阶段的最后的评价目标。其目的在于直接发现油气田。也是拟定探井井位所必需的。他是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最关心的评价对象,也是各石油勘探单位所面临的具体任务。圈闭评价阶段:从圈闭评价阶段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圈闭准备开始,到圈闭预探
14、获的工业性油气流的全过程。圈闭评价程序:圈闭准备.圈闭优选.圈闭预探.圈闭综合评价四部曲。,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石油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聚集规律与现代系统工程理论的结合。,盆地,地质评价,区带,油气区,圈闭,资源量估算,部署规划,经济评价,石油资源评价,石油资源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对象,一般性理论,一般性理论设计了石油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集中的一点,就是为油气聚集规律的研究打下基础。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核心问题:就是为油气聚集规律的研究打下基础。1.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是油气聚集规律理论
15、,另一方面是系统工程理论,它们两者构成了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整体。2.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过程:就是以盆地.区带.圈闭形成和确定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为基础,根据盆地.区带.圈闭油气特点建立符合地质实际的地质概念模型。在地质概念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定量参数的研究,使之地质概念模型数字化,相硬件里数字模型,并以软件的形式通过计算机的工作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3.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性质:将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油气资源地质评价中,并把油气聚集规律的地质概念模型付诸于实际的过程,油气资源评价过程贯穿于石油勘探的始终。4.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16、:油气资源评价的步骤把石油勘探工作储量准备工作的初级阶段一步步地推向高级阶段,以达到油田开发,完成产量的要求。石油勘探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决策者的评价过程。,油气盆地资源评价的理论(朱夏的TSM理论体系),朱夏教授等人的“TSM”理论体系包括3T4S4M1、盆地形成的三要素:盆地形成的时代、盆地所处的构造环境和控制盆地形成的热体制变化即3T。2、盆地发育的四要素4S:盆地沉降、盆地沉积、盆地变形的应力和盆地构造样式。3、油气形成的四要素4M:有机质、成熟度、运移、保存。,中国的石油地质评价的理论,1、以生、储、盖、圈、运、保为条件的圈闭评价理论;2、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3、中国陆相盆地的成
17、油理论;4、中国油气盆地的构造沉积热动力 水动力资源的系统理论;5、中国油气区评价理论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要点:,1、中国有丰富的陆相油源;2、油源条件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古沉积环境.古气候。3、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高沉积速率,这以沉积速率与油气富集程度成正比。4、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源控油规律明显。在陆相盆地中一个断陷或凹陷的沉积中心就是一个生油中心,也是一个油气富集中心,油气有规律的环状分部,靠近生油中心一般以岩性油藏为主,向盆地边缘依次为构造油藏,地层型油藏,最后是天然气藏。5、陆相盆地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往往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6、陆相 沉积盆地碎屑岩的沉积占绝对优势
18、,含油气层系主要是不同类型的砂岩,且储集层连通性差,基本上为非重力流盆地,区域性油气运移距离受到限制,但陆相储集层与油源层交互和交叉接触,也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或大型油气聚集带。,图1-2,图1-5,第二章 油气勘探理论(6学时),第1节 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勘探理论第3节 油气勘探的基本理论依据第4节 油气勘探与评价理论的新进展,本章重点,1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发展,圈闭找油理论和盆地找油理论的内容及特点。2具中国特色的油气勘探理论的内容及特点。3油气勘探的基本理论依据:(1)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与聚集的基本单元,盆地的发育阶段及勘探工作部署原则;(2)生油坳陷控制
19、着油气田的分布和选坳定带的找油气工作部署原则;(3)圈闭带的分布特点及其油气勘探部署原则。,第1节 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原始找油理论二、圈闭找油理论三、盆地找油理论,立足盆地找油,实质上是源控论与圈闭论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油气勘探理论的最大特点。70年代后提出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含油气系统理论可以说是对盆地找油理论的系统总结和上升发展。,第2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勘探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油气勘探理论方面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是继大庆油田发现以后建立的陆相生油和陆相大油气田形成理论;是继渤海湾油气区发现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油气分布理论,包括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理论;是继任丘油田发现
20、后形成的古潜山油田勘探理论。,一、陆相沉积盆地生油理论,1陆相沉积盆地生油理论的形成 在30至40年代,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在酒泉西部盆地调查了石油沟第三系油苗后指出其生油层是陆相白垩系地层。1941年,潘钟祥教授根据四川、延长等地区在陆相中新生界发现油气田的客观事实,认为石油不仅来自于海相地层,而且也来自淡水沉积物。在40年代后期,中国还有不少地质家,如王尚文、田在艺等,通过对陕北、新疆及甘肃等地的油田或油气苗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研究,分别提出了陆相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及下第三系下部是这些地区的生油层的认识。5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地质学家根据准噶尔、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及酒泉西部等盆
21、地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形成陆相生油岩系的基本条件是:沉降幅度大的中新生代坳陷、封闭的沉积环境以及湿润气候下的湖相沉积。陆相生油的有利条件是,有一定数量的生油有机质,并且具有有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还原环境。进入70年代后,建立了陆相生油岩评价标准,以及不同盆地(凹陷)的有机质演化模式,确定了油/岩和油/油之间成因关系,提出了生油量的定量计算方法。陆相生油的研究开始步入以有机地球化学为基础的理论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在机理上没有本质的差别,与海相地层大面积连片生油的特点不同的是,陆相盆地的油源区往往是以相互分离的“生油凹陷”的形式存在的,只要具
22、备了有效的生油岩体积和良好的转化条件,就可以形成大的油气田。,二、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基本思想是有效烃源岩分布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田的大致分布范围。其特点是:在陆相沉积盆地中,油气田一般围绕生油凹陷呈半环状、环状、多环状分布;一个生油凹陷就是一个含油区,不论凹陷的大小,只要其具备了良好的生油条件,即使是几百平方公里的微型凹陷也可能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1961年,基本明确了松辽盆地主要的生油凹陷在古龙、三台地区,最有利和较有利的生油区面积约为5104km2;主力生油层为青山口组灰色泥岩和页岩,平均厚度530m,最厚地区达1150m;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51.7)%。1962年,正式提出了围绕生油坳
23、陷找油的观点,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益。BP蒂索在研究巴黎盆地侏罗系生油问题时,发现所有油田及孤立的油流井均位于生油层最好的地区之中,而生油潜力小于500g/t的地区只钻出了干井。前苏联地质学家罗诺夫的研究也表明,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附近的泥盆系地层的含碳量比俄罗斯其他地区要高得多,产油区的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6%,在无油区仅为5.1。,三、复式油气聚集理论,主要地质特点是:(1)断陷分割性强,不具备形成大型褶皱背斜的地质条件,而形成各种类型断裂构造带,断裂网络纵横交错,切割形成不同级别断块区和断块体。(2)在沉积上,每一断陷自成一个沉积单元,具有河湖沉积体系特点;沉积物源方向多、沉积体系多相带
24、复杂和岩性变化快;储集岩体类型多,规模小,横向连通程度差,但在平面上不同类型储集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在纵向上它们又相互叠置,具有明显不同于海相沉积的特点。渤海湾盆地在中新生代具有多断陷、多断块、多含油气层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杂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在油气分布规律方面,具有复式成藏的基本特点。我国石油勘探地质家和勘探家于80年代初,提出了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概念。复式油气聚集(区)带一般从属于一定的构造断裂带,它不是一个单一层系、单一的油气藏类型和规则的油水关系的油田,而是由多个含油气层系、多油气水系统、多类型油气藏组成的油气藏群,常常是由大小不等、数十至数百个不同规模的油气藏组成。它们
25、在纵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迭合连片,构成了一个复式油气田。,四、古潜山油气田勘探理论,冀中坳陷古潜山油田的地质储量占了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在渤海湾盆地辽河、济阳、冀中等坳陷中发现了一大批古潜山油气田。1998年在黄骅坳陷深层的奥陶系勘探又获重大突破,发现了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田。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就建立完整的古潜山油气田勘探理论:(1)将潜山油气藏划分为断块山(如任丘古潜山)、褶皱山(高阳低凸起)、残山(板深7井潜山)等三种主要类型。(2)提出“新生古储”型潜山油气藏的重要成油机理是“早抬、中埋、晚稳定”。“早抬”是指前第三纪的构造运动使前第三系潜在储层抬升至地表和近地表,遭受风化、淋滤、溶蚀,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气 勘探 资源 地质 评价 周立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