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21中国文化概论.ppt
《本21中国文化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21中国文化概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110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选考,2000年版 主编/王宁绪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四章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名称的来源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广义文化200801、201110名词、狭义文化200910、201201名词)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文化产品200810多选、文化内涵201001名词、文化现象、文化思潮、文化政策201010名词)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
2、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2.两个文化层面(200901简答);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2.传统文化;3.文化传统;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201110名词)(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4)有关分科和知识(5)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6)中国传统文化(200801、201210名词)与现代社会,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
3、文化的多样分布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一、中国地理简要概况1.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大一统”意识(201010名词)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200810论述)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三、地域文化对
4、统一文化的作用,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二、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201110多选、201010论述)三、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201001多选),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第二节 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第四节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第五节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2.多元的文化发生二、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三、夏、商、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1.尚忠的夏文化2.商代
5、文化的宗教特征3.西周: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1)分封制与统一化的文明进程、(分封制200910名词)37.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201210简答)(2)农耕文化方向的抉择四、春秋战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论述)(文化观念200901名词)(儒家200810名词、道家、法家201210名词、墨家200901多选、名家),第二节 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一、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1.经略南方2.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3.边地民族的内附二、王朝政治的新格局1.郡县制的确立2.中央集权制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三、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重农主义200801名词1.小农的黄金时代2.重本抑末的
6、内涵四、两汉的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201101论述)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2.经学与王莽新政3.一个阶层的养成,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一、西晋灭亡引起的变动1.西晋灭亡的文化原由2.永嘉之乱引发的历史变动3.南朝士族的文化作为二、开发江南三、佛教的传播四、民族大融合(201110论述),第四节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一、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唐对宋的决定影响1.隋唐政治制度概况2.北方文化背景与唐朝开国(1)尚武精神(2)开放的民族政策(3)崇佛教与重诗文3.唐代边疆政策对北宋的决定性影响二、唐宋间社会文化的变革1.两税法实施和关键作用2.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
7、化的高涨3.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现象的更新三、民族传统复归下士大夫的文化振作,第五节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一、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元朝统一及民族融合2.世界性的文化交流3.元朝政治在经济上的负面作用二、东西方与明清两代的立国精神1.东西方的相遇2.明清两朝立国观念3.重农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三、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1.元朝时期的文人2.明代文人的正统与非正统3.清朝文化高压下的学术状况,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第三节 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一、以农耕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
8、的发展1.农耕灌溉与农政主张2.农事信仰与农书文献(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荒政”思想;(4)人力用天说二、工商贸易的经营之道1.市商贸易及其以文促商的传统(1)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市、墟、集、会)(2)市商贸易的方式(农商兼营、行商经营、坐商经营)(3)市商的经营之道(201201论述)(市声、商幌、牌匾、营业习俗、敬财神、经销、广告)2.手工业及其行业组织管理(1)手工行业传说(201001多选);(2)手工技艺;(3)行业组织(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三、农业生产经济与文化心态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2009
9、01简答)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1,一、日常生活的文化观念1.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200910论述)(居住方式、居住建筑格局、院墙、院门、庭院、居室内的照明设施分窗和灯两类、室内取暧外、室内贮藏物、居住建筑仪式、选址仪式、上梁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的仪式、祭灶仪式、搬迁仪式)2.饮食习俗的文化底蕴(1)饮食烹饪技术和传承(2)饮食的文化观念(民本思想、节约粮食、要格教育、食疗观)(3)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仪式饮食、阶层饮食、节日饮食、民间组织饮食、待客饮食、馈赠饮食)3.服饰习俗的文化标志(1)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201101多选、20101
10、0简答)(性别标志、体型标志、年龄标志)(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200810多选)(信仰标志、阶层标志、仪礼标志、政治标志、职业标志、审美标志)4.交通行旅的文化心结(201101简答)(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车的发明比较晚、水路交通工具是船)(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行旅规矩、行业范围、信仰禁忌、行业技术),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2,33.血缘九族制(201101名词)二、社会组织的文化聚合1.家庭结构与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字辈谱、家谱、家风、人生仪礼、血缘凝聚力、地缘凝聚力)2.社区组织的文化互动(1)社区与地方圣地的活动(交换农副产品、赌胜、吃喝
11、、娱乐)(2)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三、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第三节 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一、天文历算之学的民族走向1.天文学知识2.算学知识(七巧板201210多选、韩信点兵)二、中医药学的民族文化基础1.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吸收(1)腑脏学说(2)经脉学说(3)针灸学说三、四大发明的民族贡献(1)造纸术(201001简答)(2)印刷术(3)火药(4)指南针,第四章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 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1,一、宗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中国文化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