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ppt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祝同学们:春节愉快,教育科研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殷世东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大纲要求)【考查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2教育研究的意义3教育研究的类型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二)教育研究的
2、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该课程教学目标教育科研
3、方法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密切结合我国教育与心理研究的实际,主要阐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指导思想,较系统地介绍各种主要研究方法,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方法论,熟练掌握具体的研究法,提高应用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为 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工具课,属于方法类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联系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研究水平,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理
4、论体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在及未来社会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哲学家的理论思维头脑,而且应该具有搞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通过学习,不仅帮助提高理论分析能力,而且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技能。诸如会查阅文献资料,会进行课题论证,懂得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会搜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会评价分析教育实验报告,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3.结合教育实践,在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过程中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
5、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一、重思辨分析,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不重视典型实验。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四、对外国的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批判不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须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如:下列问题研究,一 位中学物理教师新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并配备了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录像、教科书、讲义和实验用书。【研究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合适;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教材,【做法】用教科书上第一单元“力”,用教学片讲第二单元“运
6、动”,看哪一种方式能取得教学和辅导的良好效果。【分析】如果第一单元比第二单元成绩好,能说明什么?,因为每个单元学习的成果只可出现一次,没有重现的可能,因此,所得到的只能是随机偶尔产生的不稳定成果,也就不能甄别出哪种教学方式更为适宜。,可能性一:第一单元容易,可能性二:第一单元考试题更能反映所学的内容,可能性三:教科书写得好,可能性四:教学片乏味。,【修改建议】1将不同的教具用于同样的教材,避免教材内容难易度影响2用教科书教一组学生学两个单元,用影片教另一组学生学同样的两个单元,有助于抵消教学片特别适合某一单元内容的现象3做实验的两组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水平4单元课后测验内容能代表所学的教材内容5
7、两组采用同样的测验内容,问题研究二:,【研究问题】某研究生想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某问题(例如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价值观上的异同【做法】从参加暑期训练班的老师和学生中各选150名,面谈,自由提问,观察得出结论。,【分析】1.这两组人员的代表性不可靠,不能代表广大师生,因为参加暑期班的和不参加的可能在价值观上就有差异,结论不具推广性。2.单凭观察法,可能存在想从资料中寻找心目中答案的倾向。因为没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读数,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会出现偏差。,【修改方法】1重选样本 2设计测量工具,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教育研究是很复杂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最终研究结果的真实、准确
8、,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掌握该如何进行研究的设计,如何控制研究的实施,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如何撰写清晰明了的研究报告。,问题研究三:大学生逃课,“逃”掉了什么?,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一部分大学生追捧的“新时尚”。像“逃课三十六计”这样的帖子在网上层出不穷,有些准大一新生还未迈进大学校园就被这类热帖吸引,纷纷赶来拜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宏波这样感叹:“我在网上看到大学不逃课,人生不完整这样的话也觉得好笑,可我没想到,竟真的有学生把这个当作人生信条。”“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将近九点,记者在北二外看到一名
9、学生从教学楼走出,询问得知,这是一名新闻系大二学生,趁着课间逃回宿舍补觉。这名学生的逃课行为绝不是个例。记者随机调查发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成为“逃客”的逃课潜规则,专业课、小班课逃课比例相对较低,逃课学生通常不会超过总人数的10%,而公共课和选修课,逃课学生比例能达30%,有的甚至会达50%以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系的两名大三学生在解释逃课原因时说:“很多科目的考试很容易通过,只要在期末考试前画一画重点,背一背,即使平时不去上课对成绩的影响也很小。”一位中文系大四同学形象地说“你逃或者不逃课,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逃课不影响成绩,这是“逃客”逃课最主要的原因。,“没意思”
10、是在校学生说起逃课原因时使用的另一个高频词。“内容枯燥,课程实用性不强,理论艰涩难懂,老师讲课敷衍,课堂气氛沉闷”是高校学生对“没意思”的解释。一位王姓学生不无委屈地对记者讲:“我们大四了,就业压力太大!要准备各类考试又要找工作,不逃课,我们哪有时间啊!”每一名“逃客”都有五花八门的理由支持他们逃课,甚至有学生表示“逃课不需要理由,从座位上消失就好了!”据记者调查,大学生用逃课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是游戏、上网和睡觉,真正将逃课时间用于工作和学习的微乎其微。对“逃客”来说,他们很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直率地告诉记者:“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我逃的是
11、课,更是疲惫与束缚。”,老师很忧虑,后果很严重对于由来已久的“逃学热”,高校教师们大为头疼。当记者提及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教师们都是“忧从中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系主任李崇智告诉记者:“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完全不一样,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根本还在于学生的自我觉悟。当务之急是要向他们敲响警钟,使他们认识到逃课带来的严重后果,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什么。”那么,大学生逃课究竟“逃”掉了什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系王林老师说:“逃课势必会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挂科、补考。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学分,甚至可能拿不到学位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马保民老师坦言:“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缺陷,更
12、多偏重科研。老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乐趣和人生价值,自然而然会选择教课之外的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更不愿意上课,形成恶性循环。”,很多老师认为,逃课现象严重一定会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产生障碍,影响校风,使学校名誉受损,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比起逃课对老师、学校的影响,老师们更担心学生的未来。“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老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通过听课得道、获业、明智。可是,现在一些学生的重心根本不在学习上。尤其是近几年,学生逃课现象较普遍,真让人为这些孩子们担忧。”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的刘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表达了“恨铁
13、不成钢”的心情。李宏波副院长告诉记者:“学生逃课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逃课看似是一件小事,实际上能引发一个连锁反应。大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频繁逃课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怎么能保证以后的工作质量呢?再者,学习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培养和领悟的能力,学生如果经常逃课就不能完成自身学习能力的升华,今后进入社会发展也会有困难。以我教过的学生为例,认真上课的学生未来发展状况还是相对更稳定、更卓越。”,回来吧,“逃客”李宏波一再强调:“逃课现象可以说已经成了教育体系上的一个漏洞,如果不及时修补,迟早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重大冲击。学生都不上课怎么谈得
14、上受过高等教育呢?所谓上学成了在校园里混日子,那中国高素质的人才从何而来呢?逃课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记者了解到,各高校都已经在想方设法改善现状,大学生每个学期学业成绩的取得不再像高中一样“一考定江山”,以北二外为例,学业成绩的40%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30%取决于期中成绩,还有另外的30%是以平时成绩为依据,所谓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与出勤情况等。李崇智说:“现在学生逃课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了,学校的制度还可以更严格些。老师一定要负起责任,在课堂上多进行小测验、演讲、辩论等互动性强的活动,这对督促学生进教室上课还是很有成效的。”王林老师认为,家长也要适当配合,“中学期间,家长一般
15、都会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一进大学校门,大部分家长放松了对孩子学业的关注。其实,上大学不代表孩子就成熟了,不能一下子撒手不管。”李宏波真诚地对记者说:“我非常希望你们的这篇报道能够对逃课的学生有所帮助。我们也很愿意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回归课堂。他们逃课,逃掉了知识,也逃掉了未来。国家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里,年轻人要知道如何肩负起这个重大责任!”,逃课,更是大学的损失“一年级老实坐前排,二年级胆小往后呆,三年级睡觉头向下埋,四年级很少到教室来。”这是流行在一些大学校园中的顺口溜。虽说不一定准确,不过的确把大学生逃课状态和心态,描画得很生动。那么,关键的问题是:大学生为什么这么乐
16、于逃课呢?第一个跳出来的答案,自然是授课的内容缺乏吸引力。这就直接与大学教师的备课、授课有关。我们早就听说过“一本讲义走天下”的说法,也的确有个别的大学教师知识储备陈旧、讲解不得法。那么,要在如今这个信息和知识敞开的网络社会里继续照本宣科下去,其结果,可想而知。第二个经常会遇到的答案,是指向学校的“课程结构老化、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实用性”。微观地说,教师个人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宏观地讲,大学也有着类似的惰性学校的院系、专业、研究方向、必修、选修课程一成不变,而象牙塔外已经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春秋荏苒。第三个最直接的被批判者是逃学的那些人大学生。“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认真地学习;逃课就是逃
17、避自己作为学生的责任;逃课是学生知识和能力锻炼的最大损失。”诸如此类。这三个答案都说得有些道理。不过,忍不住要强调一个想法大学生逃课,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大学机构本身。一所大学,她的学生经常以逃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大学教学和课程的意见,实际就是给大学最大的难堪和无言的批评。作为以教书和育人为事业的机构,情何以堪?所以,大学和大学中的授业者、管理者们,必须要把学生逃课视为为师者、为学者、从教者的损失,那么,大学才不会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相关的责任人,去立即地、落实地、以对学生学校负责的姿态,研究解决的办法,面对逃课这个顽疾。,问题研究四: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光骂教育解决不了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记
18、者就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女士进行了独家专访。,哪个重点中学敢喊80分万岁?“人在15岁到25岁时,属于潜人才,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尽量减少杀伤力,保护杰出人才成长。”北京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认为,教育家林砺儒先生的全人格教育理念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林砺儒先生是钱学森中学时代的校长,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钱老晚年曾经列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中学校长教育家林砺儒是其中之一。林砺儒在北师大附中做校长期间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与钱学森前后脚的同期学子,还有张岱年、于
19、光远和十几位院士。哪个老师敢不催着孩子为最后20分奋斗 11月14日,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师大附中举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场追思会竟然演变成对当今教育的批判会。而80这个数字,成为本次会议的关键词。钱学森上中学的时候,校长林砺儒把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看得非常重。所以钱老后来回忆,当时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几乎没人刻意追求满分。能考80分以上就是好学生,“但这80分是真正学来的扎扎实实的知识。什么时候考试,都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同样是北师大附中的老校友于光远也曾这样强调,我考试不要求高分,80分我就很满足了。考60分比较容易,在60分的基础上努力一把,可以考到7
20、0分,再努力一把可以考80分,80分再努一把力也许只能考到八十一二分,越往上越难,所以我就不要考高分,太浪费时间了。到了80分,我就去学新的东西。梅汝莉解释,学生要取得100分,付出的努力太大,80分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不能用20分的精力全面发展人格呢?“但是现在哪个老师敢不催着孩子为最后20分奋斗?家长能同意吗,高考能同意吗?!”,问题研究五:受体罚儿童智商偏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今天公布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受到体罚的儿童智商都偏低。研究报告撰写人默里.斯特劳斯说:“所有的父母都喜欢聪明的孩子。”他指出,研究结果对全世界的未成年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这项研究表明,如果避免体罚,改用其他纠
21、正不良言行的方式,就能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斯特劳斯和同事对806名2-4岁的儿童和705名5-9岁的儿童避行了研究,4年之后对这两组研究对象迸行重新评估结果显示,2-4岁没有受过体罚的儿童比受过体罚的儿童智商高。在5-9岁的儿童中,4年之后,没有受过体罚的智商水平比受过体罚的同组儿童高2.8分。斯特劳斯指出,父母体罚孩子的频率对孩子的智商也会产生影响,体罚越频繁,孩子的智力发育越慢。此外,在体罚儿童现象比较普遍的国家,智商水平也普遍较低。斯特劳斯说,体罚会成为孩子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原因,有的亥子每周遭受2-3次体罚,甚至很多孩子常年受到父母的体罚。,问题研究七:高考是否对女生有利30多年来
22、,女生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稳步上升。录取总数中女生所占比例,从1977年的20%左右发展到1984年的29.7%,从1985的30.7%发展到1997年的38.7%。女生占报考总人数的比例在1998年以前都高于占录取总数的比例,只是其差距从1979年的约15个百分点,下降到1997年的不足1个百分点,说明女生的高考实力提高强劲。自从1999年扩招和实行“3+X”科目改革之后,女生的优势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国女生占报名总数的比例是46.5%,占录取总数的比例为48.9%,女生占录取总数的比例已超过占报名总数比例2.4个百分点。2009年女生占录取总数的比例估计将在50%左右,30多年中女生占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教育 研究 方法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