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ppt
《汉字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张惠芬讲座,提要,零、概论一、当前对外汉字教学问题所在二、借鉴儿童识字教学方法三、改进思路,零.概论,0.1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0.2 对外汉字教学认识上的误区0.3 汉字教学中的四对矛盾 0.4 对外汉字课程现状0.5处理好汉字教学的地位,是汉语教学设计的关键,0.1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第一,难认。二,难写。第三,字数多。第四,字形、字音、字义之间很多交叉关系,容易搞错;有多音多义字,有一音多义字,有一义多音字。第五,难查。外国来华的留学生都说,我们的学习时间小一半花在汉语上,多一半花在汉字上。,石定果、万业馨(1999:341)在汉字教学调查中
2、报告留学生对“你觉得汉字难不难?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时说:非汉字圈国家的22名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汉字难或很难其中一人用反问句回答:谁说汉字容易学啊?连你们华人也常常忘记不常用字的书写方法。,0.2 对外汉字教学认识上的误区,关于汉字教学的定位关于“语”和“文”的关系关于汉字教学的阶段关于汉字教学的对象,1、关于汉字教学的定位:一种记录口语的工具一种书写符号太难无用忽略了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的作用。,2、关于“语”和“文”的关系:语文同步语文分步语文分开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文”,即如何对待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关于汉字教学的阶段:,汉字教学常常只体现为写字教学,即体现在汉字的笔顺、笔画、书写
3、规则等的教学上。其实,汉字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它应该贯穿于汉语教学的始终。,、关于汉字教学的对象:,教学对象上的一刀切,不考虑到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习者的不同,不考虑到本科与进修、长期与短期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0.3 汉字教学中的四对矛盾,1、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的矛盾 2、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的矛盾 3、汉字的认读和书写的矛盾 4、汉字教学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矛盾,0.4 汉字课程现状,汉字教学: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材编写:欠缺课程设置:基本没有独立的汉字必修课,现有的汉字教材:1、只适用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使用2、只适合学习者自学时使用,而不太适合课堂教学3、只选取了
4、500左右的常用汉字作为学习内容,汉字教学只是一个阶段性任务,教学不成系统,没有延续性。4、汉字教学没有很好地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0.5 处理好汉字教学的地位,是汉语教学设计的关键,汉字学习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1)汉字能力是汉语学习,特别是高级阶段汉语学习的基础条件,没有汉字能力,难于提高汉语水平。(2)词汇掌握是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汉字能力又是汉语词汇学习的关键,是扩大、积累、学习汉语词汇的基本途径。(3)汉字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学习者整体汉语学习的成就,汉字难学,使不少外国人望而生畏,浅尝辄止,中途放弃。(4)汉字能力不可能像口语能力那样可以自然习得,只能通过学习,一、目前对
5、外汉字教学问题所在,1.1 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1.2 现行对外汉字教学的问题所在1.2.1 汉字教学违背了汉字习得的规律1.2.2“语文同步”难以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汉字教学的关系1.2.3 汉字教学缺少设计1.2.4 应用训练不足,1.1 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迄今为止,国内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依照语言教学的听说法或交际法的原则安排教学的,或根据预想的语法难易度,或根据语言功能、情景安排教学。汉语和汉字教学的关系被描述为“随文识字、语文同步、语文一体”。吕必松(2003):“与语文一体和词本位教学相联系的是教说什么话,就教写什么字,无法按照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由易到难地进行汉字形体结构的教学。假设第一课
6、教的是你好、谢谢、再见这3句话,就要同时教你、好、谢、再、见这5个字。虽然这3句话很有用,也不难学,但是这5个汉字却比较复杂。”总体来说,现行的对外汉字教学仍缺少成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缺少大量的阅读实践,学习者接触的只是教材中的少量汉字。,不难看出,这种培养外国人汉字能力的途径跟母语者获得汉字能力的过程方法在这些基本方面是背道而驰的。“语文同步、认写同步”的教学安排无法遵循汉字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实施汉字教学。汉语教学安排在前面的易学的、交际急需的语言项目(词汇、短语、句式、功能等项目),不可避免地需要书难写的汉字呈现。如:我是德国人。您好。谢谢。再见。在学习者没有任何汉字基础的
7、情况下,对汉字的任何讲解都是“对牛弹琴”,学生无法理解,只有死记硬写,写汉字实际上是“精细”的图画临摹,不少人半途而废。,1.2 现行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问题,1.2.1 汉字教学违背了汉字习得的规律这主要表现在:(1)语文同步,违背了语言学习总体上是“先语后文”的自然规律。(2)语文同步,违背了汉字学习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习得顺序。(3)认写同步,违背了分散教学难点的原则。儿童识字,是先掌握了汉字的音、义,再与字形对应,识字阶段集中在学习字形上,分散了学习难点。认写同步的教学安排,汉字的音、形、义一起学,把汉字学习的难点集中在了一起,所以步履艰难。,1.2.2“语文同步”难以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汉
8、字教学的关系吕叔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症结在于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因为一起头就要求在同一课文里进行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互相牵制,课文很难编。编的人煞费苦心,还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以致两头都顾不好。”“语文同步”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正是处于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互相牵制、两头都顾不好”的状态。,1.2.3 汉字教学缺少设计可贵的探索:部件教学、多媒体汉字教学方面。总体上多以理论探索和举例为主,大都没有全面贯彻。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练习方式少、方法简单、趣味性不足的问题。,1.2.4 应用训练不足。语言是在用中学会的,汉字也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但是对外汉字教学缺少阅读的实践,学习者没有足够机会
9、阅读水平适合的材料。只依靠教材中的少量汉字,难于培养汉字能力。,二、借鉴儿童识字教学方法,2.1 传统识字教学王宁(2001):由于我国的汉字教育起源早,因此童蒙识字课本的编纂也非常早。如:西周宣王时的史籀篇(按字的意义关系编排,四字为句,二句为韵,以便学童习诵),秦李斯等人编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后人称之为“秦三仓”)西汉仓颉篇,司马相如 凡将篇、李长滂喜篇、史游急就篇、扬雄训纂篇南朝梁周嗣成的千字文,宋王应麟等的三字经,宋佚名编的百家姓等。,从可以见到的传统识字教材可以看出,古人的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1)都采取集中识字的形式,(2)识字大都跟道德教育和自然、社会知识的学习结合(“文以
10、载道”),(3)识字课本多取韵文形式,(4)强调背诵。,2.2 现代识字教学汉字识字教学实验,20世纪50年代开始。常见的识字法有二十多种识字教学法。戴汝潜(1999)将这些识字教学方法分为4类:汉字特征类识字法、语言环境特征类识字法、心理特征类识字法、技术特征类识字法。现代儿童识字教学除继承外,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在情境中、在阅读实践中学习,(2)利用汉字规则教学,(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2.3 对外汉字教学与中国儿童识字教学比较,三、改进思路,3.1 遵循汉字教与学基本规律3.2 改进教学方法3.3 设立单独的课程、教学阶段或教学环节.,3.1遵循对外汉字教学规律,汉字“字”的规
11、律教学“学”的规律对外“教”的规律即汉字本体规律、汉字学习规律(外国人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教学规律.,3.1 遵循对外汉字教学规律,从汉字本体规律分析汉字的构形规律汉字的形体结构规律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的构形规律图画法,重视象形字,象形偏旁,会意字的教学,突出形义关系.以图画化的手法作为联想的生发点。图画法: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当然,对初学汉字的留学生大讲特讲古文字形,不但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集中地体现了汉字“寓义于形”的特点方法:适量地选一些象形字来作字理解析,给学生展示由图画到古汉字再到楷体汉字产生、发展的大致过程。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感
12、性的认识,消除他们对汉字的畏难情绪。,象形偏旁:,选择若干不成字偏旁,但它们仍然是具有意义的形符,可以同样给出形符原意图和形符从古至今演变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这些表义部件的意义类属。,会意字,杨继本(1994)研究了四类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对汉字识别和保持的影响,发现四类字在识别上有差异:会意字最易学习,其次是象形字和形声字,指事字最难。,选择了若干典型的会意字,配上会意字的原意图及字形结构图,以图画形式分析会意字各形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了会意字的合义方式。因为汉字会意字的构成原则与汉语复合词的构成原则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简单分析会意字的构成成分也有利于以后构词法的学习
13、。,汉字的形体结构规律 拼形法,重视部件的教学形体结构三层次:笔画、部件、整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部件(部件组合)和笔画对汉字的整字识别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部件(部件组合)的影响要更大些,部件和部件组合比笔画更符合认知简约的原则。,部件是一个重要的构字单元、识别单元和教学单元。拼音文字有拼音法,汉字也存在着一种“拼形法”,首先是从字形入手,整体感知汉字的结构,同时确定部件的所在部位,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组装”,这就是汉字的“拼形法”。,组成汉字的部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的结果,大约在400多到600多之间。在这些部件中,有很多是成字部件。,国家汉办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汉字表
14、,形符,我们可以以形符为纲,带出一串字义有联系的字,利用形符所揭示的意义,帮助学生记住字义。,声符,利用声符把声符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汉字归纳在一起,进行集中识字。通过对同形符和同声符汉字的归类,学生可以从声、义两方面加深对一组汉字字形的印象,从而弥补了因为语言系统不同而引起的形义脱节现象,使汉字的形、音、义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部件表,利用现代汉字学有关部件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适合于对外汉字教学使用的常用部件表,并对这些部件进行定量、定名、定位、定序的处理。定量,即确定基本部件数量。定名,即确定部件名称。成字部件以字音称谓,不成字部件可以以约定俗成定名(多指部首),也可以联系所在熟字
15、中的部位称说。如“春字头”、“包字框”等。,定位,即规定部件在合体字中的部位。根据部件所处位置,上称头,下称底;左称旁,右称边;外称框,内称心,上中下型、左中右型的中间部分也称心。定序,即规定汉字组装顺序。部件组装一般按书写顺序,即先“头、旁、框”,后“底、边、心”。把具有相同部件的汉字归纳到一起,建立常用部件构字表,老师可以参考该表随时帮助学生复习,学生也可以利用该表集中复习和记忆汉字。,汉字的发展规律由简到繁,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也反映了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是由独体的象形字或指事字,发展到合体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它有一个从个体到合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尽量
16、按照汉字的发展规律来安排汉字的输入,从独体到合体,由简到繁,这样做才比较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合体字的学习:先以形声字形符为主线。形符表义度高形符等级相对较低在高频的形声字中,声符异读较多。如“课”,在学生掌握了形声字常用形符的基础上,再以形声字的声符归类为主线,结合形符归类,比较同音字、比较近音字、比较形近字、比较反义字、熟字带生字、部件构字、组词学字等手段,以联想为生发点进行强化识字。,3.1.2 从汉字教学规律分析,1、循序渐进的原则。2、写字和识字适当分流。3、与汉语结合的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教学 规律 教学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