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ppt
《01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第一章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的一些概念,RE帕克(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主要从事对城市现象和种族关系的研究,首创了参与观察法,是一位经验社会学学派的领袖。,RE帕克(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城市社会学,帕克认为城市决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体,也不是各种基础设施的聚合体。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情感所构成的整体。城市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
2、,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的城市史。,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具有以下的特征:(1)它是一个具有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2)它运用自身的优势聚集了不同文化、职业、语言背景的居民,这些居民有着一定的匿名性;(3)它作为文化载体和传播体,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等的中心;(4)它聚集了各种社团、企业和机构的社会组织,人们的活动趋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乡村居民高;(5)城市的社会契约基础是法律、法规。(6)城市生活方式多样化,时间观念强,相互间竞争激烈。,城市社会学,二、城市化(Urbanization)(1)地理及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城市中心向四周影响及扩展。(2)农
3、村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中城市特征的出现。(3)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一个过程。(4)社会学家较为倾向于下面这种解释:人口集中的过程,其中城市(镇)人口占地域人口比率的增加。,城市社会学,城市化的过程包括相互关联作用的三个方面:其一,在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其二,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三,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都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城市社会学,三、城市性状态(Urbanism)城市性状态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沃思1938年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一
4、文中提出来的。概括沃思的城市性状态,它的主要特征为:(1)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构;(2)有复杂的社会流动性;(3)城市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4)人际接触有较强的匿名性;(5)城市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6)城市居民的道德行为呈现较大的差异,居民容忍意识较强。,城市社会学,四、城市社区(Urban Community)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于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他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
5、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或个人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城市社会学,费迪南德.腾尼斯(18551936)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西方社会学史上,他最先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并围绕社区与社会两个概念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学体系。腾尼斯以社区与社会两个概念表明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同时还将人们的共同意志:即本质意志、选择意志与社区、社会分别相对应。其代表著作有社区与社会等。,F.tonnies(18551936),城市社会学,从生态学角度,芝加哥学派将社区分为四类:第一类基本服务社区,诸如农业乡镇等;第二类社区指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
6、能的社区,诸如商业社区等;第三类社区是工业乡镇;第四类社区是指那些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它在经济上依赖其他地区,并且在商品的生产与分配中不负担任何功能,如娱乐旅游地点,政治教育中心等。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认为,社区的本质特征是:(1)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2)那些人口生活在一定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城市社会学,五、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工业化以前城市规划的不同,典型地反映在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城市风格差异上。文艺复兴时代的城市规划堪与古代城市文明媲美,建筑设计充满智慧和想象力,典型的例子如18世纪法国巴黎雄伟的皇宫建筑是巴罗克时代的典范。19世纪欧洲城市规划表现成两
7、种主要倾向:一是继承巴罗克时代的城市规划传统;一是工业无政府主义,城市建筑完全取决于私人的随心所欲,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社会学,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1850年 1月29日生于伦敦,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E.(Ebenezer Howard,18501928),城市社会学,第二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一、城市社会学的
8、主要流派(1)城市化派(The Urbanization城市School)城市化派着重研究城市对人文生态及社会结构的影响,探讨从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变的城市模式。他们认为:城市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及规范秩序的解体。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与农村人口的较少流动性等使城市与农村社会存在显著差异。他们主要研究农村生活方式如何为城市生活方式所替代。,城市社会学,(2)亚社会派(The Subsocial School)亚社会派又称人文生态学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变因是“非个人情感竞争的结果”。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空间位置,是由城市亚文化社会各
9、种因素确定的,人类在生物亚社会压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竞争等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作用的结果。,城市社会学,(3)生存学派(The Ecological Complex or Sustenance School)生存学派又称维持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来满足大量聚居人口居住需要的组织形式;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社会分工又取决于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生存学派将城市社会环境、人口、社会组织和工艺四个基本因素作为变量,认为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多样化是社会分工的
10、结果。,城市社会学,(4)经济学派(The Economic School)经济学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城市化,认为城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产物。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城市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演化为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上的变化,各种经济活动对各种城市生态及社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城市社会学,(5)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 School)该派认为:城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城市问题的大量滋生,基本是由于城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城市是人造的,但城市又制约人的生活。工业城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正威胁着
11、人类的生存,人类要更好生存,城市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他们主张彻底改造城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并且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和改造的建议。,城市社会学,(6)技术学派(The Technological School)该学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城市空间位置、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强调技术进步对城市的作用,认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交通网以及城市的分布有极大的影响。大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住宅分布与交通网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性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社会学,(7)价值取向学派(The Value-Orientation School)价值取向学派强
12、调非经济、非技术和价值观对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主张应以社会或文化的价值观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依据。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形成了城市与城市的差别。东西方城市景观差异性,是与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城市社会学,(8)社会权力学派(The Social Power School)该学派将社会变化中的权力作为一种独立起作用的因素来分析对城市形成的作用。社会权力是地域共同体或国家各团体所掌握的起作用的一种力量。城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争夺,作用于城市规划,使不同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表现出差异性。,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理论(一)欧洲的传统城市社会学(1)腾尼斯(F
13、erdinund tonnies,18551936)1887年,腾尼斯发表了社区与社会一书。在书中,他着重论述了社区与社会的区别。在他看来,“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腾尼斯认为从中世纪向现代的整个文化发展是从“社区”向“社会”的进化,社会虽然基于个人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现代机械文明之上,但人们实际上是分离的,因而“社会”也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佳结局,显然他对城市的态度是悲观的。,(2)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1882年毕业于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后又赴德国学习教育学、哲
14、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1917年11月15日他在巴黎去世。,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城市社会学,迪尔凯姆主要论点是,分工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特征,生产劳动的专业化使个人不得不交换自己的劳动。个人更加独立的时候也更加依赖社会,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他将古代的不发达
15、社会人们之间的团结称为机械团结,个人之间差异不大,社会是“协调一致的”。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个人按社会分工执行某种专门的职能,这种新出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城市社会学,在迪尔凯姆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分析中,暗含着社会变迁的模式。他看到社会整和的基础正转变为一种新的形式,社会分工是一种社会现象,造成分工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的增长使生存竞争加剧,分工是保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唯一手段。大量可变因素形成了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差异。有机团结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它是现代城市的特征,依赖复杂的劳动分工,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城市社会学 概念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