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第六章下渗.ppt
《水文学原理第六章下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原理第六章下渗.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为何是下渗,蒸发,蒸散发,蒸散发,t,降水,截留,洼蓄,下渗,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水流,深层地下水,河道汇流,流量历时曲线,P67 公式6-16,印刷错误,少一个“+”号,第六章 下渗(infiltration),6.1 下渗的物理过程 三阶段(水分受力和运动特征)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垂向分布规律 下渗结束后,土壤剖面内水分再分配 土壤下渗率和下渗能力 6.2 下渗理论和下渗公式 饱和土壤水下渗理论:Green Ampt方法 非饱和土壤水下渗理论 6.3 下渗试验与分析 直接测定方法 水文分析方法,一、基本概念下渗是指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的过程。下渗是水文循环中最难定量的
2、要素之一。1、基本概念包气带、饱和带(饱水带),6.1 下渗的物理过程,几个基本概念,下渗曲线(下渗能力曲线),下渗累计曲线,稳定下渗速率 fc,剩余下渗率,初始下渗速率,下渗(入渗),下渗率(下渗强度),下渗能力(下渗容量),下渗、下渗率、下渗能力(下渗容量),指降水或灌溉水从地表进入土壤内部的过程。下渗快慢以下渗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用字母 f 表示,又称下渗强度。常用单位mm/min 或 mm/hr,下 渗,下渗率,下渗能力,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用字母 fp 表示,又称下渗容量。,下渗曲线又称 下渗能力曲线,非饱和土壤上表面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率随时间
3、变化的过程线,用 f(t)t 表示。,下渗速率,fc,f0,下渗累计曲线,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累计下渗进入土层的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 F(t)t 该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为该时刻的下渗率,下渗曲线 f(t)t,下渗累计曲线 F(t)t,初始下渗速率 f0,在下渗最初阶段,下渗速率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始下渗速率f0 相同土样,初始含水量不同,土壤初始下渗率不同,稳定下渗速率 fc,随下渗进程进行,进入土壤的水量不断增加,而土壤水下渗速率不断减小,减小的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下渗曲线 f(t)t,下渗累计曲线 F(t)t,当土壤孔隙充满水,达到田间含水量,直至土壤饱和时,下渗率就逐步递减到
4、一个稳定的常值 fc,这个值就是稳定下渗速率。,剩余下渗率,土壤某一时刻的下渗率f(t)与稳定下渗率 fc 的差值。表示土壤当前的下渗率离稳定下渗率的差值。,f(t),fc,二、干燥土壤饱和进程中下渗三阶段受力差异,下渗过程中,土壤水不断趋向饱和的进程中,土壤水分的受力状况在三个阶段不同,使得土壤水渗透速率在这三个阶段差异比较大,渗 润 阶段,渗 透 阶段,渗 漏 阶段,统称为渗漏阶段,下渗三阶段,1,2,3,f0 起始下渗速率,fc 稳定下渗速率,fc,f0,第一阶段渗润,干燥土壤的渗润阶段非常明显,起始下渗率很大,时间,1,2,对应的是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第一阶段渗润(受力,水分形式,结束
5、),下渗水主要受到干燥土壤颗粒的分子吸附力,土壤水受力,水分存在形式,结束时刻,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渗润进程结束,开始向渗漏阶段过渡。,形成吸湿水和薄膜水,,开始时刻,土壤干燥,下渗即开始,,第二阶段渗漏阶段,这一阶段下渗率迅速递减,是非饱和水流流动阶段,通常将渗润阶段和渗漏阶段合称为渗漏阶段。,直到达到饱和含水量结束,毛管水与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后,即开始,,这个阶段内,下渗水浸润土壤,水分在毛细力、重力作用下运移,充填土壤孔隙,向下做不稳定流动,,土壤水受力,水分存在形式,结束时刻,开始时刻,1,2,3,饱和含水量,第三阶段 渗透阶段,土壤水受力,水分主要存在
6、形式,开始时刻,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后,,水分在重力作用下 以稳定下渗率(饱和水力传导系数)稳定向下传输。阶段内,属于饱和土壤水运动。,三、下渗过程中干燥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分布规律,包德曼(Bodman)利用砂壤土与粉砂土作试验,在土样表面始终保持 积水 5 毫米的条件下,依据下渗水在土壤中的垂向分布规律,把干燥土壤下渗后的土壤水分剖面分为4个带,1.饱和带2.过渡带3.水分传递带4.湿润带,其下界面就是湿润锋面,湿润带,饱 和 带,湿润锋面,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点,田间持水量,均质干燥土壤下渗进程中水分分布,过 渡 带,水分传递带,饱和带 1.5cm,位于土壤表层,在持续不断地供水条
7、件下,土壤含水量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不论下渗强度多大,土壤浸润深度怎样增大,饱和带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5 cm,过渡带,5cm 左右,在饱和带之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形成一个水分过渡带。过渡带的厚度不大,一般在 5 cm 左右。,水分传递带,位于过渡带之下,含水量沿垂线分布比较均匀,含水量在数值上大致是饱和含水量的60-80左右。这个带内水分的传递运行主要依靠重力,基质势梯度比较小。在均质土中,带内水分下渗率接近于一个常值。,湿润带的末端称为湿润锋面,是一个界面,是上部湿土层与下部干土层之间的界面。界面上下的土壤含水量在数值上是突变的。,随下渗不断进行,湿润锋面向土层深处延伸推
8、进,直至与地下潜水面上的毛管水上升带相衔接。,湿润带、湿润锋面的移动,水分传递带之下,含水量随深度迅速递减。,四、上表面停止供水、土壤水再分配过程,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土深,含水量,起始时刻,上层土壤含水量减少,下层土壤含水量增加。湿润带厚度增加。土壤水分再分配时段的长短不定,一般在几天内结束。影响因素与土壤质地、土壤内部分层有关,入渗结束后的土壤水分再分配,入渗进程中,地表供水停止,则地表处水分入渗结束,四个带内的土壤水在重力势与基质势梯度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发生渗漏),把上层土壤的水量输送到下层土壤中,使得上层土壤含水量减少,下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湿润锋面向下迁移,也
9、就使得使得湿润锋面以下的土壤不断获得水分,使得湿润带的厚度增加。,五、霍顿下渗率试验,下渗率随时间延续呈现指数递减的规律,最终趋于一个稳定值而下渗。,是单位时间内的下渗率变化量为下渗率的消退速率,A,B,霍顿发现,称作霍顿下渗曲线的递减参数,是常数 根据实测资料作图推求,霍顿下渗公式,积分得到霍顿下渗率公式,对霍顿下渗率公式积分,可导出累积下渗量公式。,下渗率经验公式,先通过实际试验,获得下渗曲线图形,再从其图形来回归模拟下渗曲线数学表达式(经验公式)经验公式特征:下渗率随时间递减的函数形式,例如,1、霍顿(R.E.Horton,1940)公式,2、考斯加柯夫(.,1932)公式,六 天然条件
10、下的下渗,1、下渗与雨强的关系(1)ifP;(2)ifC;(3)fcifP(以上讨论的雨强均匀的理想情况,对变雨强,其下渗水量都比雨强均匀时小。),t1,t2,不能保证土壤表面充分供水,a)i fp 即降雨强度 i 在研究时段内大于土壤入渗能力fp,实际入渗过程可概化成如下不同特点:,在土壤物理学中称这样的入渗过程为:“受土壤剖面控制”,1、下渗与雨强的关系,b)i fp 即降雨强度 i 在研究时段内总是小于土壤入渗能力fp,则实际的入渗率取决于降雨强度,即f(t)=i(t)。在该情况下全部降雨渗入土壤。,当 i(t)fp(t)t0 t t1 f(t)=i(t),C)fc i fp 即降雨强度
11、 i 介于fc和fp 之间,当i(t)fp(t)t t1 f(t)=fp(t),造成空间变异性的原因:,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的差异、植被、坡度及 土地利用情况(人类活动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农田基本建设和都市化等)的不同;土壤含水率及土壤蒸散发在空间上的差异;降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性和强度差异。,2、入渗在空间上的变异性,七 影响下渗的因素,土壤特性,土壤质地孔隙的多少,透水性能,前期含水量,取决于,颗粒愈粗,孔隙直径愈大,透水性能愈好,下渗能力愈大,七 影响下渗的因素,降水特性,降水强度降水历时时程分配空间分布,直接影响土壤下渗强度及下渗水量,流域植被,植被的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
12、间,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地形条件,地面坡度大、漫流速度快,历时短,下渗量就小,人类活动,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增大,抑制,两面性,坡地改梯田 植树造林 蓄水工程,增加水的滞留时间,导致,水土流失,1)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C,例题,2)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A.毛管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B,例题,3)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学 原理 第六 下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