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ppt
《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第一节 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我们不能直接观察,但这种内部过程经常通过外在行为或活动反映出来。例如:幼儿是否注意教师的演示、是否积极地参与某种活动、能否坚持这些活动等等。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其动机状况。,一、动机及其作用,(一)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对动机定义的理解通俗而言,动机就是使人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其行动方向的动力。盖奇和柏林纳(Gage&Berliner1984)将动机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强度)和方向盘(方向)。,注意:动机与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
2、杂的,有时并不是很一致的。这表现在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活动,而相同的行为活动也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的;良好的动机有时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的结果。例如幼儿出于助人的动机而帮助其他小朋友,但不小心伤害了小朋友,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另外,并非动机水平越高,行为水平就越高。比如,有些儿童求成心切,动机水平过强,反倒产生焦虑,影响其行为表现。动机水平适中的儿童则能够从容应对,表现出真实的、相对较好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成人应该注意要使幼儿具有适中的动机水平,防止对其提出过高要求或施加太大压力。因为这样不仅无助于幼儿的行为表现,反而可能会对其造成心理伤害。由于动机与行为之
3、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有必要了解幼儿的活动动机,从而客观、准确地解释幼儿的活动,并对活动进行预测和必要的调控。,(二)动机的作用,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作用有:1激活作用 动机可以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活动从无到有、从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比如:儿童所具有的探究、好奇的动机会促使幼儿产生摆弄玩具的活动;同样,好奇的动机还可以激发幼儿产生各种模仿行为,并将观察到的这些信息转化为实际的活动。,2指向作用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或对象。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及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即做出的活动选择是不一样的。比如:如果幼儿很饿,他只会选择能够填饱肚子的目标,而不再
4、从事其他有趣的活动;在求知、探究动机的支配下,幼儿可能就会关注、参与有趣的活动,而不在意母亲是否陪伴身边。,3维持作用动机不仅可以激发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而且还可以调整活动,使之坚持下去。当幼儿有强烈的动机从事一项活动时,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努力坚持。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二、需要、诱因与动机,研究表明: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两大因素构成的。(一)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缺乏或不平衡。如血液中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喝水的需要;血糖成分下降,会产生饥饿求实的需要;失去亲人的孩子会产生爱的需要;当眼前事物与已有的认识不一致时,导致认知上的不平衡
5、,会产生求知或探究的需要;等等。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在活动中起到驱力或推力的作用。,(二)诱因实质是斯金纳所说的强化物 诱因即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教师精彩、生动的表演、教师给予幼儿的各种奖励物等。诱因制约着活动的方向,指向需要的满足,起到引力或拉力的作用。对不同的个体而言,同一种事物既可能成为活动的诱因,也可能不是。比如分数。因此,幼儿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给予恰当的诱因刺激。,(三)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需要和诱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个体的活动,并
6、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一方面,没有需要或需要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则个体就不会趋向相应的目标。比如,吃饱的幼儿对食物可能是无动于衷。另一方面,没有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事件、对象或刺激物,并从中得到满足。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在统一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体的活动取决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三、动机的种类,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根据动机是否是先天产生而分类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以人的本能需要为
7、基础,通常主要是生理性的需要,如饥渴、睡眠等。习得动机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这些动机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例如 获得社会性赞许的行为动机。,(二)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根据动机是否来源于个体内部而分类内部动机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外部动机是指受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如为了取悦于他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或避免惩罚等去从事某一活动。例如,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感到好奇,于是用心去观察、探索,产生学习的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获得知识,满足了他的好奇心,给他带来愉快的经验和成功的感受,形成一股新的动力;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幼儿的
8、好奇心、成功感受等都可以看作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如果幼儿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奖赏,这种学习行为的产生就是受到了外部动机的驱使。,第二节 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幼儿期的活动多种多样,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幼儿逐渐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化的社会行为,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意味着学习、掌握各种知识经验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但对于学习,不同的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是同一个幼儿,有时对学习兴致勃勃,有时又兴致索然,这都与学习的动机有一定的关系。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种类,(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促使个体从事
9、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个体的求知欲、探究欲等都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会影响学习的成效。如果幼儿有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便会主动进行学习、用心去探索环境,以取得新经验和新知识,并能够从中体验到乐趣和喜悦,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幼儿没有探索环境和追求知识的意愿,则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即使勉强幼儿进行学习,他所学到的东西也不会持久,甚至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二)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1、内在动机以兴趣和好奇为主在幼儿阶段,儿童的内部动机主要以好奇为主。随着其年龄增长,幼儿的内部动机逐渐由好奇变为兴趣。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
10、成人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包括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3、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研究表明,7岁时幼儿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内外归因。,(三)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 幼儿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成人的肯定,属于外部动机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幼儿动机的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在狭窄的范围内形成的。在遇到主从动机之间的斗争时,幼儿往往选择较近的、较容易达到的动机。,(四)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与一般的动机分类相似,学习动机也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除此之外,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1、认知的动机 2、附属的动机 3、自我提高的动机,1、认知的动机(认知内驱力
11、),认知的动机即试图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通俗而言就是指爱学习本身。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常常以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认知的动机是对学习任务本身感兴趣,所以说是一种重要的并且稳定的动机。也称为内部动机。,2、附属的动机(附属的内驱力)附属的动机指为得到教师、家长的赞许、表扬而表现出的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或内驱力。也就是指外在的驱力,通俗讲,就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这类学习者的学习既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地位,而是为了获得师长的表扬或认可。换言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师长的外在强化(如师长夸奖其可爱、聪
12、明、有发展前途,且受到种种优厚的待遇),一旦外在强化撤除,附属内驱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尽管附属的内驱力在整个成就动机的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它的结果恰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因而附属动机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学习动机。,3、自我提高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动机是指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内驱力。通俗讲就是为了自尊而学习。有时简单地总结为“为了自尊而产生的驱力”。这种动机成分不像认知内驱力那样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完成学习任务当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现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没有导致个人地位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可
13、能减弱。所以,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一动机成分的功利性很强,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习成就当作赢得地位的手段。因此,这样的学习者可能只求取得表面形式上的好分数、好结果,而不求掌握学习的过程,不求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五)幼儿教育中三种驱力的应用,以上三个驱力,一般认为认知的驱力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一个驱力。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与价值,他们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让外来的各种奖励所左右。尤其在幼儿阶段,因为小孩子更容易“见食眼开”“见玩眼开”,非常容易被奖励所左右,因为小孩子自身不能独立,对父母师长有很强烈的依赖性,非常容易被尊长所左右
14、。,以上三个驱力,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对它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动力,错误的认识,反而会损伤幼儿原有的学习动力。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看看不当的表扬是怎样伤害了对行为本身的兴趣的。一个小朋友每天在路边踢可乐罐,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非常的难听,但这个小朋友很喜欢听,幼儿对于声音的感受和我们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于那种噪声非常大的玩具枪才会非常喜欢。这个可乐罐每天响,大家都受不了了,就纷纷让这个小朋友不要踢了,可这个小朋友对于这个难听的声音非常着迷,一定要踢。住在这里的一个老人听到了,就对这个孩子说:你踢得真好,这样吧,你每天踢,我一天给你一块钱。小朋友一听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幼儿 活动 动机 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