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音乐探究.ppt
《校园流行音乐探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流行音乐探究.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园流行音乐探究,组员:何轶群 邱晨 董宜 张康,上个世纪80年代,海峡对岸传来的台湾“校园歌曲”开始在内地流行;90年代中期,本土制造的“校园民谣”又形成另一波音乐风潮;进入新世纪,各种自产的与外来的音乐风格不断融合交汇,反倒是形式单纯的“校园音乐”风光不再。这是高潮后必然的委靡,还是再一次爆发前暂时的静谧?,校园音乐的起源,首先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流行音乐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而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完完全全的舶来品。不论它的商业化本质和操作模式,即使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基本音乐概念,像摇滚、流行、电子、另类、金属、包括民谣,还有近年来的风靡全球的HIPHOP、RAP等,哪一样不是外来的?但“
2、校园音乐”可以算是个例外,不是“进口原装”,绝对“本土制造”。纵览欧美流行音乐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或一种风格可以定义为“校园音乐”,也几乎没有歌手会自诩为“校园歌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程度,特别是音乐的普及教育程度很高,大学学历所代表的“校园背景”并不能为歌手提供一种明晰的身份标识的作用。反观华语乐坛,商业气息和殖民色彩都过重的香港就不说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在起步阶段都经历了一段“校园音乐”的启蒙时期(在台湾称为“民歌运动”和“校园歌曲”,在内地则是“校园民谣”),其间都涌现出大量经典作品和优秀人才,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调和雄厚
3、的人力储备。,校园音乐的兴盛,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本的校园民谣是校园民谣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则是校园民谣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民谣推向了辉煌。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但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
4、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低落。,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大学自习室、窗外、橄榄树、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蘑菇的小姑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校园的早晨、兰花草、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荡起双桨、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小草、踏浪、我是女生、中学时代、七子之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路灯下的小姑娘、校园的小路、梦驼铃、轻舞飞扬、似水年华、白桦树、往事、童年的小摇车、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小芳、一生有你、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园 流行音乐 探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