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选择与设计.ppt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选择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选择与设计.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学习目标 1.了解机械系统部件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类型2.掌握常用的机械传动部件的特点及选型设计3.掌握常用的导向支承部件的选择与设计4.了解旋转支承部件及轴系部件的选择,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选择与设计,2,2.0 相关基础回顾(一)、摩擦:摩擦力可分为三种:静摩擦力、库仑摩擦力和粘性摩擦力(动摩擦力=库仑摩擦力+粘性摩擦力)。负载处于静止状态时,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发生在运动前的瞬间。运动一开始,静摩擦力消失,静摩擦力立即下降为库仑摩擦力,大小为一常数F=mg,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摩擦力成线性的增加,此时的摩擦力为粘性摩擦力(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尼称为粘性阻尼)
2、。摩擦对机电一体化伺服系统的主要影响是: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引起系统的动态滞后和产生系统误差;在接近非线性区,即低速时产生爬行。根据经验,克服摩擦力所需的电机转矩Tf与电动机额定转矩TK的关系为0.2TKTf0.3 TK,3,爬行就产生在这非线形区。在使用中应尽可能减小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差值;并使动摩擦力尽可能小且为正斜率较小的变化。,4,(二)、爬行 当丝杠1作极低的匀速运动时,工作台2可能会出现快一慢或跳跃式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爬行。,5,1)产生爬行的原因和过程 匀速运动的主动件1,通过压缩弹簧推动静止的运动件3,当运动件3受到的逐渐增大的弹簧力小于静摩擦力F时,3不动。直到弹簧力刚刚
3、大于F时,3才开始运动,动摩擦力随着动摩擦系数的降低而变小,3的速度相应增大,同时弹簧相应伸长,作用在3上的弹簧力逐渐减小,3产生负加速度,速度降低,动摩擦力相应增大,速度逐渐下降,直到3停止运动,主动件1这时再重新压缩弹簧,爬行现象进入下一个周期。,6,由上述分析可知,低速进给爬行现象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差,这个差值越大,越容易产生爬行。进给传动系统的刚度K越小、越容易产生爬行。运动速度太低。,7,2)不发生爬行的临界速度 临界速度可按下式进行估算(m/s)式中 F-静、动摩擦力之差(N);K-传动系统的刚度(Nm);-阻尼比;m-从动件的质量(kg)。以下两种观点
4、有利于降低临界速度:适当的增加系统的惯性J和粘性摩擦系数f,有利于改善低速爬行现象,但惯性增加会引起伺服系统响应性能降低;增加粘性摩擦系数也会增加系统的稳态误差,设计时应优化处理。,8,3)消除爬行现象的途径(实际做法)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各传动件或组件的刚度,减小各传动轴的跨度,合理布置轴上零件的位置。如适当的加粗传动丝杠的直径,缩短传动丝杠的长度,减少和消除各传动副之间的间隙。b尽量缩短传动链,减小传动件数和弹性变形量。c合理分配传动比,使多数传动件受力较小,变形也小。d对于丝杠螺母机构,应采用整体螺母结构,以提高丝杠螺母的接触刚度和传动刚度。减少摩擦力的变化a
5、用滚动摩擦、流体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采用滚珠丝杠、静压螺母、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等。从根本上改变摩擦面间的摩擦性质,基本上可以消除爬行。b选择适当的摩擦副材料,降低摩擦系数。c降低作用在导轨面的正压力,如减轻运动部件的重量,采用各种卸荷装置,以减少摩擦阻力。d提高导轨的制造与装配质量,采用导轨油等都可以减少摩擦力的变化。,9,(三)、阻尼 在系统设计时,考虑综合性能指标,一般取0.5 0.8之间。(四)刚度 采用弹性模量高的材料,合理选择零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对齿轮、丝杠、轴承施加预紧力等方法提高系统的刚度。对于伺服机械传动系统,增大系统的传动刚度有以下好处:(1)可以减少系统的死区误差(失动量
6、),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2)可以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有利于系统的抗振性;(3)可以增加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10,(五)谐振频率 对于闭环系统,要求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最低固有频率(最低共振频率)必须大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对于机械传动系统,它的固有频率取决于系统各环节的刚度及惯量,因此在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降低惯量,提高刚度,达到提高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目的。一般要求机械传动系统最低固有频率WOI300rads,其他机械系统WOI600rads。,11,(六)间隙 对于系统闭环以外的间隙,对系统稳定性无影响,但影响到伺服精度。对于系统闭环内的间隙,在控制系统有效控制范围内对系统
7、精度、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反馈通道上的间隙要比前向通道上的间隙对系统影响较大。,(七)转动惯量的计算:(单位:kgm2)(1)圆柱体转动惯量,12,(2)直线移动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3)齿轮齿条传动时工作台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13,(4)工作台折算到钢带传动驱动轴上的转动惯量,(5)相邻两轴,后轴向前轴转动惯量的折算,14,例1: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例2:求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15,例题2-3,16,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选择与设计,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由控制部件、接口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执行元件、机械传动部件、导向
8、支承部件,以及检测传感部件等部分组成。机械系统一般由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蜗轮蜗杆副等各种线性传动部件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非线性传动部件、导向支承部件、轴系及机架或箱体等组成。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就是说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2.1 机械系统部件的设计要求,17,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响应要快、工作稳定性,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采取措施:1)低摩擦 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2)短传动链 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承刚度;3)最佳传动比 选用最佳传动比,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
9、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4)反向死区误差小 缩小反向死区误差,如采取消除传动间隙、减少支承变形的措施;5)高刚性 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2.1 机械系统部件的设计要求,18,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三大结构 传动机构:考虑与伺服系统相关的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等伺服特性 导向机构:考虑低速爬行现象 执行机构:考虑灵敏度、精确度、重复性、可靠性,19,常用的机械传动部件有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副、各种非线性传动部件等。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实质上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目的是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与转速方面得到最佳匹配。其传动类型
10、、传动方式、传动刚性以及传动的可靠性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有重大影响。应设计和选择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传递转矩大的传动部件。,2.2 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与设计,20,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传动机构的质量和转动惯量要小;转动惯量大会对系统造成机械负载增大(T电=T负+J);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灵敏度降低;系统固有频率下降,产生谐振;使电气部分的谐振频率变低。刚度越大,伺服系统动力损失越小;刚度越大,机器的固有频率越高,不易振动();刚度越大,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越高。机械系统产生共振时,系统中阻尼越大,最大振幅就越小,且衰减越快;但
11、阻尼大会使系统损失动量,增大稳态误差,降低精度,故应选合适阻尼。静摩擦力要小,动摩擦力要小的正斜率;或者会出现爬行。,21,表2-1 传动机构及其功能基本功能 运动的变换 动力的变换传动机构形式行程方向速度大小形式丝杠螺母齿轮齿轮齿条链轮链条带、带轮缆绳、绳轮杠杆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摩擦轮万向节软轴蜗轮蜗杆间歇机构,22,2.2.1 齿轮传动部件,外齿轮啮合,目的:齿轮传动部件是转矩、转速和转向的变换器1 降速:将伺服电机的高速,小转矩输出变成克服负载所需的低速、大转矩。2 使滚珠丝杠和工作台的转动惯量在传动系统中所占比重减少,以保证传动精度。,内齿轮啮合,23,齿轮传动间隙的调整 1直齿圆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系统 机械 部件 选择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