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本章介绍了从重商主义外贸学说以后的两方主要国际贸易学说。一类是理论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即自由贸易理论;另一类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即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一、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三、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一、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资产阶级早期阶段的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晚两期。,(一)早期重商主义 拜金主义,货币差额论,流行于15-16世纪。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威廉斯塔福(15541621),主要观点: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禁止货
2、币输出,主张“不买”。恩格斯描述“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妒忌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二)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流行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15711641),主要观点:1、在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上,认为货币与商品具有统一性,有了商品的人是不可能会缺钱的,故不再只认货币为财富。2、在对待货币运动的态度上,不主张将货币窖藏起来,而主张把货币作为资本投入流通已获得更多的货币。3、认为一国的财富和国力应由贸易差额来衡量。,(三)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比较1、相同点:(1)提倡各国采取保护贸易政策。(2)增加财富的积累,防止财富
3、外流。2、不同点:(1)对财富看法不一致。早期:金银货币即财富;晚期:商品和劳务也是财富。(2)对如何积累财富的看法不同,采用贸易措施不同。早期:只允许财富流入,禁止流出。晚期:不禁止流出,只要财富是净流入即可。(3)对待货币流动的态度不同。早期:把货币单纯静态保存;晚期:把货币作为资本进行投资,看中增值。,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以贸易差额论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1)货币政策(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3)奖出限入政策(4)保护关税政策(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三、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重商主义在历史上也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4、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缺陷:1、金银货币财富观。2、又过于强调贸易顺差。,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反对保护贸易政策。,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说(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 斯密(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确立了他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斯密创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学说,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反
5、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一)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关于财富的定义不同。2、在如何增强国力方面。3、关于如何积累金银财宝的问题。,(二)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如果实行分工生产,由10个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斯密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劳动者的技巧
6、因分工而日进;二是分工免除了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所损耗的时间;三是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在苏格兰可以利用温室种植葡萄
7、,并酿造出同国外一样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国外高30倍的代价。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显然是愚蠢的行为。,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三)绝
8、对成本说的理论模型1、前提条件:(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5)规模报酬不变;(6)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施加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且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8)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9、;(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2、理论模型:如何判断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L来表示,其中Q是产品a的产量,L是劳动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2)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来衡量。单位产品a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L/Q来表示,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数量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表1:国际分工前,表2:两国的劳动生产率,表3:
10、两国的生产成本,表4:国际分工后,表5:开展国际贸易后,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吗?,(三)绝对成本说的简评,二、比较成本说 大卫李嘉图是比较成本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出生于犹太人家庭,其父为伦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李嘉图早年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后独立经营证券业务,25岁时即成为百万富
11、翁。1799年他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从此致力于经济理论的研究。他于 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背景,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一)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大卫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真正
12、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哪怕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表现出绝对的劣势,两国之间仍有可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双方仍能受益。,(二)比较成本说的理论模型1、假设前提(世界永恒不变)(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5)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在技术变化;(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
13、式进行;(8)劳动价值论。,表1:国际分工前,表2:国际分工后,表3:分工后贸易利益,(三)比较成本说的简评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被视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础。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外贸战略的理论依据。缺陷:1、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把多变的经济状况抽象成为静态的、凝固的,这不符合实际。2、将一个国家作为整体来观察,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三、相互需求理论 约翰穆勒和阿尔费雷德马歇尔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论述了贸易条件
14、,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穆勒在比较成本说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阐述了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问题。,10:20毛呢和酒的交换比例 10:15 在某一点上供求平衡,1.5,2,1,y,x,英国不参加 贸易的范围,A 1:1.5(下限),葡萄牙不参加贸易的范围,B 1:2(上限),互利贸易 的范围,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说明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自己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
15、利益就越多。,2、贸易利得的分配,穆勒认为,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也即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的商品的数量。而这种“国际交换的条件”,即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3、相互需求法则,提供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提供曲线,Y,棉布,小麦,0,G,B,B,PE,E,E,x,PE
16、,x1,x2,Y1,Y2,(三)相互需求学说简评,(一)历史进步意义,1、补充和发展了比较成本理论,2、引入几何分析方法,丰富了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二)局限性,关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未对国际生产关系的价值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埃利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伯蒂尔俄林(Bertil Ohlin),四、要素禀赋论,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EliHeckscher,18791952)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他认为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
17、一样。在这两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两国间才会产生贸易往来。赫克歇尔的学生贝蒂尔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于1933年发表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的著作。创立了赫-俄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是赫克歇尔首先提出来的。俄林师承赫克歇尔,创立了要素禀赋论。萨缪尔森则发展了赫俄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一)基本假设条件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3、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4、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5、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
18、形状相同。6、在两国的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竞争是完全的。7、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8、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二)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人或使用的主要手段。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人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
19、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
20、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这一数字的比率来看,相比较而言,英国在劳动力方面比较丰裕,土地相对比较稀缺;而美国土地方面比较丰裕,劳动力比较稀缺。,假定英国有 2000 万英亩土地和 2000万劳动力,美国有2亿英亩土地和 8000万劳动力。从绝对的意义上来看,美国的土地和劳动力都比英国多。但从相对意义上看,英国的土地/劳动力的比率为2000万/2000万=1:1,而美国的土地/劳动力的比率为2亿/8000万=2.5:1。,(三)主要观点,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
21、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结论,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要素价格比例对商品价格比例的影响,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原理),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要素价格不同,要素价格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导致同种产品在两国的价格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两国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俄林认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
22、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虽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商品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取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样的租金。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后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由于在多种要素相对价格有差异的情况下,贸易仍将持续扩大和发展,而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将会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的差异,直到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完全均等化为止,这就意味着两国国内的要素价格的完全均等化。价格不同开展贸易贸易扩大价格趋同,(五)要素禀赋论的简评赫-俄的国际贸易
23、理论把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看做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并把它作为理论的出发点是符合实际和带有普遍意义的,该理论更能被世人所接受;在假定两国劳动生产率一致的情况下,用等量产品不同的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突出了资源供给的差异性。与李嘉图用等量产品中投入的不同劳动来比较同种产品在两国间的不同劳动成本相比,更具说服力;该理论将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生产力要素的密集程度和国际贸易量联系起来,从而更直接反映出以资源禀赋差异为标志的比较优势来源,因而使理论更接近于现实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活动,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同。,缺陷:第一、商品生产过程中所含要素密集性固定不变是错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
24、结构的变化,生产组织的优化,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性是会发生变化的。另外,一种商品即便是在同一时期在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其要素密集性也是不同的。第二、H-O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第三、同种要素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并不是均等化学说所指出的渐趋均等。,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五、里昂惕夫之谜沃西里里昂惕夫(1906)Wassily W Leontief,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06年生于俄国圣彼得堡(后改名列宁格勒)。1921年进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1925年获列宁格勒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学德国,1928年获柏林
25、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美国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所需资本和劳动数量,里昂惕夫于1953年运用其投入-产出法,调查了美国200家企业,并着重对进出口统计数字进行了分析,对1947年美国生产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资本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在1947年,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个结果完全出乎里昂惕夫本人的预料。这与资源禀赋理论的“结论”大相径庭。,(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自然资源说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要素禀赋模型中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而忽略了诸如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对生产的影响。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国际贸易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