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的误区及对策.ppt
《朗读指导的误区及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指导的误区及对策.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及对策,浙江乐清育英学校 俞国平,朗读:现代汉语词典:“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的描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叶圣陶先生:“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朗读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一)内容选择“失重”。,1、“无的放矢”朗读的内容选择问题,案例1:“把描写兵马俑坑宏大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在三个俑坑中,
2、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人教版第七册秦兵马俑)师:孩子们,哪儿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生1:从总面积14260平方米可以看出。师:是的,能读出大吗?生1读,结果读时只突出了“最大”这个词,其他表示规模的数字不够突出。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兵马俑坑的宏大了吗?学生莫衷一是,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室比较吵。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觉得兵马俑坑的宏大。生2:读,情况差不多。师:只要我们突出句子中的数字,我们会感觉到兵马俑坑的大!谁再来试试。生3:读时,有意将数字突出(但是这样显得比较别扭,使得语势和语脉的流畅性收到比较大的影
3、响。)师:读得真好!多么宏大呀!我们一起把描写兵马俑坑宏大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学生齐读,数字非常突出,情感显得比较生硬做作。,内容的选择:情感丰富饱满,语体形象生动,语脉圆润畅达的语句。“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朗读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二)情感体悟“失位”。感悟与表达交替作用,交互进行。,1、“泾渭过明”朗读的读悟分裂问题。,案例2:“现在我们来读读,读出村庄的美丽来!”“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
4、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学生纷纷表示很美)师:孩子们,你们从什么地方读出了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大概从森林、河水、天空、空气等方面谈。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并进行简要板画,但没有随机地指导学生朗读相关词句。师:刚才我们同学谈得真好,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生齐:美丽的。师:还有吗?生1: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小村庄。生2: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漂亮美丽的小村庄啊!现在我们来读读,读出村庄的美丽来!谁愿意来读读。生3:朗读,结果不甚理想。师再请生4朗读,看来其朗读水平比较高,效果比较突出。师:读得多美啊!我
5、们都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来,我们美美的读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朗读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二)情感体悟“失位”。,2、“曲解文本”朗读的情感取向问题。,案例3:“谁能读得再响亮一些,语气再坚决一些!”。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人教版第八册尊严),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看出哈默是个有尊严的人,随后组织交流。生:“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师:孩子,你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生:“不能吃您的东西,不能不劳动”,我感觉他说得很坚定。师
6、:你能把这些地方读好吗?让我们听出他内心的坚定。生1读,语气坚决,声音响亮。师:谁能读得再响亮一些,语气再坚决一些!生2读,调子更高,读得更响亮了。师:还有补充意见吗?生:“喉结上下动了动”,我从这里体会到他很想吃饭了,可是他又说不能“随便就得到这些食物”说明他是个有尊严的人。师:也请你读这一句,读出你的体会来。生读整个句子,读得感情饱满,语调也很坚定。师:孩子们,你们听出了什么呀?生:我从他的语气体会到他很坚决。师:同学们,抓住这些关键的地方我们就能感受到哈默的坚定,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让我们像他们一样来读好这段话。生齐读这一句,声音宏亮,调子高昂,感情也充沛。,“他们面呈彩色,疲惫不堪”;
7、“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朗读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二)情感体悟“失位”。,3、“盲人摸象”朗读的语境体悟问题。案例4:“因为中间有省略号。”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人教版第六册画杨桃)师:孩子们,谁来读读这一组对话。(学生已经读了第一组对话,主要是“不像!”“像五角星!”同学嘲笑课文中的“我”的话。)生1读,读得断断续续,读出了省略号的停顿。师:孩子,你为什么读得这样吞吞吐吐?生:因为中间有省略号。师愕然!,朗读指导,像雾,像雨,
8、又像风!,一、现象透视(三)差异发展“失真”。,1、“形似神离”朗读的个体感受问题。,案例5:“我们也像他这样的来读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人教版第十册白杨),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棵坚强的白杨。谁能读出来?生1朗读。(读得很好,满堂喝彩)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坚强的白杨就在眼前。谁也能像他那样的来读读。生2:朗读(比较努力),结果没有达到生1的效果。师:(对生2)孩子,你的眼前还没有看到白杨啊!(对其他同学)刚才生1同学哪儿读得特
9、别好?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从重音,有的从感情等角度分析。师:(对生2)孩子,现在相信你能读出白杨的坚强来了!再读读。生2:朗读,效果没有明显起色。师:(有些失望)看来你还没有看到白杨!不要紧,我们再听听同学怎么读。生3:(大概是班级中最好的孩子)朗读效果与生1差不多!师:孩子们,就让我们也像他这样的来读读。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朗读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三)差异发展“失真”。,2、陷入尴尬朗读的差异尊重问题。,案例6:“没关系,咱们请其他小朋友帮帮忙吧!”“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人教版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
10、的),师:孩子们,请找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比较快地找到,读起来。师:谁愿意读一读?教师叫了两个孩子朗读,情况还都不错,老师也比较满意。师:(指着生3)请你也读一读。生3:(估计平时平时被请到的机会比较少,站起来的时候很紧张)读了一遍,声音很轻,语调也很平淡。其余孩子当中,有的在嘀咕:听不见。师:(对生3)你想象着野蔷薇粉红色的花,还有露珠在舞动呢!多美呀,再试一遍。生3:(似乎更紧张了,声音还是很轻)读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破句,将“随风舞动”这个词给断开了。教师也显出几分尴尬、失望的神色,勉强抚慰了一下小男孩,说:“没关系,咱们请其他小朋友帮帮忙吧,那位小朋友帮帮忙?”生3似乎更难为情了
11、,一直坐在边上。,朗读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四)评价引领“失实”。,1、隔靴搔痒朗读的评价虚化问题。,案例7:“谁能读得再密一些?”“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吧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人教版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生: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吧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师:读得密不密?谁能读得再密些?学生再读,声音响亮了许多。师:密了吗?生齐:密了!师:(老师提高声音,似乎很激动)那好,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读出森林的葱葱茏茏来。学生齐读,声音再加大,森林的美感却几乎消失殆尽。,朗读指导,像雾,
12、像雨,又像风!,一、现象透视(四)评价引领“失实”。,2、技术泥淖朗读的学生评价问题。,案例8:“他读得很有感情,声音很响亮,把拖着读重音了。”“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人教版第三册清澈的湖水)师:(在理解之后)孩子们,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生1:读,效果不错。尤其是将“拖着”、“卷起”这些词读得比较突出。师:你觉得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声音很响亮,把拖着读重音了。生3:(附和)是的,很响亮。还有,读得有感情。师:(似乎不太满意学生这样的回答,不置可否地)是呀,有感情。那我们也有感情地读读。生齐读。,朗读指导,让我看看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朗读 指导 误区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