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光电中的应用.ppt
《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光电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光电中的应用.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概 论,随着新一代显示技术的普及,LCD、PDP、OLED等这些新兴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这也标志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在光电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当然,以激光器的诞生、光纤的普及,使得通信进入了光的时代。在这场革命中有机高分子材料同样不甘寂寞,塑料光纤、非线性光学有机材料说明这些。,光电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光电显示领域的应用液晶材料:电致发光材料:闪烁体材料:光通信领域的应用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有机光导纤维材料 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光致变色材料 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光刻胶 其它领域的应用,光电子显示技术,光显示技术集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于一身,是电子
2、信息工业继微电子、计算机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机会。而这个领域也是光电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以液晶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为基础的LCD 和OLED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导者。,液晶材料,什么叫液晶?,液晶(liquid crystal)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于固态、液态的特殊物质形态,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液晶的历史。,1888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尔发现。1889德国物理学家Lehmann观察到了液晶现象,并正式命名。1922法国人菲利德尔将液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向列型,近晶型及胆笫村1963威廉姆斯发现向列液晶中的畴
3、结构1968美国的RCA公司发现了向列型液晶通电后动态散射模式,并正式提出液晶的电子显示的概念。1985出现了STN液晶目前:广泛采用的TFT驱动的STN液晶。,液晶的分类:,向列型液晶 棒状分子都以相同的方向排列,每个分子在长轴方向比较自由的移动,不存在层状结构近晶型液晶 棒状分子排列成层状,分子相互平行排列与层大致垂直胆甾相液晶 分子在层面内与向列型液晶一样呈平行排列但是长轴取向由少有些差异,整个液晶形成螺旋状。,常见的液晶分子,早期的液晶大多是刚性棒状的分子 中心桥键的结构与液晶性能密切相关,无中心桥键,对光、电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粘度特别低,液晶材料的基本特性,液晶具有和光学单轴晶体同样
4、的各向异性的折射率,具有两个不相同的主折射率。施加电场后,液晶的排列方向随之改变,并改变了液晶光学性质。,液晶的扭曲效应,常见的液晶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图,垂直线性偏光器 玻璃薄片 透明X电极 校准层 液态晶体流 校准层 透明Y电极 玻璃薄片 水平线性偏光器DSTN(dual-scan twisted nematic,双扫描交错液晶显示),被动矩阵(无源矩阵)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积极矩阵(有源矩阵),液晶着色原理图,液晶工作原理图,液晶材料在其它光电领域应用,高速光功能器件 光快门 非线性光功能器件 特殊的液晶材料DOMAMBC也存在倍频效
5、应,与YAG激光产生了2阶非线性效应。分立元器件 部分液晶材料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可以被用来制作大容量小型的电容。,电致发光材料及OLED,OLED的市场前景,电致发光效应,电致发光效应是指在功能材料(主要是荧光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自发光现象。电致发光就方式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注入型和本征型。就材料而言可以分为:有机性和无机性两大类。,OLED的结构原理图,OLED的原理示意图,陰極,陽極,电子传输层,保护层,玻璃基板,紅光,緑光,藍光,白色光,白色光,白光发光层,空穴传输层,蓝滤色层,绿滤色层,红滤色层,OLED的特点,OLED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可以提供真正像纸一样薄的显示器。而且是柔性的,可
6、以嵌在衣服首饰等等。低功耗、光视角、响应速度(亚微秒级),以实现大面积全彩显示。结构相当简单。日本2002年政府启动政府基金支持开始60英寸OLED研发,OLED的产品,常用的OLED材料,柯达公司采用的有机小分子结构材料。采用的工艺流程是蒸镀的方式。,剑桥所采用的有机大分子结构。采用的工艺流程是甩胶的方式。,除了光致发光层外,电流注入层和空穴注入层都广泛采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闪烁体材料,闪烁体材料,在辐射的作用下能够发出短暂荧光或者磷光的物质 荧光和磷光材料主要区别在于跃迁辐射的机理不同。,有机闪烁体,有机的闪烁体主要有蒽、联苯等有机体。目前发展的塑料荧光材料采用高聚物和荧光物质组
7、成,其中高聚物在塑料闪烁体中起着溶解荧光物质、吸收射线能量、传递能量和基质作用。,有机荧光材料的特点,目前塑料荧光体主要有聚苯乙烯、聚甲苯乙烯、聚二甲基苯乙烯、聚甲基丙酸甲脂、环氧树脂等。这些高分子有机荧光材料特点:发光衰减时间短、光自吸收小、容易加工成型。,闪烁体材料的基本原理。,是个比较复杂的基础理论问题。不经与闪烁体本身有关还和激发物质(各种辐射,电子射线)。目前还没有统一完善的理论。通常的解释,按照分子轨道理论,原子间形成的分子时可以组成若干个分子轨道,其中有成健轨道和反健轨道。基态分子的成健电子运动在成健轨道中。当受到激发的时候,成健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就可能跃迁到反健轨道上,这样的分子
8、称为激发态分子。量子力学中指出,激发态分子中,跃迁到反健轨道上的电子,其自旋可以有两种状态。自旋方向相同的称为单线态,自旋方向相同成为三态线,两种态都是激发态但是能级不同。通常认为单线态跃迁到基态发出荧光,三线态跃迁到基态发出磷光,其发光是在一段的时间内衰减的。,荧光体主要应用,闪烁探测器,利用闪烁体发出的荧光,经过光电倍增管在阳极等到了电压脉冲,测定其脉冲变化,就可以设计出闪烁计数器,闪烁能谱仪等多种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中的荧光材料,卢瑟福第一次用肉眼x粒子撞击荧光屏产生了闪烁光,但是那是有机闪烁体;震惊世界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就是由华裔吴健雄女士利用闪烁实验而完成的。,
9、光导塑料纤维,普通光纤的简介,传统光纤是一种高度透明的玻璃丝,由纯石英经复杂的工艺拉制而成。光纤中心部分(芯Core)同心圆状包裹层(包层Clad)涂覆层,特点:ncorenclad 光在芯和包层之间的界面上反复进行全反射,并在光纤中传递下去。,1970年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这两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光纤通信开始从理想变成可能。197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发明了低损耗光纤制作法CVD法(气相沉积法),使光纤损耗降低到1分贝公里。1977年,贝尔研究所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几乎同时研制成功寿命达100万小时(实用中10年左右)的半导体激光器,从而有了真正实用的激光器。1977年,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
10、在美国芝加哥市投入商用,速率为45Mb/s。低损耗光纤的问世导致了光波技术领域的革命,开创了光纤通信的时代。,光纤之路,光通信,有机光纤的历史,有机光纤的研究和生产几乎与石英光纤同时进行1964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开发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为纤芯的有机光导纤维目前有机光纤(塑料光纤)在光纤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FTTH的普及,有机光纤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超过玻璃光纤。,塑料光纤的特点,有机光纤一般传送蓝光较优,石英光纤传送红外光较优能够制成较粗纤经的纤芯,数值孔径大幅度提高信息传输容量,耦合损耗低,机械性能良好,能够承受反复的弯曲和震动,加工方便,只要普通的剃须刀片就能提供近乎精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 高分子材料 光电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9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