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汉语语法学简史 主讲:邰 迪 电话:13550818651,第一节 概论,一、区分“汉语语法史”与“汉语语法学史”二、注意的问题为什么首先要学习汉语语法学史?学术是非的问题占有资料的重要性,三、参考书目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版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 1987年版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四、参考论文徐通锵/叶蜚声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中国语文79年第3期吕必松现代汉语语法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 80.2-81.1陆俭明九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语文研究 90.4史有位迎接新世纪:语法
2、研究的百年反思语言教学与研究 00.1,第二节 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历史分期,“中国语言学若以专著而论,则训诂学发生最早,文字学次之,音韵学又次之,语法学最迟。”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训诂学方面尔雅 尔雅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作者不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尔雅被认为
3、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方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著,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共13卷,总汇了从先秦到汉代两个时代的方言。秦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扬雄对此很感兴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长时间,经过27年,写成了这部9000字的书(今本为12000字,为后人增补)。释名 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作者刘熙。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时期,文字学方面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
4、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音韵学方面南朝 沈约四声谱将中国的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中国的声韵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 陆法言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开创
5、了韵书修撰的体例。宋 陈彭年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工乐府,善音律”。,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战国1898),语法方面某些经籍的注释中体现了古人语法意识的萌芽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春秋庄公十年:宋人迁宿。公羊传: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虚词的研究清代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王力的观点句读之学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
6、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1936),马氏文通1、作者简介马建忠(1844-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二哥马建勋早年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马相伯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建忠与四哥就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文、英文和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马建忠作为当时进步的
7、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体汉语太难,难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矩”(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这样,要想与“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马氏文通2、内容简介共十卷,另有序、后序和例言。卷一正名,全书语法大纲。卷二卷九字类,全书核心。卷十句读。,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马氏文通3、评价 文通曾一度受到冷落。语法学界真正对文通进行学术研究和评论,盖始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而且这些评论,除了指责它以文言文为研究对
8、象外,主要是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这类批评,时断时续,绵延达半个多世纪之久。邢庆兰说:“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中国文法研究的进展)文通长期被批评为“简单模仿”、“生搬硬套”等。朱德熙先生汉语语法丛书序说:“马氏文通往往因其模仿拉丁文法而为人诟病。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书,能有如此的水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我们实在不应苛求于马氏了。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年以后出版的一批语法著作,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是就发掘的深度论,较之文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文通的价值了。”文通全面论述了古汉语语法,
9、第一次确立了汉语词类系统,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语法学基础,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新著国语文法,作者简介 黎锦熙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与毛泽东多有往来。,新著国语文法,内容简介 共二十章 绪论、词类的区分和定义、单句的构成和图解法、实体词的七位、主要成分的省略、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单句的复成分、附加成分的后附、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语气、叹语、段落篇章和修辞举例、标点符号和结论,新著国语文法,语法系统1、词类系统 5类9品实体词名
10、词和代名词述说词动词和一些形容词区别词形容词和副词关系词介词和连词情态词助词和叹词,新著国语文法,2、句法系统采用两套术语:语和位语句子成分(六大成分的创始人)主要成分(主语、述语)连带成分(宾语、补足语)附加成分(形容词和副词的附加语)位名词、代词的格主位(处于主语地位)呼位(称呼叫人)宾位(动词介词所带的宾语)副位(处所时间词介宾短语作状语)补位(补足语位置上的名词)领位(名词代名词作定语)同位(复指),新著国语文法,3、句法分析明确了字词语的区别,有正名之功。确立了一些概念(短语、子句、分句、包孕复句、复句)把句子划分为六大成分。4、局限性模仿英文文法依意义作为语法分析标准句本位文法(“
11、六大成分,七实位,依句辨品九词类。”以句子成分为中心,成分决定词类。),三、汉语语法的革新探索时期(19361949),标志性事件:1936年1月王力在清华学报发表论文中国文法学初探,批判模仿,呼吁革新。中国文法革新大讨论(19381943)主旨是破旧出新,批判模仿。中国文法革新论丛是文法革新讨论的论文集。核心是词类问题。“一线制”和“双轴制”。京派: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海派:陈望道、方光焘,四、汉语语法学的繁荣发展时期(建国到78),1949-1957 繁荣阶段1957-1966 曲折阶段1966-1978 萧条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法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2、,1、语法知识大普及 党和政府重视语法研究。1950年5月,人民日报转载吕叔湘的文章并发表短评,呼吁大家注意文法。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语言混乱现象,强调规范使用语言,同时连载吕朱合编的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掀起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语法知识普及书刊陆续大量出现,若干语文杂志出版。,2、全国性语言研究结构和语文杂志的产生,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成果丰硕。,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语言研究所。1952年起,吕叔湘历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各语文杂志陆续创刊。语言学习51年创刊 中国语文语文知识52年创刊 语言研究56年创刊,3、教学语法体系建立、教材建设,张志公 暂拟汉语教
13、学语法系统 促进了语法教学和语法普及56年,曾文学与汉语分开教学,58年停止。,4、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描写语言学国内的汉语语法研究对结构主义的借鉴“文法革新大讨论”赵元任总体来看 比较表层,政治色彩浓厚,5、语法学界组织了多次大讨论,(1)53-55 词类问题大讨论主要涉及:汉语有无形态汉语有无词类的分别若有,则划分标准是什么(核心)标准有几个取得以下共识:有词类分别不能单凭意义给词分类,词义只是参考标准汉语有形态,属于广义形态汉语词类应是多标准的。主要依靠词与词的结合关系。,(2)55-56年,主宾语问题大讨论,动词谓语前后的名词性成分是主语还是宾语及确定主宾语的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汉语 语法学 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