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新技术第八讲.ppt
《施工新技术第八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新技术第八讲.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8.1 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8.2 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8.3 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8.4 工程案例3广州亚运馆项目施工监控技术,第8章 超大型项目结构施工监控技术,8.1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施工监控意义超大型项目多为重点或地标工程,确保结构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施工阶段对该超大型项目重要的结构参数进行全面监控,获取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的数据和技术信息,分析并调整施工中产生的误差,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或建议,以使建成后的结构各类参数处于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并保证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理想状态。因此,对超大型项目实施施工
2、监控具有重大意义。,2,8.1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施工监控的目的超大型项目的结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营阶段的内力分布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是施工方、投资方和设计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应力应变监测监控。结构位移是反映结构形态的主要参数之一,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关键测点的位移实时监控,并依据位移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有效判断屋盖结构的几何形状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变形受控(如平面位置、标高、层高及垂直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可综合反映实际结构的刚度、边界条件、连接节点性能等与理论计算模型的相似程度,以满足施工完成后超大型项目工程正常使用的需要。,3,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
3、目施工监控技术,概述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采用斜交网格结构体系作为抗侧向荷载结构体系,见图8-1,结构造型独特,由钢管混凝土柱组成的斜交网络外框筒分为16个节,每个节27 m,钢管混凝土柱在每个节间为直线段,相邻节段的柱子节点层形成一个折点,并于节点层平面内产生向外的推力,从而在楼层梁板中产生了拉力。斜交网格外框柱及多变核心筒、双层双向配筋楼盖体系工艺复杂,钢柱体形大,单件重,在空间斜交倾斜转向,空间位形复杂,定位与校正难。核心筒的壁厚、结构形式、平面形状及平面定位尺寸沿竖向均有较大变化。项目高度将达432 m,典型的高柔结构,其自振周期远高于普通建筑和一般的低矮建筑,受到风力、日照、温差等多种
4、动态作用的影响,核心筒顶部处于偏摆运动状态。此外,广州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易受到强台风的正面袭击,由于该工程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十分显著,因此对该结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监控以及对该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受使用荷载、风载、偶然荷载后进行长期健康监测就很有必要,应用多种测控手段对核心筒的结构空间定位与变形进行测控是该工程施工与健康监测中的重点。,4,5,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空间位置校核和变形监测该项目核心筒与钢管混凝土外框筒结构安装精度要求高,工期紧张,如何确保各主要受力节点的空间几何位置与设计坐标的偏差在限差范围内,将是主塔楼建设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严格监
5、测节点和杆件的空间位置,保证各构件的施工质量均能符合设计要求。位移变形监测是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结构施工安全监测、风振监测及结构健康监测三方面。可用于评价结构整体安全性,指导结构施工,构件的安装定位等。在该项目中我们采用结合全站仪观测、垂线坐标仪及动态GPS卫星定位系统各自的特点完成对结构的位移变形监测。,6,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1.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包括控制节点平面坐标校核(X轴、Y轴)和平面相对位移监测,采用GPS、垂线坐标仪和全站仪三种仪器相结合来监测,控制层为1F、7F、13F、19F、25F、31F、37F、43F、49F、55F、61F、67F、
6、73F、81F、89F、97F、顶层17个节点楼层。以动态GPS位移测量系统作为总体控制,垂线坐标仪和全站仪监测结果作为校核,监测布置在外筒的3个角点,并布设棱镜,监测17个节点楼层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位置见图8-2。,7,8,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1)GP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GP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是当今最先进的无接触位移测量系统,在国内外已成功运用于多项大型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当中。GPS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GPS接收器对卫星信号的接收确定其在全球经纬系统中的定位,再通过基站与被测点间的相对定位确定被测点的3D位移变化,见图8-3。当每个节点楼层施工完毕后,进行一次监
7、测。主体结构完成后每2个月进行一次监测。,9,10,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2)垂线坐标仪监测激光垂线坐标仪是一种利用激光光源把垂线投影到CCD光敏阵列,再通过图像处理确定垂线位置的精准3D位移自动监测仪器。垂线坐标仪作为控制楼层的位移监测手段,同时为全站仪的测量定位提供校准点。使用时在核心筒的三个对称点选定3个控制点。3个垂直度控制点需要上下方向通视,为此在每个楼层板上预留200 mm200 mm的孔洞。垂线坐标仪的工作原理见图8-4。在垂线坐标仪定位时采用激光准直仪提供垂直基准线,使垂线坐标仪尽量安设在同一垂线上,见图8-5。当每个节点楼层施工完毕后,进行一次监
8、测,主体结构完成后,每2个月进行一次监测。,11,12,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3)全站仪监测GP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和垂线坐标仪监测位移的监测方法都受限制于仪器设备使用数量,因此只能用于控制点的动静态位移监测。为此,在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采用全站仪对外立面及其他需要的位置进行人工变形测量及定位。,13,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2.标高监控水准仪测量将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的有关要求进行,高程控制网按要求与广州城市坐标系统联测。竖直位移监测包括控制节点竖直坐标校核(Z轴)和沉降观测。采用GPS、垂线坐标仪和全站
9、仪三种仪器相结合来监测控制1F、7F、13F、19F、25F、31F、37F、43F、49F、55F、61F、67F、73F、81F、89F、97F、顶层17个节点楼层的标高。监测布置在外筒的3个角点,见图8-2。以动态GPS位移测量系统作为总体控制,垂线坐标仪和水准仪监测结果作为校核。,14,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3.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做沉降观测记录,地面设二等水准基点4个,沉降观测点一开始全部设置在地下室基础底板面,主楼观测点数为21个,裙房观测点数为19个,共40个,为二等水准点,见图8-6。地下室沉降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读零开
10、始,每升高6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40 d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1 mm。(2)沉降监测基准点设置标高基准点位布置在基础沉降范围外,4个基准点形成闭合水准导线,并定期地与城市导线点进行联测,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校核,当基准点发生变化时及时恢复,长期观测建筑沉降。标高基准点的锚固长度锚入土内1 m,地面用护栏模板围护,见图8-7。,15,16,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4.首层组合楼板下梁的挠度监测对首层组合楼板下梁的挠度,采用在梁下部安装高精度百分表或千分表的方法进行监测,见图8-8。具体监测构件数量为2根梁,每根梁包括测
11、支座沉降和变形的测点在内,测点为5点。从梁跨度四等分点(包括支座处的两点)安装具有一定刚度的角钢,一直引至离地面高度200 mm处,在角钢底端与地面之间安装百分表或千分表。百分表的安装在梁加载之前完成,并进行初始读数。根据梁的受荷情况将监测分成若干个工况,在每个工况定期观测百分表或千分表的读数,对梁的挠度进行监测。,17,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重要构件及重点部位的应力应变监测1.应力应变监测的方法在钢管混凝土柱控制点的内外侧分别布置应变传感器,从测量的应变可以计算出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力和弯矩。实测应变要扣除温度的影响,每一个振弦应变计都带有温度计,根据温度差可以修正温
12、度影响。,18,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2.应力应变测点布置控制层设置在1F、7F、13F、19F、25F、31F、37F、43F、49F、55F、61F、67F、73F、81F、89F、97F、103F,每个控制层内的外筒钢管混凝土柱共有4个振弦式应变计,每个控制截层的内筒钢管柱有2个振弦应变计。73层转换桁架在角点的箱形截面两侧各布设1个粘贴式振弦应变计。粘贴式振弦应变计和埋入式振弦应变计的安装方法见图8-9和图8-10。应变传感器采用基康Geokon 公司生产的振弦应变计BGK4000(粘贴式)和BGK4200(埋入式),采用频率1 Hz。3.监测频率钢柱每安装
13、一个环监测一次,钢管每次混凝土浇筑完监测一次,工程竣工后每月监测一次。,19,20,21,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结构温度监测1.温度监测的目的该项目的外框筒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温度影响非常显著。温度的影响可以分为日照温差和季节温差,同时不同标高也有温差。为保证施工质量,对外框筒和核心筒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计算,对结构温度变形情况进行事先和实时分析,为施工的精确定位和安装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并保证结构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22,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2.测点布置在监测温度效应过程中,大气温度由气象站观测,此处的重点是监测钢结构构件和混凝土
14、构件本身的温度变化。振弦应变仪中包含有温度传感器,但对粘贴在钢结构表面的振弦应变仪,所测温度实际上是环境温度,因此需要另外布置温度传感器测量钢结构表面的温度。钢管混凝土柱内及核心筒使用的是埋入式振弦应变仪,所测温度认为是结构内部温度,因此不需要专门的温度传感器。其测点位置见应力应变监测部分。温度传感器使用国产电阻式温度传感器JMT-36C,采用频率1Hz。在施工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进行24 h连续观测,如每个季节选择一个晴天、多云天和阴雨天,每两个星期观测1d。,23,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风场监测1.监测目的施工阶段风荷载的监测不仅可以对施工过程提供监督和指导,
15、也为结构竣工后的健康监测提供依据。通过对风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判断已经完成施工的部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是否在预期范围内,对后续施工给出指导。且该项目施工周期长,通过风场监测可以归纳出该项目附近短期和长期的风场规律,以验证该项目的抗风设计。,24,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2.测点布置和布线施工监测中风向、风速等风场监测采用双向螺旋风速仪。监测范围包括最大风速、方向、发生时刻及持续时间。采用两个风速仪,分别安装在塔吊的不同标高处并随塔吊一起升高。由于风速仪输出数字信号,直接连接数传电台就可以将数字信号以无线方式传输到控制中心。为了减少对施工的影响,每台风速仪
16、配置一个数传电台,数传电台放置在风速仪旁边。采用美国RMYOUNG公司生产的05103L双向螺旋风速仪,采用频率10 Hz、输出420 mA的电流信号。,25,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风振监测该项目加速度传感器测点沿高度布置在89F、97F、103F 的3个楼层位置,每层设置两个监测点。按每两个月测一次频率,测定建筑物在振动时的加速度,通过加速度积分求解该项目塔顶部位移值。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距该项目一段距离且相对稳定的基准站上,另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该项目的塔顶。接收机周围5以上应无建筑物遮挡或反射物。每台接收机同时接收6颗以上卫星的信号,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
17、0 Hz。两台接收机同步记录1520 min数据作为一测段。通过专门软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动态差分后处理,根据获得的WGS-84大地坐标求得相应的顶部位移值。通过风场监测测定西塔顶部风速和风向,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法和GPS动态差分载波相位法测定西塔顶部水平位移,从而获取该项目的风压分布、体形系数及风振系数。,26,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气象监测1.气象监测的目的气象监测,包括测量降雨量、大气气压、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气象监测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了解该项目结构附近的气象信息,以方便对该项目的日常监控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该项目施工为室外作业,持续时间长,故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
18、很大,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及时提供环境信息可以正确地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2.仪器和测点布置采用WP3103-6自动气象观测站进行气象监测,在该项目结构全部施工完后,将移到新的位置作为运营健康监测的监测设备。气象站的采样频率为0.00167 Hz(约10 min采样一次)采用数字输出,信号接入该层的数据采集单元。采取两年半的实时气象监测。,27,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安全预警指标与阈值设定安全预警指标包括:风速、温度、节点位移、结构振动、结构应力。安全阈值设计为:设计风速、温度为80、舒适度对应的加速度限值、钢材屈服应力的0.8倍、结构整体失效极限
19、荷载的0.6倍。,28,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时域和频域分析两个方面。时域分析包括加速度峰值的提取、超越次数的累计,应力幅值和应力超越次数的累计;频域分析包括振型和自振频率的分析。此外,通过风荷载的监测,将统计获得脉动风速谱、风速极值谱、疲劳谱、脉动因子,还将获得温度变化统计规律,从而为进行结构分析和安全评定提供直接的荷载。,29,8.2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监控技术,实施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对计算过程中应力变形过大,或者计算分析可能会出现极限情况的部位需进行实体监测,掌握现场实际结构构件的力学特征情况,并与计算结果进行
20、对比分析,及时修正仿真验算中计算考虑不全或者软件计算有误的部分数据,并返回现场,指导施工。且通过监测确定了风荷载及日照对结构的变形影响规律,得出因日照引起的变形非常小,在测量进度误差之内。,30,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概述1.工程特点广州塔项目的主塔体高达454 m,顶部是146 m的钢结构桅杆,见图8-11。整个塔体由椭圆形的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筒组成,中间通过A、B、C、D、E五个功能区相连,功能区楼层采用钢梁和内外筒之间通过铰接连接。外框筒由24根柱子,通过平行的46环环梁以及钢结构斜撑组成,见图8-12。钢管柱内灌素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柱结构。钢结构的外框筒和
21、核心筒的截面形式皆为椭圆。整个电视塔具有高、扭、偏、缺等特点。,31,32,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系统简介广州地处热带地区,每年遭受台风袭击的频度和强度较大。广州位于珠三角地区,属我国地震重点防御区。强风、地震是广州塔需要考虑的主要外部影响。广州塔高度高、体形细、结构布置独特,属于风敏感结构。此外,广州塔为众人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在强风和地震等灾害作用过程中及灾后承担着信息发布和传播功能,必须确保该塔在强风和地震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振动和破坏。因此,广州塔有必要实施振动控制系统。广州塔振动控制系统采用主塔主被动复合的质量调谐控制系统(HMD),桅杆结构采
22、用多质量被动调谐控制系统(TMD)。HMD系统由以水箱为质量的TMD系统和坐落在其上的直线电机驱动的AMD系统组成。AMD系统工作时,需要及时得到结构当前状态的反馈信息。因此,广州塔振动控制系统需要一个广州塔振动控制结构状态反馈系统。,33,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传感器子系统实施1.监测对象广州塔振动控制结构状态反馈系统的监测对象包括:主塔结构加速度、主塔结构速度、TMD质量位移、TMD质量加速度、地震、风速风向。其中,地震和风速风向将直接利用广州塔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2.测点布置广州塔振动控制结构状态反馈系统的传感器子系统包括12个加速度传感器、4个速度传
23、感器、4个位移传感器,以及与广州塔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共用的1个地震仪、1个风速仪。传感器共有22个,传感器的总体布置见图8-13。,34,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3.传感器型号(1)加速度传感器桅杆578.2 m处的加速度监测采用日本TML的ARF-100A型加速度传感器,外观见图8-14。其他位置的加速度监测采用日本东京测振的AS-2000S型加速度传感器,外观见图8-15。(2)速度传感器速度监测采用日本东京测振的VSE-11型速度传感器,外观见图8-16。(3)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采用美国Celesco的PT5DC-100-N34-FR-M0P0-C25拉绳式位移
24、传感器,外观见图8-17。,35,36,37,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4.传感器安装及保护(1)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及保护1)安装要求 加速度传感器的底座水平度好,该项目采用可旋转三角支撑底座。加速传感器的感应方向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方向偏差小于1。加速度传感器在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的环境下可耐受雷击且不影响正常工作,防护等级达到IP68标准。,38,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2)安装、测试步骤 制作加速度传感器的底座、金属保护盒和线缆固定环。传感器安装位置精确定位。在选定安装位置打入膨胀螺栓固定底座。将加速度传
25、感器固定在底座上。调整传感器感应方向与核心筒弱轴一致。连接加速度传感器的电源、信号线缆。如有需要,调节加速度传感器的补偿电压。将加速度传感器的金属保护盒固定在底座上。将加速度传感器的线缆(信号线、电源线)从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到相应的数据采集站。安装工作完成后,进行测试工作。用万用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值。用示波器测量振动波形,并用笔记本电脑做数据采集,比对参数,检查是否符合要求。,39,8.3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振动控制监测技术,3)保护措施 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时,保证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感应方向正确无误。安装螺钉时,使用螺纹锁固胶加以锁固,保证加速度传感器及其金属保护盒的安装牢固、可靠。加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新技术 第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