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意见.ppt
《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意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意见.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梁 旭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一、新课程设计理念的建立依据,1、对目前高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问题现行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现状调查,国际比较,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问题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基础性多样化选择性 教育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精细(分化),越来越适合学生
2、。,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上,3、新课程设计的价值追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
3、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4、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领域、科目、模块(学分)、主题 问题领域、科目、模块、主题之间的关系?模块与学分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与必修学分之间的关系?领域考试指什么?(必修1的两个主题: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必修2三个主题: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二、高中物理新课程设计问题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总体感受如何?高中物理在五个负面评
4、价中占四个的原因在哪?,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问题学生感到物理最难学在哪个时期?对我们的教学有怎样的启示?,高中物理新课程设计思路 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结构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三、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及对策,问题 实验省在实施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是什么?,1、教材多样化带来的问题(1)学生负担的加重;(2)对教研活动带来的困难;(3)对考试评价带来的困难。2、完全放开选课带来的问题,广东省05-06学年度第一学段物理开课情况调查表,大家从上表中能够发现什么问题?,海南物理高考,考试范围必考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2 选考(四选
5、2)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选修2-2问题:如何做到等值?,宁夏有很多学生选择2系列,也有等值问题。浙江的对策:全省统一(教材统一,只有侧文和侧理两类,高考模块相同)这是控制教学难度和体现评价公平性的基础,3、教学内容增多带来的学生学习负担加重,4、教学课时不够问题 教师如何应对教学内容增加和教学课时不够?,四、对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问题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怎样产生的?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做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工作:(1)选定了教材对教材选择的说明;(2)编写了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实施指导意见宏观层面;(3)编写了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微观层面。,试图解决的问题1
6、、高中学生应该学哪些内容2、教与学具体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深难度)问题: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是否就是教师教学的要求?(例如重要的科学发现与发展过程,如果是考试要求就成为识记知识了)3、教师的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4、怎样评价教师和学生5、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1、高中物理学科的模块设置与学分分配,看了上面的表,教师们意见最大的肯定是周课时数 关于周课时数的说明:(1)周课时数与学分(模块)有密切关系;(2)表中的周课时数的前提是每周上五天课,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是有一定的弹性。,广东省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周课时情况 第一轮(2004年),91.3,第二轮(2005年),94,观点 学生基础特别好(周六又
7、不能上课)的学校,可开2节或2.5节(与化学隔周开设);一般学校最好是开3节;不要增开到4节高三有一年的复习时间足够,不存在把教学内容前移的问题;学科之间也有平衡问题.合适的课时是需要的,但过多的课时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评价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问题按照上述课程设计:文/理科学生物理学习的量与原来比有何变化?文/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会受到影响?,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功能(从高考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谈起)永远悲壮的勇士杭二中尤雨奇(最后一段)任何生物是无机寒冷的物质世界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悲剧。她
8、是对抗熵增最勇敢、最彻底的战士,她无畏地面对死亡的威胁,沿着衰老和无序的宇宙之流,逆流而上。她的结局注定了她不息的挣扎,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证明她的存在意义,她必须让一朵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转瞬即逝却璀璨夺目的痕迹。她是从外界不断吸收能量而维持动力的机器,尽管抵挡不了必然的老化和磨损,以及最后的破败,她依旧用那逐渐老去的躯体在创造奇迹。,也许宇宙终将在一片热寂中死亡,死亡终将嘲笑生命所作出的所有努力,但在那一刻到来之前,生命未曾停止,时间长河中一切的生生不息的万物,将始终是这个宇宙的骄傲。感受:在幽暗背景下的对生命的礼赞,充满张力;在科学认识基础上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认识,富含深刻。科学影响着哲
9、学,影响着人的价值观。选修3-3的教育功能从知识层面来说,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但从对世界无序与有序,守恒与耗散的认识来说则是不可或缺。,2、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与要求的确定,(1)三维目标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观点:新课程的特色,体现对教学价值的全面追求明确了物理教师该做和值得做的事对教师的高要求(从教书到教人的转化)。知识与技能(掌握知识)1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基本观点和思想。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意识),掌握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3了解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
10、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能力)1经历探究过程,应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2了解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调控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4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5具有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价值取向)1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2参与科技活动,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3具有坚持真理、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4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
11、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5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找错误(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浙江的教学大纲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产生背景:课程目标不够明确,适合课时要求,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主要功能: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内容介绍:“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部分。“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是部分学
12、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可以达到的较高要求;“说明”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观点:既要避免为考而教,又要避免对所学内容都要求掌握,(3)把握教学要求的难点理解教学要求中的行为动词 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问题 为什么行为动词的表述是分为知识、技能与体验三类?三维目标与上述三类对应吗?三维目标与三类对应关系是怎样的?知识与技能(一维)分为两类,过程是体验性,方法是知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体验性。,“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摘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原则1、融合原则。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实现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
13、来,要力求三维目标的融合。2、渐进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都是有层次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3、差异原则。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案例教学目标分析目标的融合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认识(认知)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通过实验测量(技能)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技能)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能根据图象得出(认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体会(情感)“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体验(情感)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
14、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不是认知上的掌握要求)初步认识(认知)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初步了解(认知)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认知,非操作),目标的渐进 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近似处理的思想方法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方法 体会求弹簧弹力做功时通过细分过程化变力为恒力的思想方法并没有提出极限思想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质点)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经历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知道建立物理模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知道矢量与标量(位移与路程)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15、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矢量图表示速度变化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目标的差异(两节有较多物理史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主要是认知目标,行星的运动是认知和情感目标兼有,(5)学习要求(作业目标)的把握问题 学习负担重在何处?课堂?课外作业?实验省的课外作业与以前有两样吗?如何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要求?,对作业本、实验手册编制过程的介绍:编制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作者(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要求根据条目编写由编写教学要求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初审修改由教研室邀请有经验教师内审修改由教育厅邀请高校、中学的审定委员审定。,实验手册按教学顺序分“学生实验”、“课外实验”、“随堂实验
16、”三类编写。“学生实验”是必做的实验(实验操作考查命题范围),着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形成比较规范的实验报告。“课外实验”重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随堂实验”重在对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实验活动进行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使用便于有条件的学校拓展学生实验的内容。,案例作业本被删去的题目例举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则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说明:对运动的描述的转换只要求参考系与物体运
17、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再增加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最小值说明:不要求讨论加速度变化问题,如图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M_,fN_。发展要求: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问题中的摩擦力;不要求判断不在一直线上做相对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问题相对运动趋
18、势,静摩擦更难。,两名学生分别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4-2-6所示。甲图中aF图象与横轴相交,可知当拉力F为某一值时小车加速度a=0,即加了拉力但小车仍没有运动,这说明小车与水平长木板间有力。乙图中a-F图象与纵轴相交,可知当拉力F0时小车加速度,即没有拉力但小车已开始加速运动,这说明长木板的放置情况出了问题:。不要求运用aF图象分析解决问题,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基本观点1、充分认识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时间的限制2、充分认识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个学科3、充分认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4、充分认识初中科学教学的水平起点水平5、充分认识不同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物理 教学 实施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