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doc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et the process speak, and the process is the only way to turn what is said into what is don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 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课时主要介绍我国“母亲河”黄河的概况,主要介绍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地位、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对我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开发治
2、理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二、学习目标定位课程标准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黄河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
3、信息的良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诵、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流域的整体感;感受和理解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以及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重要价值;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对黄河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掌握黄河概况和开发利用。教学难点:对黄河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黄河颂视频、黄河流域的相关地图。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P
4、PT:四大文明古国地图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吗? 生: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印度。师:这些国家从她们产生的地域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河流域)师: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哪几条大河流域?(自然过渡到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话题。)承转:黄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宜人的气候,孕育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也用智慧与最真挚的情感甚至生命,谱写了赞美与保卫母亲河的诗篇和乐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黄河颂。(二)赞美黄河展示ppt:第一篇:赞美黄河 播放视频黄河颂
5、承转:黄河以她的壮观与宏伟气魄感染了 一代又一代人民,现在同学们只是在视频上看,如果亲临黄河,看到她的真实风貌,可能你们也会像古代诗人那样吟诗作画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母亲河。(三)走近黄河展示ppt:第二篇:走近黄河 PPT出示:探究单的问题:1、在地图上描绘出黄河的干流。2、唐代大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她流到了哪个海?3、黄河干流流经了哪些省区?4、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和孟津;两条重要支流:汾河和渭河。5、对照课本P50中国地形图,找找黄河主要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生结合探究单,自主学习有关黄河的概况。 师生互动,反馈探究结果。师
6、:关于黄河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李白有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生:不是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图册找出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 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入渤海。师:黄河的干流自西向东流,和我们中国汉字中的哪个字形状比较接近呢? 生:几字师:对,黄河呈现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型。请同学们用笔描出黄河的干流。 师:那黄河全长多少?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生:54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师:黄河依次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生:师:黄河可分为三个河段,请同学们找出黄河的分段点。以及支流。 生: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黄河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 师:黄河流
7、经的地形分别是什么?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开发与治理黄河展示PPT:第三篇章:开发与治理黄河 生完成P56页练习。(此处有两种方案供王老师参考)方案一:问:结合课文P56,谈谈如何合理开发黄河。 生:发电PPT超想一想: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哪些地段?为什么? 生:上中游交界。师总结:地势的三级阶梯? 生:灌溉 生:旅游问:观察景观图,你发现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什么变化?生答:地上悬河出示地上河示意图师讲解:我国最高的地上河,在河南开封附近一段。此处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有10米以上,而且,河床每年不断在增高。师: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地上河”现象?
8、 生:泥沙沉积。师:泥沙从哪里来的?生1:从上游来。生2:从中游来。师:同学们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呢?生3:我认为从中游来,那里有黄土高原,这种土土质松,河水一冲,都冲到下游去了。生4:我也认为从中游黄土高原上来。因为上游的泥沙大多已沉积成宁夏平原、还有河套平原。师:你分析的有道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中游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有4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中。河床高出两岸河堤之外的平原。 出示动态图片,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师:每年,国家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大堤。但依然存在高度的隐患。 展示PPT: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
9、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每3年就达2次;下游改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师:所以治理黄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治理黄河关键在于什么?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生1:中游植树造林。生2:不乱砍树,砍了也要及时种上。生3:在下游建一个水库,中间拉一张网,把泥沙过滤掉。泥沙还可以用来造房子。师:现在,我国在地上河治沙问题上有了一项新的举措。就是在黄河下游:人工扰沙。出示图片与原理。 解说:人工扰沙实质就是借助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由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水形成的“人造洪峰”河水势能,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同时以人工扰动河床泥沙,实现河床下切,从而最大
10、限度输沙入海。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PPT出示治理后的黄土高原图片。承转:黄河和长江哺育着中华民族,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河历经沧桑,正在渐渐失去她昔日的风采。PPT展示:黄河存在的问题师:黄河除了下游有地上河这一问题之外,还存在断流这一问题,出示断流的漫画以及凌汛的图片,解释这是由于到了三四月份,南北方气温相差大,在几字型中段河水就会结冰,产生凌汛这一现象。师: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黄河还存在着河水污染这一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的母亲河在哭泣。引导学生把目光转向身边的河流状况,实话实说家乡的河流状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作适当补充或引导。(五)关注身边的母亲河师:总的来说,母亲河和家
11、乡河的现状很令人担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长此以往,她们将可能面临枯竭的一天,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作为青少年,不能袖手旁观,坐以待毙。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展示PPT: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三江,我们该怎么做?生讨论: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保护母亲河、家乡河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六)课堂小结利用完善板书的内容进行小结。(七)课后作业为母亲河做一件实事。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
12、方法。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学生分四个小组“地形环境”、“黄河故事”、“诗词歌谣”、“黄河现状”,分别上网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形成文稿,准备参加全班交流。活动结束时,评出一个优胜组,评出一个活动小明
13、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活动时数】一课时 【活动过程】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展示目标,学生明确目标)一、第一篇章 溯源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历史 1.了解黄河的概况。(1)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2)微课展示黄河地理概貌及沿途风光,学生欣赏。 (3)课堂大练兵: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
14、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2.走近黄河的文明。 黄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 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都城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15、、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魏晋均定都洛阳、隋唐均定都长安、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3.教师小结过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二、第二篇章 奔腾篇: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2.说黄河俗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3.谈黄河成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实战演练:课件出示成语河清海晏(yn)、泾渭分明、望洋兴叹、中流砥柱的注释,学生理解应用:考考你: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填空。 4.赏黄
16、河诗文。考考你: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教师学法指导:积累优美诗句,进行专题梳理记忆,加深印象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5. 黄河颂歌(1)诗歌朗诵:黄河赞歌 (2)萨克独奏龙的传人 6.教师小结过渡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三、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17、 黄河的未来。 1.黄河现状(1)展示搜集图片成果。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2.公益广告牌展示,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3.保护母亲河宣言:风雨沧桑,母亲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华夏文明;岁月流觞,母亲河仍将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人类与自然相辅和谐,才会有万物睦邻繁荣昌盛。保护
18、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未来。今天六(2)中队全体同学庄严宣誓:从我做起,积极践行;植绿护绿,珍爱生灵;治理水土,优化环境;抵制污染,倡树文明;奉献青春,不辱任命!四、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五、布置作业
19、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3内容:黄河治理目标:1.初步了解黄河泛滥的历史,感受黄河治理的意义。 2.认识黄河治理的一些基础设施,了解其作用。 3.了解一个黄河治理的故事(大禹治水), 感受治水精神。4.反馈自我,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渗透爱黄河、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教学过程;一、播放保卫黄河导入 倾听录音 谈感受评价:这首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歌曲,说的是哪条河?(黄河)二、了解黄河泛滥的历史 那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学生谈认识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但在漫长的历
20、史长河中,黄河也曾无数次给人类造成灾难,使许多人葬身洪水,无家可归。 下面我们看一组黄河决口的资料图片。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点什么?教师讲述,黄河泛滥曾给沿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们在充分利用好黄河的同时,时刻警惕它可能会造成的汛情。三、了解黄河治理知识为了治理黄河我们都作了哪些工作呢?(给学生适当空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黄河治理课件 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生谈想法 师:(评价学生发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修缮了许多基础设施,使黄河治理逐步走向了科学化、现代化。在黄河治理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都知道什么?(进入第四环节)四、了解大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社会 母亲河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