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指导.ppt
《文言文翻译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指导.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为辅,文从字顺-调补贯,1,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一: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凡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译:赵惠文
2、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着勇气在诸侯各国闻名。,2.得楚和氏璧。,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人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器物名,翻译下列句子:,3.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朝代名,留,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数量词,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
3、词,皆保留不动。,二: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夫战,勇气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结构助词),(调节音节的词),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却能够和世事转变(自己的想法)。,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发语词,删去,助词,表提顿,删去,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2007全国卷1),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4.一夫不
4、耕,或受之饥,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音节助词,删去,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三: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吾闻而愈悲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知不及大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悲痛、悲伤),(游水),(智慧),(振翅),翻译下列句子:,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通“剃”,词类活用,形作动,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
5、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007浙江卷),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换,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007浙江卷),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四:调,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甚矣,汝之不惠!,译:你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6、(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文言文特殊句式,睇少啲电视啦 你行先,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2、设题方式: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 2)、主谓倒装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一、宾语前置,(动宾倒装),(介宾倒装),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1、“大王来何操?”2、“何以战?”3、沛公安在?,(动宾倒装
7、),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莫能御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不知句读,不解惑,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二、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于蓝取之,于蓝青,以桑树之,三、主谓倒装(强调谓语)。(1)甚矣,汝之不惠!(2)快哉此风!(风赋)
8、,四、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马之千里者。(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以“之”或“者”作标志。,翻译下列句子:,1.拜送书于廷,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浑浊的外物的(玷污)呢?,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呢!,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句,者,也者也。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二、判断句,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乃/即/则也 为。,(1)
9、相如素贱人。(2)刘备天下枭雄。(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我为赵将。,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二、被动句,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五:补,客从外来,与坐谈。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10、再而衰,三而竭。以筒水灌之,始出。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判断词、介词、量词等),29,三、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
11、去。,之,公,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省略句()A、项伯杀人,臣活之。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客从外来,与坐谈。D、以筒水灌之,始出。,2、以下省略句中,不同类的是()A、以为桂林、象郡。B、聚之咸阳。C、竖子不足与谋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翻译下列句子:,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省略主语:侯嬴,3.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12、。,省略谓语:赂,省略兼语:之,他,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省略宾语:之,他,补,5.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省略宾语:之,代纸,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翻译下列句子:,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译: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翻译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