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空灵与充实.ppt
《文艺的空灵与充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的空灵与充实.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灵与充实,虚与实,文艺的,山东沂源一中 郑学,宗白华(1897一1986)字伯华,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哲学家、美学家、诗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
2、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自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奔马图,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春酒。唐时酒名多带一“春”字。唐国史补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xing)阳之土窟春,富乎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茆即茅字。修竹美竹。眠琴句弹琴人眠于绿荫之下。人淡句古人以菊象征淡泊自持者的神志。书之句书:书写。之:此。岁华:年华、时光。其曰句其:语助词。可
3、读:可诵读。译文我斟上一杯玉壶里的美酒,来欣赏这绵绵的春雨。伴我的是知心的友人,还有那茅屋四周的修竹。雨过天晴,白云飘散,山鸟在枝头叫着、追逐伴侣。我让七弦琴伴着我,躺在绿荫下,望着高峰上挂下的瀑布。花无声地落着,人象菊花一样的淡泊自处。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写来一定是可读的好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解说“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不是浮滑的;通过诗语中所表露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这一品,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佳士”们“赏雨”的典雅情境。人有赏雨的闲情,在古人来说,确乎算得有雅兴。而论赏雨的人,是佳士;论赏雨的地方,是修竹掩映的茅屋;
4、论赏雨的举动,是玉壶美酒自斟酌。统治阶级士大夫们的所谓“雅”,的确被作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中四句仍是描绘典雅的情境的。小雨初晴,白云冉冉地飘动,鸟儿在枝头追逐,人却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不用说,这境地是幽雅的,人也是所谓雅士。末四句说,雅士对良辰美景淡泊如菊,因而他的诗写来也典雅可读。总观全品,可知司空图把典雅与淡泊联系在一起,以为典雅必然淡泊。如果典雅而不淡泊,他认为,那便不免浮薄、卑俗。显然,这与作者一味宣扬逃避现实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我们认为,典雅而淡泊的作品固然是有的;但典雅而不淡泊的作品也是有的。如刘勰就指出:“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文心雕龙诠赋)“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这就可以看出
5、,认为典雅而必然淡泊,是司空图的颇不全面的看法。论文学作品的雅不雅,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司空图在这里所谈的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式的有隐逸风味的雅,是帮闲文人心目的中的雅。如果我们今天也要谈雅,我想这雅总该雅得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好。,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注释素处句素处:素常自处。默:静默无言。按:素常以静默自处,养生知足,这是道家平日修养的要求。妙机句机:心灵。微:微妙。这句是说:心灵感触事物多么微妙。太和太和之气。古人说阴阳中和,使万物各得其所的气,叫太和之气。独鹤句古人
6、把鹤当作仙物,以为它可以载人入仙境。这里说与鹤同飞,即与独鹤一同遨游天外的意思。惠风温和的风。王羲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苒苒一本作“荏苒”,微风吹拂的样子。荏苒,读ren ran。阅音句阅:即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修篁:美的竹林。这句是说:门前有风竹之声。美曰句曰:语助词。这句说:载美而归。也就是得到了足够的美的享受的意思。遇之两句匪:不。匪深,不深。无心而遇,所以说“遇之匪深。”即:就、接近。稀:少。这两句是说:静默自守的人,无心追求什么;纵或有意追求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两句皆形容恬淡自足的心境。脱有两句脱:假若。违:违背。这两句是说:若有形迹可求,刚一把握
7、,便觉得这太执着了。两句仍是形容淡泊自足的心境。,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二十四诗品*冲淡,译文冲淡的人,常常默无一言,心灵却多么微妙。他吮吸着太和之气,与独鹤一道在太空中任竟逍遥。温和的春风掀动着衣襟,又轻轻地拂过门前的竹梢,余韵袅袅多么冲淡的境界啊!如能把这境界载入诗篇,那该多么好!他淡漠地对待一切,淡得没有什么痕迹可供寻找。倘一动追求之念,顷刻间,又觉得这有违自己的初心了。,解说 有些诗,用朴素的语言说出那种自求闲适的恬静的思想感情,说得自然而有情味。对这种诗,人们往往以“冲淡”一词,来概括地指明它的风格上的特色。这一品的开头两句:“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可以说是作者对写冲淡的诗的人所提出的
8、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这两句话,说诗人平素应该静默自处,而微微地透露一点心思。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论调。中间六句都是一些比喻,用意在于表现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你听他说吧,饮太和之气,阴阳中和,心里没有一点疙瘩,多么冲淡!与独鹤同飞,跟尘世无争,心里没有得失的烦恼,多么冲淡!让和风掀动着衣襟,听门前风过竹梢的余韵,多么恬静、安乐!末尾四句,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境的直接说明。不忮不求,对一切以淡漠的态度,来领略它的静趣,这就叫“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淡特色的诗。他说,
9、淡要淡得不着迹象,一着迹象,就淡得不自然了。冲淡的诗,总是要写得自然、平易才好,否则便显不出冲淡的特色来。这可以说是作者对“冲淡”风格特点的深刻体会。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虽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苕溪渔隐丛话引龟山语录说:“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也。”张戒、胡仔等人对陶渊明的评论,并不是无可非议的(因无关正题,我们不拟解释了)。这里只是表明,他们对“冲淡”风格特色的体会,与司空图的说明是一致的。司空图说的冲淡风格是与隐逸情味分不开的,这与我们的时代风格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 空灵 充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