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ppt
《花卉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卉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花卉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一、花卉的观赏价值,1、花卉的概念,花卉(flowers)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的花卉除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的花卉等同于(ornamental plants),2、花卉主要供观赏的部位,(1)观花:花色、花形、花香、花的大小、数目等(2)观叶:叶色、叶型、叶的大小、着生方式等(3)观果:果实形状、颜色等(4)赏枝干:枝、干的风姿、色泽等(5)观根:根的种类、长度、多少(6)观型:整个植物的姿态和形状,3、花卉的观赏价值,(1)色(2)形(3)香(4)韵(5)姿(6)势(7)趣,1、花色是最
2、重要的观赏性状,培育不同花色品种是观赏植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二、花卉的主要观赏性状,除与花色素的种类有关外,与花色素浓度、花瓣内部和表面构造、表皮细胞形状、细胞内pH值、分子堆积作用、鳌合作用,花色的产生,花色的产生,花的颜色主要是由四大类色素决定的叶绿素、类黄酮(Flavonoids)、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和生物碱类色素(Alkaloid)(1)生物碱类-甜菜素(betalains)是三者中最不丰富的一种,产生各种象牙色、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花色的产生,(2)类胡萝卜素,脂溶,存在于质体中,在一些花卉中产生多种黄色,类胡萝卜素和红色或洋红花色素苷一起在菊花和玫瑰等花卉中产生
3、橙/红,青铜色和褐色。(3)类黄酮是色素中常见的,存在于许多植物中,产生黄色-红色-兰色一系列颜色。类黄酮水溶,存在于液泡中。颜色从浅黄到深黄。(4)花青素是色素中常见的,种类多,可使花产生各种鲜艳颜色。天然的花青素包括天竺葵素(砖红色)、花青素(红色)、花翠素(蓝色)、报春花色素等。存在于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控制类黄酮合成的基因:(1)控制类黄酮合成单个步骤的基因(2)与类黄酮修饰有关的基因(3)开关全部或部分合成途径的调节基因(4)影响类黄酮浓度的基因(5)与花朵结构有关的基因(6)影响花色的基因和因子(7)控制花瓣毛、乳突、素素细胞的形状和分布、角质 层类型等基因,色素的合成是受多基
4、因控制的。,2、株型,(1)株型:株高,枝条指向、枝叶着生状态等,3、叶片的形状和颜色,4、花型,花序的类型,花的着生状态和花的形状,5、花的香气,香气是花卉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是由各种各样化合物形成的,至1993年,已在60个科的植物中鉴定出700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脂肪酸衍生物和萜类化合物 手培兰蕊两三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碟飞来。余同麓,紫丁香鲜花香气化学成分,大香叶烯-D(22.37%)、-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石竹烯(7.56%)、-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胡椒烯(2.70%)
5、、-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蒎烯(1.39%)、丁香醇A(1.03%)、-草烯(1.03%)等48种化合物。,白丁香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香气化学成分,丁香醛AD、丁香醇AD、-蒎烯、桧烯、-蒎烯、月桂烯、柠檬烯、桉树脑、顺式罗勒烯、苯甲醛、异松油烯、芳樟醇、苯乙醛、-松油醇、对甲氧基茴香醚、茴香醛、(Z,E)-金合欢烯、(E,E)-金合欢烯等39种化合物,巴巴拉百合花的天然香气成分,:萜二烯59.43%;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0.10%;R-4-甲基-1-1-甲
6、基乙基-3-环己烯-1-醇4.32%;3-异丙烯基-5,5-二甲基环己烯4.05%;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酯3.52%;+-萜品醇p-薄荷-1-酮-8-醇2.22%;-月桂烯1.08%.以上7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4.72%.,S-芳樟醇合成酶,6、花的大小和数目,(1)花的大小和数目是花卉成品等级分类的重要指标,培育花大重瓣性强的花卉新品种是观赏植物育种的重要目标,(2)花的大小是数量性状,花的大小是数量性状,遗传力低,受栽培方法、生长调节剂和环境条件影响大,(3)花朵的数目与种类密切相关,花朵的数目与种类密切相关,同时受到环境和栽培等条件的影响,GA3处理对三
7、色堇观赏性状的影响,(4)花的大小和数目与倍性有关,染色体加倍后,花径变大,数目变少,7、彩斑,指植物的花、叶、果实、枝干等部位有异色斑点或条纹称为彩斑。,三、主要观赏形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一)花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性状,不同植物花色的遗传模式不同1、红掌,(1)红掌栽培品种苞片传统的5种基本色系为:橙色系、珊瑚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白色系。(2)传统的5个基本色系由两种类型的花青素的浓度及其比例决定,这两种类型的花青素分别为cyanidin 3-rutinoside和pelargonidin 3-rutinoside。,花色的遗传控制,(3)两主效基因M和O决定5个基本色的表达。(4)基因M控
8、制cyanidin 3-rutinoside的合成,而基因O则控制pelargonidin 3-rutinoside的合成。(5)隐性纯合基因型oo对基因M具有隐性上位作用;(6)基因型M-O-对应红色组的两个色系(红色系和粉色系),基因型mmO-对应橙色组的两个色系(橙色系和珊瑚色系),而基因型oo对应白色系。(7)苞片颜色深度由等位基因M与等位基因O间的剂量效应决定。(8)绿色系是由于苞片中含叶绿素而无花青素造成的。,(9)在基因O存在时,控制绿色的基因的表达被遮盖,表现其辅助基因作用。这时,苞片细胞中同时含花青素和叶绿素。(10)当控制绿色的基因和基因O、基因M同时存在时,苞片表现为棕色
9、系。(11)紫色系受基因位点P控制,当基因M和基因O存在时而基因位点基因型为纯合隐性pp时,苞片表现为紫色系。,2、兰花,兰花(Cattleya and Paphiopedilum)的紫色是由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 C-R-ccR-C-rr ccrr,IN Dendrobium,有四对基因控制紫色的形成ccrrppkk 在不同花部位完全或部分抑制花色的形成当cc或 rr存在时抑制整个花,可能还包括叶鞘颜色的产生在C-K-存在时,pp抑制萼片和侧花瓣以及唇瓣外围的颜色在C-R-存在时,pp和kk是花的颜色成为浅白色,香石竹的花色是由6个基因控制的,其中3个基因决定花色的有无,另3个基因决定花色的
10、浓淡。花色素量的基因 紫花地丁花:aaBB(白色),AAbb(浅蓝紫色),AaBb(蓝紫色),AABb,AABB(深蓝紫色)四倍体金鱼草花色由EI基因控制,数目越多,颜色越淡,花色素分布基因,藏报春:控制花色分布不均的基因有J,D,G,J基因是花色素生成活跃的基因,有J基因时花呈红色,但中心部位呈粉红色;D,G是抑制花青素合成的基因,D对花瓣周边抑制作用强,而G对中心部位抑制作用强.,助色素基因,助色素多为类黄酮家族成员,本身几乎物色,但与花青素形成复合物后产生蓝色不同植物助色基因不同,花色基因的克隆,Figure 2.Flower-color modification of anti-f3h
11、 transgenic carnation.a.Flower of control,non-transformed cv.Eilat.b-d.Flowers of cv.Eilat transformed with antisense f3h(transgenic lines F3H-33,F3H-11,F3H-14,respectively).e.Anthers of control(right)and transgenicF3H-14(left)flowers.f.Complementation of F3H suppression in the petals of line F3H-11
12、,by feeding with(right)or without(left)dihydroquercetin,不同花色杂交的显隐性,在不同花色杂交时,色花显性,白色隐性;色花杂交时,紫色花显性,红花是隐性;紫色花与蓝色花杂交时,蓝色花是显性,紫色花是隐性。,胡萝卜素花色遗传(菊花),Teynor等(1989)认为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是由一个显性抑制基因控制Hattori(1991)的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素的遗传有3种模式:由一个杂合显性抑制基因控制无显性抑制基因由杂合显性抑制基因和杂合显性基因共同控制。,非洲菊品种间杂交主要观赏性状在F1代的遗传表现(李绅崇,2007),以14个切花非洲菊品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花卉 主要 观赏 性状 遗传 研究进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