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原油净化.ppt
《第五章原油净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原油净化.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原油净化,第五章 原油净化,原油净化的目的油井产物:原油、天然气、水、盐、泥砂等。其危害为:水增大了油井采出液的体积流量,降低了设备和管道的有效利用率;增大了管道输送中的动力和热力消耗;引起金属管道和设备的结垢与腐蚀;对炼油加工过程产生影响。,5.1 原油乳状液,原油中水的种类:游离水:常温下短时间内沉降分离 乳化水:很难用沉降法分出。乳化水与原油的混合物称油水乳状液或原油乳状液。一、原油乳状液的类型乳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互溶(或微量互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这种分散物系称为乳状液。,5.1 原油乳状液,“油包水型乳状液W/O”:水以极微小颗粒分散在原油
2、中,水是分散相(内相),油是连续相(外相)。“水包油型乳状液O/W”:油以极小颗粒分散在水中,油是内相、水是外相。二、形成稳定乳状液的必要条件系统中必须存在两种以上互不相容(或微量互溶)的液体;要有强烈的搅动,使一种液体破碎成微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要有乳化剂存在,使微小液滴能稳定地存在于另一种液体中。,5.1 原油乳状液,原油乳状液的生成:原油中含水含有天然的乳化剂 沥青质,胶质,环烷酸,脂肪酸,氮和硫的有机物,石蜡,粘土,石粒等。亲油憎水,一般生成w/o型原油乳状液。流动时析出的气体及管件、设备的搅动。,5.1 原油乳状液,三、原油乳状液的性质分散度: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程度,用内
3、相颗粒平 均直径的倒数表示。粘度:原油粘度越大,乳状液粘度愈大;与含水率有复杂的关系。密度:原油含水含盐后,密度显著增大电学性质: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介电系数:水80,油2,5.1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和老化稳定性:乳状液不被破坏,抗油水分层的能力。老化:原油乳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逐渐稳定的性质。影响因素:分散度越高和原油粘度越大,稳定性好乳化剂类型和保护膜的性质:第一类,低分子有机物,脂肪酸、环烷酸、低分子胶质,界面保护膜强度低,稳定性低。第二类,高分子有机物,如沥青、沥青质等,凝胶状界面膜,第三类,粘土、砂粒、高熔点石蜡(C7080)固体乳化剂,机械强度高,乳状液稳定性好。,5.1 原
4、油乳状液,内相颗粒表面带电温度,温度增高,稳定性下降水的PH值,PH值增加,稳定性变差时间,随时间推移变得更稳定,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脱除游离水和乳化水,主要解决脱乳化水问题。乳状液的破坏称破乳。破乳过程:分散水滴相互靠近、碰撞、界面膜破裂、水滴合并、沉降分离。原油脱水方法:注入化学破乳剂、重力沉降脱水、利用离心力脱水、利用亲水固体表面使乳化水粗粒化脱水、电脱水等。,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一、原油热化学脱水将含水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原油中加入适量的破乳剂。目的: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乳状液类型,破坏乳状液稳定性,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1.破乳剂的分类和筛选按分子结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
5、子型:溶于水时能电离形成离子非离子型: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水溶性、油溶性和部分溶于油的混合溶性三类。针对性强,使用时必须进行筛选。,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2.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机理表面活性作用 破乳剂是高效能的表面活性物质,易吸附于油水界面,降低界面膜的表面自由能,致使形成的“/型”乳状液不稳定,界面膜在外力作用下极易破裂,水突破界面膜进入外相,从而油水分离。反相作用 采用亲水性的乳化剂将“/型”转化为“/型”(具有不稳定性)。,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润湿”和“渗透”作用 溶解吸附在油水界面的天然乳化剂;降低原油的粘度;透过薄膜与水饱和,形成亲水的吸附层。有利于水滴碰撞合并、沉降。反离
6、子作用 离子型破乳剂的特性。原油乳状液中的水滴表面吸附一部分正离子而带正电,互相排斥难于合并。离子型破乳剂中和水滴的正电荷,静电斥力减弱,破坏受同性电保护的界面膜。,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3.热化学脱水流程1分离缓冲罐 2电加热炉 3静电脱水器 4缓冲罐,必须有破乳剂加入地点和油水分离容器。,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二、重力沉降脱水 气油比较大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进行;气油比较小或基本不含气时,在沉降罐中进行脱水。1沉降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沉降罐的工作过程a油水混合物由入口管经配液管流入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b水洗 油水混合物向上通过水层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原油中的游离水、破乳后粒
7、径较大的水滴、盐类和亲水固体杂质并入水层。水洗过程至油水界面处终止。,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c.沉降 由于部分水从原油中分出,导致原油从油水界面处沿罐截面向上流动的速度减慢,为原油中较小粒径水滴的沉降创造了有利条件。d.油、水流出经沉降分离后的原油由中心集油槽和原油排出管流出沉降罐。污水经虹吸管由排水管排出。,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2.沉降罐工作效率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因素沉降时间 油水混合物在罐内的停留时间,表示沉降罐处理油水混合物的能力;操作温度原油中剩余含水率脱除水中含油率,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三、利用离心力脱水重力沉降法脱水,含水原油在罐内的停留时间
8、长。设备为离心脱水机。离心机的脱水速度远高于重力沉降脱水。应用情况:我国仅用离心法测定原油含水率;西方国家有用于原油脱水或污水除油。,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四、利用亲水固体表面使乳化水粗粒化脱水脱水原理:利用油水对固体物质亲合状况不同来实现油水分离亲水固体物质的性质:1.良好的润湿性;2.能长期使用,对油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对油水性质无有害影响;3.货源充足,价格低廉。原油粗粒化脱水一般不作为独立的脱水工艺,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五、原油电脱水对许多原油,特别是重质、高粘原油,用其它的脱水方法尚不能达到商品原油的含水率的要求,常使用电脱水法。电脱水常作为原油乳状液脱
9、水工艺的最后环节。1.电脱水机理 将原油置于高压直流或交流电场中,由于电场对水滴的作用,削弱了水滴界面膜的强度,促进水滴的碰撞使水滴聚结成粒径较大的水滴,在原油中沉降分离出来。聚结方式:电泳聚结、偶极聚结、振荡聚结。,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1)电泳聚结 把原油乳状液置于通电的两个平行电极中,水滴将向同自身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运动,即带负电荷的水滴向正电极运动,带正电荷的水滴向负极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过程中,水滴受原油的阻力产生拉长变形,削弱了界面膜的机械强度。水滴的大小不等、带电量不同,运动速度也不同。水滴会发生碰撞。削弱的界面膜破裂,水滴合并、增大,沉降。,5.2原油脱水的基
10、本方法,(1)电泳聚结未发生碰撞合并或碰撞合并后还不足以沉降的水滴将运动至与水滴极性相反的电极区附近。水滴在电极区附近聚集,增加了碰撞合并的几率,使原油中大量小水滴主要在电极区附近析出。电泳过程中水滴的碰撞、合并称为电泳聚结。,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2)偶极聚结高压直流或交流电场中,水滴受电场的极化和静电感应,两端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形成诱导偶极。水滴两端同时受正负电极的吸引,水滴上作用的合力为零,水滴拉长变形,界面膜机械强度降低,两端强度最弱。偶极相互吸引多个水滴形成水链,正负,水滴相互碰撞,合并成大水滴,从原油中沉降分离。,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2)偶极聚结 偶极聚结在整个电场
11、中进行。,5.2 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聚结力大小直接影响脱水效果。聚结力与水滴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a/l)4成正比,(a/l)取决与含水率大小;原油含水率小于0.1时,水滴中心距l是水滴直径8倍以上,偶极聚结将不起作用。与电场强度E2成正比。电场强度过高,椭球形水滴两端受电场拉力过大,一个小水滴拉断成两个小水滴,产生“电分散”。,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3)振荡聚结 水滴中常带有酸、碱、盐的各种离子交流电场中电场方向不断改变,水滴内的各种正负离子不断做周期性往复运动,使水滴两端的电荷极性发生相应变化,界面膜受到冲击,强度降低甚至破裂,水滴聚结沉降。这一过程称振荡聚结。水滴愈大,离子对界面
12、膜的冲击作用愈大,振荡聚结的效果愈好。综上所述:交流电场中破乳作用在整个电场范围内进行,直流电场中破乳主要在电极区附近进行。,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交流电场内水滴以偶极聚结、震荡聚结为主;直流电场内水滴以电泳聚结为主,偶极聚结为辅。电法脱水只适宜于油包水型乳状液。原油的导电率很小,乳状液通过极间空间时,电极间电流很小,能建立起脱水所需的电场强度。水包油型乳状液通过极间空间时,由于带有酸碱盐等离子的水是良导体,导致极间电压下降,电流猛增,产生电击穿现象。含水率较高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电法脱水也易产生电击穿现象。一般进入电脱水器的原油含水率低于30。,5.2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2.交直流电场脱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原油 净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