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基本概念.ppt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据库技术,主讲教师:赵晓瑜 工程技术系 2011年2月,数据库技术,1、课程作用,课程重要性:没有数据库,就不可能有管理系统。对于任何一个管理系统而言,数据库是它所必备的。2、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勤动脑+多动手!,第1章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 数据库基本概念,1.2 关系数据库设计,1.3 数据库应用系统,1.4 MySQL概述,学习目标,对数据库技术的功能及实际应用有个整体认识;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常用术语及基本概念(Data、DB、DBMS、DBS等)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MYSQL的安装和配置,思考:什么是数据库,对数据库“想当然”的理解:数据库应该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2、那么什么是“数据”呢?,1.1 数据库基本概念,1.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DB)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些数据存在一定的关联,并按一定的格式存放在计算机上。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这种集合具有如下特点:最小的冗余度 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独立性高 统一管理和控制,1.1.1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1.1 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记为DBMS)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它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数据,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DBMS应提供如下功能:(1)数据
3、定义功能 用户通过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它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 用户可以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操纵数据,实现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如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1.1 数据库基本概念,(3)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功能 保证用户输入的数据应满足相应的约束条件。(4)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功能 保证只有赋予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功能 使多个应用程序可在同一时刻并发地访问数据库的数据。(6)数据库系统的故障恢复功能 使数据库运行出现故障时进
4、行数据库恢复,以保证数据库可靠运行。(7)在网络环境下访问数据库的功能。(8)方便、有效地存取数据库信息的接口和工具。,1.1.1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程人员通过程序开发工具与数据库的接口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通过提供的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管理。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记为DBS)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加上支撑它们的硬件、软件平台和与数据库有关的人员构成。图1.1描述了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图1.1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1.1.1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Data)“数据”是一个多义词,分为有意义的数据和
5、无意义的字节数据硬盘可存储30G数据把U盘数据拷到硬盘去学生信息表中的数据实验结果表中的数据 因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指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从广义上讲,数据不仅包含数字,还包括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补充知识,1、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人力手工整理存储数据 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文件系统阶段使用磁盘文件来存储数据,补充知识,特点是: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
6、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共享性差、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部有结构。数据库系统阶段 关系型数据库 特点:数据结构化 在描述数据时不仅描述数据本身,还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 数据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这不仅大大减小了数据的冗余度、节约存储空间、减少存取时间,而且可以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和不一致性。,补充知识,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时,应用程序不用改变。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应用程序不用改变。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对系统中的用户是共享资源。计算机的共享一般是并发的,即多个用户可
7、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控制保护功能。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控制数据库恢复(recovery)并发(concurrency)控制,补充知识,2、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集中式系统 DBMS和应用程序以及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软件等都运行在一台宿主计算机上,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在宿主计算机中进行。宿主计算机一般是大型机、中型机或小型机。应用程序和DBMS之间通过操作系统管理的共享内存或应用任务区来进行通信,DBMS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来访问数据库。终端通常是非智能的,本身
8、没有处理能力。集中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具有集中的安全控制,以及处理大量数据和支持大量并发用户的能力。集中系统的主要缺点是:购买和维持这样的系统一次性投资太大,并且不适合分布处理。个人计算机系统 与大型系统不同,通常个人计算机(微机)上的DBMS功能和数据库应用功能是结合在一个应用程序中的,这类DBMS(如FoxPro、Acssce)的功能灵活,系统结构简洁,运行速度快,但这类DBMS的数据共享性、安全性、完整性等控制功能比较薄弱。,补充知识,客户/服务器系统 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记为C/S)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处理任务被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运行在客户端,另一部分运行
9、在服务器端。客户端负责应用处理,数据库服务器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模型中,客户机上都必须安装应用程序和工具,使客户端过于庞大、负担太重,而且系统安装、维护、升级和发布困难,从而影响效率。分布式系统 一个分布式数据系统由一个逻辑数据库组成,整个逻辑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在分布于网络中的多个结点上的物理数据库中。在当今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服务器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系统中存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时就形成了分布系统。浏览器/服务器系统 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系统称为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10、简记为B/S)系统。,补充知识,3、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 从DBMS方面考虑,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DBMS内部的系统结构。模式(schema)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DBMS提供描述语言(模式DDL)来严格定义模式。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11、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所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数据库中其余数据是不可见的。DBMS提供子模式描述语言(子模式DDL)来严格定义子模式。,补充知识,内模式(internal shcema)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storage shc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内模式DDL,或者存储模式DDL)来严格定义内模式。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射 三级模式间有两种映射:模式/外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模式/外模式映射定义某个外模式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而无需改动外模式,从而保证了数据
12、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射定义内模式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内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而无需改动模式,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补充知识,4、数据模型及其组成要素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根据数据模型建立的,因而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数据模型通常都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个要素组成。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研究数据元素之间的组织形式、存储形式以及数据操作等。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按照其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例如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关系结构的数据模型分别命名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补充知识,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用于描
13、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储存规则,用以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关键,它的3个要素完整地描述了一个数据模型。,1.1.2 数据模型,1.1.2.数据模型的种类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数据库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以及实体间的联
14、系是层次模型的主要特征。层次模型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任何一个给定的记录值(也称为实体)只有按照其路径查看时,才能显出它的全部意义。没有一个子记录值能够脱离双亲记录值而独立存在。,图1.2 按层次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1.1.2 数据模型,网状模型 每一个数据用一个节点表示,每个节点与其他节点都有联系,这样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节点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在网状模型中,一个子结点可以有多个父结点,在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联系。图1.3为按网状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图1.3 按网状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1.1.2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在用户观点下的逻辑结构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一张二
15、维表称为一个关系(relation)。表格中的一行称为一个记录,一列称为一个字段,每列的标题称为字段名。如果给每个关系表取一个名字,则有n个字段的关系表的结构可表示为:关系表名(字段名1,字段名n),通常把关系表的结构称为关系模式。,1.1.2 数据模型,在关系表中,如果一个字段或几个字段组合的值可唯一标志其对应记录,则称该字段或字段组合为码。有时一个表可能有多个码,如表A.4中,姓名不允许重名,则“学号”、“姓名”均是学生信息表码。对于每一个关系表通常可指定一个码为“主码”,在关系模式中,一般用下横线标出主码。按关系模型组织的数据表达方式简洁、直观,插入、删除、修改操作方便,而按层次、网状模
16、型组织的数据表达方式复杂,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复杂。因此,关系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MySQL是支持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1.2 关系数据库设计,1.2.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起着关键作用。数据库的结构特性是静态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变动。数据库的行为结构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是指数据查询和统计、事物处理及表报处理等。,1.2 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可以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调查用户需求的
17、具体步骤是:调查使用该系统的组织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部门组成、部门职责、部门人员等,了解使用组织的各个信息。调查使用系统的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包括各部门使用该系统的业务流程、业务数据、以及业务功能等,了解各部门的业务相关信息。,1.2 关系数据库设计,在熟悉了各部门组织及业务情况后,协助用户明确对该系统的各种功能的需要,包括需要的数据要求、对数据的处理要求、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要求等,从而与客户达成共识。确定该系统的最终功能。这是需求分析的最后一步,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最终要求客户需要分析人员确定系统的功能,具体确定当前阶段系统应该完成的功能,以及后期系统扩展需要完成的功能。,1.2 关系数据库设
18、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一般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化为选定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使其在功能、性能、完整性约束、一致性和可扩充性等方面均满足用户的需求。,1.2 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步进行:(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数据存放方法和存储结构 具体的关系模式存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选择:一是索引方法,一是聚簇方法,一是HASH方法。(2)评价所确定的物理结构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实施阶段的任务是
19、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试运行。,1.2 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1.2 关系数据库设计,补充知识,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例如:酒店里,一名客人、一名前台服务员、一名前台主管等都是实体,同样,前台主管与前台服务员之间的联系称为实体。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
20、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若干属性中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称为该实体的码。主码(primary key)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主码。例如,学生号是学生实体的主码,职工号是职工实体的主码。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例如,职工性别的域为(男,女),姓名的域为字母字符串集合,年龄的域为小于150的整数,职工号的域为5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等。,补充知识,实体型(entity type)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系,入学时间)就是一个实体型。实体集(entity set)
21、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例如,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实体集。图书馆的图书也是一个实体集。联系(relationship)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补充知识,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建模,所以概念模型应该能够方便、准确地表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概念。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简记为E-R表示法)。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称为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
22、-R模型。E-R图中各图形的含义及图示见表1-1。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本身也可以有属性。如果一个联系具有属性,则这些属性也要用无向边与该联系连接起来。,补充知识,表1-1 E-R图中各图形的含义,1.2.2 概念结构设计,对于每一个实体集,可指定一个码为主码。如果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用带半圆的矩形框表示属性,用线段连接实体集与属性,当一个属性或属性组合指定为主码时,在实体集与属性的连接线上标记一斜线,则可以用图1.4描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的实体集及每个实体集涉及的属性。,图1.4 学生和课程实体集属性的描述,1.2.2 概念结构设计,1.2.2 概念结构设计,实体集A和实体集之间存在各种关系,通
23、常把这些关系称为“联系”。通常将实体集及实体集联系的图表示为实体(Entity)-联系(Relationship)模型;从分析用户项目涉及的数据对象及数据对象之间的联系出发,到获取E-R图的这一过程称为概念结构设计。联系用菱形表示,通过直线与实体相连。这样构成的图就是E-R图,E-R图就是E-R模型的描述方法。1.一对一的联系(1:1)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与B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B中的一个实体也最多与A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例如,一般情况下,“部门”与“主管”这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的联系,1.2.2 概念结构设计,一对多的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
24、之联系(n0),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例如,“班级”与“学生”这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联系,因为,一个班可有若干学生,反过来,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班。,1.2.2 概念结构设计,3.多对多的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n0),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m0),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例如,“学生”与“课程”这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的联系,因为,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程,反过来,
25、一门课程可被多个学生选修。注意:一对一联系是一对多联系的特例,而一对多联系又是多对多联系的特例。实体型之间的这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联系不仅存在于两个实体型之间,也存在于两个以上的实体型之间。同一个实体集内的各实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1.2.2 概念结构设计,【例1】在选课系统中,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学生的属性主要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等),而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课程的属性主要由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组成,则课程与学生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1.2.2 概念结构设计,【例2】职工实体集内部有领导与被领导的联系。即某职工为部门领导,“领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库 基本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