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ppt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含义:能阻断肾上腺素受体而拮抗NA能递质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对整体动物而言,它们作用强度取决于机体的交感张力。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分类:,第一节 受体阻断药(-adrenoceptor blockers),事先给予受体阻断剂或具有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氯丙嗪),再给Adr,其升压作用会转为降压,此现象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1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2受体阻
2、断药:育亨宾 短效:酚妥拉明、妥拉唑林 长效:酚苄明,受体阻断药,1、2受体阻断药,分 类,一、非选择性受体阻断药,短效类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力较弱(氢键、离子键或范德华力),易于解离,作用温和,维持时间短。由于此类药物与激动药之间有竞争性,又称竞争性受体阻断药。长效类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与受体结合牢固(共价键结合),不易于解离,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大剂量儿茶酚胺也不能竞争受体,又称非竞争性受体阻断药。,短效类酚妥拉明(phentolamine;立其丁,regitine),【体内过程】1、生物利用度低,口服吸收差,口服后30 min疗效达高峰,维持36h;肌肉注射维持3050 min
3、 2、大多以无活性代谢物由尿液排泄。【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1、2受体,对受体无作用。,药理作用,1.血管: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直接血管扩张作用 阻断1受体作用。2.心脏 心脏兴奋,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1)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反射性兴奋心脏。(2)阻断突触前膜2受体,促进前膜释放NA,激动心脏1受体。3.拟胆碱样作用:兴奋胃肠平滑肌。4.组胺样作用:胃酸分泌增加,皮肤潮红。,临床应用,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血栓栓塞性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雷诺病)及冻伤后遗症2.静脉滴注NA外漏,对抗NA缩血管作用酚妥拉明510mg+10ml生理盐水浸润注射。3.诊断、治疗嗜铬
4、细胞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骤发高血压危象以及手术前准备,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占8090%,多为一侧)、交感神经节或其它部位的嗜铬组织,该细胞瘤持续或间歇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低下及代谢紊乱。多数早期发现诊治可治愈,少数凶险。发病率:男女,2050岁多见。该瘤易被重铬酸钾染色,故名。,诊断方法:阻滞实验,疑本病的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发作期,血压稳定而高于170/110mmHg以上。成人:取酚妥拉明5mg,先试用小剂量1mg,开始iv,于初3min内每0.51min测血压一次,以后每12min测血压一次,
5、共测15min。如注射后23min内血压较注射前下降35/25mmHg,并维持在低水平超过35min者为阳性。,4.抗休克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补足血容量)适用于感染性、心源性和神经性休克。机制:1受体兴奋,增加心输出量。受体阻断,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液灌注,改善微循环 降低肺循环阻力,防止肺水肿发生。用药前必需补足血容量,临床应用,5.急性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机制: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脏后负荷,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氧耗降低,心力衰竭减轻。6.药物引起的高血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拟胆碱作用:腹痛,腹泻,呕吐,诱发溃疡;2.扩血管作用:低血压;3.反射性兴奋心脏作
6、用:IV时,心率加快,诱发心律失常或心绞痛。注意事项1.缓慢注射或滴注2.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慎用,妥拉唑林(tolazoline),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均同酚妥拉明。特点是:1.口服吸收慢,排泄快,以注射给药为主2.大部分以原形从尿液排泄。3.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拟胆碱及组胺作用较强),应用少。,长效类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与受体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不易解离,可降低受体对NA的反应性,为非竞争性拮抗。作用与酚妥拉明相似(扩血管),但起效缓慢且作用强大而持久。因其进入体内后其分子中的氯乙胺基必须变成乙撑亚胺基,才能与受体结合,故作用缓慢本品脂溶性高,易积蓄在
7、脂肪组织中,缓慢释放,故作用持久,临床应用,(1)血管痉挛性疾病;(2)休克;(3)嗜铬细胞瘤。(4)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酚妥拉明相似,二、选择性受体阻滞药,(一)选择性1受体阻滞药哌唑嗪(Prazosin)特点:阻断1受体,扩血管降压,临床主要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二)选择性2受体阻滞药育亨宾(Yohimbine)特点:阻断2受体,NA释放增多,实验工具药。,第二节 受体阻断药,(-adrenoceptor blockers),受体阻断药(-adrenoceptor blockers),与NA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竞争受体,从而拮抗型拟肾上腺素作
8、用。为典型的竞争性受体阻断药。非选择性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纳多洛尔 选择性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有内在活性受体阻断药:吲哚洛尔、醋丁洛尔 无内在活性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纳多洛尔,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口服易吸收但生物利用度低。进入血循环后分布到全身各组织,高脂溶性和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分布容积大脂溶性高的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脂溶性低的药物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应用普萘洛尔必须注意剂量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直至最适当的剂量,1.受体阻断作用(1)心血管系统心脏:(-)1R 心率,收缩力,传导 CO,BP,耗氧血管:(-)2R 血管收缩(肝,肾,骨骼 肌,冠状
9、血管)上述作用取决于交感神经张力是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基础。,【药理作用】,血管与血压,短期应用受体阻断药,由于阻断2受体和代偿性交感反射(心脏抑制引起),引起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基本不变。可使肝、肾、骨骼肌、冠脉血流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是受体阻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基础),而心输出量仍明显减少,其机制不明。受体阻断药对正常人影响不明显,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药理作用】,(2)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收缩,呼吸道阻力增加,作用较弱,对正常人无影响对哮喘的病人,可诱发和加重哮喘。哮喘病人禁用。(3)代谢糖原分解与1、2受体激
10、动有关脂肪分解与 3受体激动有关甲亢时抑制T4转变为T3,降低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4)肾素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血管紧张素原,肾素,血管紧张素(An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的释放,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收缩血管,血压升高,促进,【药理作用】,2.内在拟交感活性(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ISA)有些受体阻断药与受体结合后阻断受体,同时对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partial agonistic action),称为内在拟交感活性。具有ISA的受体阻断药特点:1.心脏抑制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
11、用弱2.增加药物剂量或体内儿茶酚胺处于低水平时,可产生心率加速,心输出量增加作用,3.膜稳定作用(membrane stabilizing activity)有些受体阻断药可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与局麻药及奎尼丁样的作用,称膜稳定作用。临床剂量无此作用。4.其他 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眼压(-)房水产生,【药理作用】,(1)心 抑制心脏1-R 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 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2)血管 抑制血管2-R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 肝、骨骼肌、肾血管收缩,冠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3)支气管(-)2-R 支气管痉挛(4)代谢(-)1 2 R 抑制脂肪分解: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
12、化性心脏病的危险 抑制糖原分解:延缓应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的恢复 甲状腺 抑制T4转变为T3(5)肾素(-)肾1 R 肾素分泌,一、-R阻断作用总结,【临床应用】,心律失常:室性和室上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其他 焦虑状态 甲亢 控制心悸、心律失常、激动不安等现象 嗜铬细胞瘤和肥厚性心肌病 偏头痛、肌肉震颤、门脉高压 青光眼 噻吗洛尔 预防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1.心血管反应 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动过缓,与维拉帕米合用应注意(1)加重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2)2.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对支气管哮喘应选择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药3.停药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十一 肾上腺素 受体 阻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