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ppt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须明确的问题:什么是教育经济学?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之前,人们关于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思想在古代已经萌芽。,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中 国管仲孔子墨子孟子,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权修,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孔子(约公元前551-前749)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2、:“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教人耕者其功多”墨子鲁问,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西 方柏拉图,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30
3、-前350年)“如果把算术、量积、称重等方法从生产工艺中拿掉,那剩下的只有猜测了。”智术之师,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古代教育经济思想代表人物,二、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1.配第(政治算术1676)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价值 2.魁奈(经济表1758)构成国家强大要素是人,人本身就是持稳自己财富的第一个创造因素;人的性格、习惯等对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十分重要 3.斯密(国富论1776)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生产要素 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强调人才特别是有才能的企业家的作用 5.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
4、国民体系1841)精神资本和物质资本,教师是生产者 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教育的生产性,人才浪费可惜,国家投资,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在1676年出版的政治算术著作中,首次试图运用数字资料去计算广义教育之成果的货币价值,并从其结果中得出制定经济政策的结论。配第把“技艺”看做一种特别的,除了土地、物的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四个生产要素。配第认为,教育和训练使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出现差别。他对比了海员和农民,认为由于海员所受到的训练,使得在货币价值比值上,令“一个海员实际上等于三个农民”。配第还从人的劳动使人力的货币价值生息这一假
5、设出发,算出英国“有生命的资本”的货币价值。这是第一个力图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本”量的尝试。,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国富论,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萨伊的主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教育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加深,十八九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是资本,它应当产生和劳动的一般报酬没有关系的利息。”认为“不论是谁,只要他凭每年所做的牺牲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才能,他就享受着一
6、种积累的资本,一种财富。虽然它是非物质的,却以专门职业的服务形式,每天同金银相交换,这绝不是虚构的事。”据此,他认为:“政府所创办的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和博物馆等,也对财富的创造有帮助。”,萨伊根据当时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斯密论述的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萨伊特别强调了人才,尤其是有特殊才能的企业家的作用。他认为,生产就是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大要素的配合、协作过程,而这些要素的配合协作是由企业家组织、承担的。因此,企业家对生产发挥着重要的特殊作用。萨伊充分地看到了企业家作为一种特殊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看到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费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
7、st,1789-1846)“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知识是我们最有力的生产动力。”“内在的财货。”“教育作为国家投资。”经济学原理,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的教育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三、马克思恩格斯的
8、教育经济思想1、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及其发展。教育作为一种传播知识、传递思想、培养人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2、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1)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2)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3)教育可以增进劳动者劳动变换的能力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在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3、劳动价值论是计量教育经
9、济效益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为正确的计量教育为国家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经济学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需要教育?如何为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发展教育和运行学校?,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教育经济学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发展问题,阐述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揭示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与经济关系之运行规律,提供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中经济决策与管理技术。,教育经济学研究一般分为宏观、微观、结构和制度四个维度 宏观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同经济增长、教育投资同财政收支的关系。强调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是提高
10、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言,教育投资的增长应该超前。微观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教育单位的办学效率和效益、教育单位的规模经济和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动趋势等问题。结构教育经济学着重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即教育的区域结构问题,人才的区域布局及调整问题,教育资源的内部结构比例,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人才、劳动者以及专业需求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技术以及地区结构的关系问题等。制度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投资、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环境和制度条件问题。它包括教育行业的报酬收入制度、劳动者流动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学校经营与
11、产权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对象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发展问题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学科性质1.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中的一类2.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3.既不是部门经济学,也不是教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4.是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科学,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一、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一)学科萌芽阶段(1920s-1950s末)1.萌芽起点标志:斯特鲁米林(1924)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通过分析劳动者的年龄、工龄和教育程度三个方面对生产发
12、展及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劳动收入与教育费用之比计算教育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净收入。,30,主要贡献1.具体数量化的分析了教育同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关系,论证了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生产 率就越高。说明劳动者学历与提高劳动生产 率呈正比例关系。2.投资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投资一些物的基本建设(如筑水坝、发电站等)所带来的收益快,增长额多。3.最早使用了劳动简化比的计算方法,是教育经济效益数量化,这种计算方法至今仍有使用价值。,2.早期的研究沃尔什人力资本观(1935):把教育投资视为理性行为,比较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现值。20世纪60年代初期,舒尔茨,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运用余数分析法对
13、人力资本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收益率作了实证分析。丹尼森(20世纪60年代初期)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并估算出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中,教育占23%。,研究特征:1.出现论文及专著,且数量不断增加,内容虽包含数量化的计算方法,但未使用“教育经济学”的名称;2.当时的教育经济学主要通过观察在业劳动者来论述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还未更多深入涉及教育规划、结构、财政等问题。,(三)学科初步形成时期(1960s),有关教育经济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虽然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1962年,英国教育经济学家韦泽出版了最早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因此
14、有学者认为此本专著的出版是学科诞生的标志。2.1963年,国际经济学会召开了一次专门讨论教育经济学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于1966年出版了一本具有一定体系结构的教育经济学选集。也有学者认为此选集的出版是学科形成的标志。3.另外,也有观点认为,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一批教育经济学学者和专著,标志西方教育经济学形成。,主要代表人物.舒尔茨(T.W.Schultz)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基人,为西方教育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学科研究基本问题: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基本理论观点: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源泉。教育投资的最大特点是从质
15、的角度衡量,将人的劳动看成教育装备的结果。劳动的教育装备率高,劳动生产率也就高,从而增强创造收入的能力。同时,教育投资是土地、人力、物力资本之外的另一个生产因素。教育经济学的计量方法:为正确解释经济之谜,创立了“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方法”,求得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也称为:“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步骤:计算社会积累的教育总投资;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由教育创造的国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增加的比例。,舒尔茨根据美国1929年-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1929年的国民收入是1500亿美元,1957年的国民收入是3020亿美元,其增长额是1520亿美元。人力的贡献部分1929年为1125亿美元
16、,1957年为2265亿美元。1929年劳动力总人数为4920万人,1957年为6800万人,1929年人均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的人力贡献总额是2287美元。假设1957年劳动力素质仍同1929年一样,劳动力的生产水平没有提高,则1957年6800万劳动力,只应创造1555亿美元。但1957年劳动力的实际贡献是2265亿美元,多出710亿美元。,相关链接,舒尔茨的关门弟子林毅夫,林毅夫经济学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创者,林毅夫与导师舒尔茨及其夫人合影,舒尔茨主要的著作有:由教育形成资本(1960)人力资本的投资(1961)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丹尼森在教育经济效
17、益计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的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被西方教育经济学界称为计算经济效益最细致、深入的一种方法,并在世界上有相当大的影响,被称为增长原因分析之“父”。通过综合计算各级教育程度从业者的平均工资,并与有八年教育程度的从业者平均工资进行数量比较,找出差别;进而分析其他因素与教育因素的间接作用。,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的特点1.把所有可能的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人力、资本、单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变动,并将劳动力教育因素归属在人力当中。2.在计算差别中发现只有五分之三的正规教育会起直接作用,即只有有形教育才会对工资差别具有直接影响。3.在计算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的比重时比较细致,从各级教育程度
18、劳动力出发,不是从经费出发;同时通过平均每年增长比例的相对数来分析问题,而非通过全期绝对数。,4.力图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的全部因素,在分析完教育因素和其他因素后,发现仍有一个较小的余数未得到说明。在经过继续深入分析后,得出另外一个因素在于劳动力知识增长和过去知识积累的应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重占0.59%。丹尼森这种务求详尽和全面的分析方法对学科的数量化研究具有重大影响。,丹尼森的主要著作有: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1960)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九个西方国家的经验(1967)1929-1967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1974)日本经济为什么增长得这样快(1976),.韦泽主要
19、著作 教育费用(1958)教育发展的经济意义(1960)剩余因素和经济增长(1961)教育经济学(1962)(学科形成标志)大英百科全书(教育经济学词目)(1977),韦泽在大英百科全书中,从教育的角度阐述了教育经济学的概念。“教育经济学是关于社会,或就这一整体以及个人在正规教育上的投资与收益的研究;它研究教育上的经济投入和产出的一般特征;教育服务工作(人员)的需要与供给以及对教育进行经济计划时的各种方法。”大英百科全书(教育经济学词目),.布劳格的主要著作 教育经济学书目选注(1966)教育经济学选读()()(1960)(1970)教育经济学导论(1970),选入教育经济学书目选注的书目文献
20、共计2002种。研究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以“代价效益”分析为主线,采用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以需求、供求关系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反对国家干涉,主张尽量让个人自己选择,通过市场来反应人力供需条件。采用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学科初步形成时期的特征:著作:出现了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理论基础专著、评价学科研究成果的著作、较为细致的计算方法的著作及评价以及学科选编书目和资料。研究范围:学科的研究内容有很大拓展,大量涉及教育与规划以及教育与财政等方面的关系。人才:涌现大批教育经济学学者和专家,为学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经济学 形成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