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ppt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ppt(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以微软Office在教育教学中的中高级应用案例为例,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裴纯礼(广东省肇庆市),主要业务兼职,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 委员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 基础教育项目 专家组 委员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委员会 委员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专家委员会 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委员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专家指导委员会 委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编委会 委员北京师范大学 前计算中心 常务副主任欧美同学会 留加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近期教研工作,主持并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
2、纲(初级)的编制工作主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7年“微软Office教学应用案例”专栏http:/=10主持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论坛“北师大裴纯礼教授网络讲坛:MS Office教育教学应用案例”http:/=116,荣誉称号,北京市1993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2001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2005年教育创新标兵,通信地址,电 话:电 子 信 箱:网络 QQ:37722081(Witty)教学服务器:http:/,目录,一、中小学教育的大环境二、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三、基于Office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与思考四、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与思考(保留内容,)五、
3、有感而发附录:典型中、高级应用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的大环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基本情况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与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与培训教材基本情况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与考试基本情况国家级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知识的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理解与体会,统一的课程标准最低要求(要落实到每节课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三个和谐的完整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社会
4、他人和谐和自我和谐多种教学形式讲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习惯就是素质好的校风对人的熏陶和约束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旧课程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比较,旧课程 知识、技能分解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呈现学生倾听、练习、背诵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学生记课堂笔记,新课程矛盾引起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监测、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步骤学生能够进行研究活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基本情况,背景情况必要性内容简介,背景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
5、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目标为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育部师范司20049号文件,2004年12月15日),必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基本内容,分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以教学人员为例,意识与态度,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有效应用教育技术的两个重要作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
6、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关注并尝试应用新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评价与反思,对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包括: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终身学习,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
7、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能在教学中有效管理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
8、,科研与发展,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进行下列合作与交流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社会责任,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健康使用:促进学生
9、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小结,国家标准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水平考试的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与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与培训教材基本情况,背景情况初级培训大纲初级培训教材中级培训大纲与教材小结,背景情况,教育部师范司200525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通知基本依据文件相关培训资源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培训重要依据文件组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
10、训评估和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培训大纲,编制与使用说明培训目标培训的成果形式培训模块指南,编制与使用说明,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教师体验与交流学生学习的过程,分析、总结、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的过程总课时约50学时,培训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培训的成果形式,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模块)的教学设计方案作业文件夹小组学习的记录文档,培训模块指南,模块1 开始培训的准备(4学时)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4学时)模块3 教学媒体的选择(4学时)模块4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一)(2学时)模块5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二)(8学时)模块6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三
11、)(10学时)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2学时)模块8 单元模块的教学设计(7学时)模块9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5学时)模块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2学时),各模块的基本结构,目标任务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举例,初级培训教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何克抗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祝智庭主编,何书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模块1 培训准备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模块3 选择教学用媒体模块4 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块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处理模块6 信息化教学资
12、源的集成与开发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模块8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模块9 体验单元教学设计模块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教学评价,祝书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模块1 培训准备模块2 初识教育技术模块3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模块4 授导型教学的设计模块5 探究型学习设计模块6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模块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块8 成果整理与展示,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初级培训教材,两本教材的详细比较,中级培训大纲与教材,中级培训大纲突出以下几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页课件或网站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中
13、级)何克抗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祝智庭主编,何书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模块1:培训准备(150分钟)模块2:教学前期分析(250分钟)模块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400分钟)模块4:研究性学习的设计(250分钟)模块5: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400分钟)模块6:教学资源集成与整合(450分钟)模块7: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150分钟)模块8: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300分钟)模块9:培训的总结与提高(150分钟),祝书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模块1:走进培训项目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模块3:规划主题单元模块4:设计研究性学习模块5:创建
14、并利用主题资源模块6:设计单元学习评价模块7:实施单元教学过程模块8:展示成果与反思培训项目,小结,初级:基于一堂课含Office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要求(资源)资源的获取、简单处理与一般应用中级:基于一堂课或一个主题单元基本要求(资源)网页课件与主题网站设计与制作不足:常用软件的深层次应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与考试基本情况,编制原则基本结构培训与考试实施计划小结,编制“考试大纲”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基本原则层次性针对性应用性科学性教育技术特色教育艺术,基本原则:基于中、小学某个学科的一堂课的“任务驱动”,在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
15、任务驱动”为指导原则,将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的内容整合于某个学科具体一堂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并在“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中分别设置若干子任务,考察教师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大纲中的上述每个环节都包括下列两个基本内容:“考试内容”(规定了考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考试要求”(界定了相应考试范围的具体要求)结合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使命题具有可操作性、可考性,基本原则(续),考试内容:基于某个学科具体的一堂课程,从上述四个环节考核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方式:采用专用考试平台,考题形式多样化,主观题客观化,时间120分钟。,层
16、次性,对象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存在高中与初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等各种差异要求应分层次层次初级:入门级,跳远能进沙坑,达到劳卫制标准。中级:需要把握住质量与水平,达到等级运动员水平。高级:学科带头人,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平。,针对性,初级普适: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重点:照顾中西部教师,考虑农远第二种模式对应的农村教师;要让月工资只有40元的西部带课教师能继续上岗。要求:从不会,到模仿学会。起点考虑原有的培训基础。内容:具体学科的具体一节课学科特点与学科要求完整的教学流程(考察点)具体的教学情境(一元与多元),应用性,考试是参加考试的教师学习的过程,因此不要求死记硬背针对初级大纲对信息技术与学
17、科整合的要求偏低,而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实际情况,为避免误导,在编写大纲时,注意对考试命题进行下列指导:注重引导、教会和提高参加考试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注重引导和考核教育技术意识、规范和方法,尤其注重引导教师注意操作与应用的规范,并注意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优势,科学性,注意指导命题中把握科学性的三个避免避免犯“教育技术”的错误避免犯“信息技术”的错误避免犯“学科”的错误,科学性,注意指导命题中把握科学性的三个避免避免犯“教育技术”的错误避免犯“信息技术”的错误避免犯“学科”的错误,教育技术特色,注意指导命题中把握教育技术特色的两个避免避免出现纯信息技术的叙述避免
18、出现纯学科知识的叙述命题大纲试图指导凡是能直接用于“信息技术”或“相应学科课程”考试的试题原则上不用努力体现教育技术本色;既不能不用信息技术,也不能为用而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特色,要把握好这个原则,编制者必须既具有比较强的教育技术理论功底,也具有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编制组采用优势互补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来满足这些要求,教育技术特色,例如:长春会议上审查的第一稿就带有过浓的“信息技术”味,许多内容和试题实际上均能直接用于“信息技术”,因此必须进行修改。又如:在这次学科教师最初编制的试题中,则同时出现纯学科和纯信息技术的内容。我们均采用直接删除或修改的方法进行调整。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编写教学文档,尽可能结
19、合学科特色和需求编写大纲和试题。,教育艺术,尽可能采用规范语言和中性语言,避免出现口水话、歧视性语言等,兼顾教师的语言与行为艺术例如对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生的称谓等,基本结构,简介总体要求考试内容,简介,考试性质考试目的组织机构考试形式考试日期考点合格证书其他,总体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
20、、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考试内容,基本知识以“任务驱动”为指导原则,将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的内容整合于教学的下列四个环节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考试内容(续),基础知识,具体条目,培训与考试实施计划,培训计划2006年已开始培训者的试点培训
21、考试计划2006.12开始:九省市(江苏、辽宁、河南、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海南、宁夏)试点考试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35年完成,小结,初级:一堂课教学的全过程资源的准备与应用,Office在课堂中的教学应用均是其重要一环中级:思考:培训和考试都只是最低要求,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高标准要求软件的深层次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国家级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5年100个亿DVD光盘卫星接收与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教室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软件建设):1个亿分学科建设教学课件资源,二、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传统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资源电化教育的硬件与软件
22、资源计算机与网络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传统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平台硬件软件教师的作用,平台,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硬件,桌椅(组织方式,椅子结构)黑板(基本功)演示仪器实验仪器,软件,讲义与教材图书与报刊杂志参考书与参考资料(如何引导:“学会”还是“会学”?)作业与试卷,教师的作用,主体还是主导?让学生“学会”还是让学生“会学”?,电化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平台硬件软件教师的作用与学生的学习,平台,电化教室语音教室电化教育中心,硬件,话筒与耳机录音机与录像机录音带与录像带广播与电视收音机与电视机,软件,教学录音与教学录像教学影片观摩教学录音与录像(农远第1种模式)听力测验录音,教师的作用与学生的
23、学习,如何发挥电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的优势?例:英语学习,计算机与网络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平台硬件软件对教师的新的要求,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机房信息资源中心校园网与因特网,硬件,服务器卫星接收设备教师机与学生机、客户计算机视频投影机与控制台,软件,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因特网信息服务系统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通用与专用)多媒体网络数字教学资源与网络数据库工具程序客户程序,对教师的新的要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熟练用户普及与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普及与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水平,对教师的新的要求(续),立足创新,开展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教学改革(教学设施与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与思想
24、、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结构与内容等)有能力的老师要积极参加研究、设计、开发、建设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实践工作,三、基于Office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与思考,反思1:Office培训与教学应用现状近年与Office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实践反思2:Office与课件开发新思路,反思1:Office培训与教学应用现状,培训内容一般化,导致应用层次低应用操作不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低应用思路未打开,导致应用范围窄潜在功能欠挖掘,导致应用水平低,培训内容一般化,导致应用层次低,普遍处于初级使用层次缺乏对软件深层次应用介绍缺乏对高效率的命令的有效介绍如果把Off
25、ice比喻成一辆小汽车,那大家普遍在推车,还不会开车!,培训内容一般化,导致应用层次低(续),中级层次应用案例介绍稿纸模板语文田字格、英语四线格、五线谱高级层次应用案例介绍问卷调查与自动汇总,应用操作不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低,由于缺乏对“模板”和“样式”的了解和应用,大家在编写Word应用文档(如教案等),无一例外地采用“空白文档”模板,再逐行或逐段设置文本“格式”,而不先设计模板,再调用模板和使用预先设置的样式编制规范统一而富有个性的教学文档,应用操作不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低(续),大家在编制PowerPoint演示文档也是如此,一般从“空白模板”开始,而不是从“系统模板”开始,在逐张插入新幻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学 资源 建设 应用 若干问题 实践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