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口语第二节适应不同教育需要的教育.ppt
《教育口语第二节适应不同教育需要的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口语第二节适应不同教育需要的教育.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适应不同教育需要的教育口语,不同的方法、技巧,满足不同的“育人”需要。教师运用表扬与批评也好,对学生进行暗示、与学生沟通也好,都是为促使学生茁壮、健康地成长。从教育口语满足基本的育人需要的角度来讲,经常使用的教育口语有说服语、启迪语、劝导语和激励语等等。一、说服语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其间充满艰难险阻,也需要教师具有“过关越隘”的气魄和本领。其中,说服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本领。教师必须善于说理,长于说服。掌握与运用说服的言语策略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明确说服的目的 说服学生,要分析问题的根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使他接受,要求他怎样做,这样才能有效地说服学生。(二)了
2、解说服的对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知人,就难以说服人。教师必须 掌握和了解说服对象的情况,对不同的说服对象,采用不同的说 服方式。例如,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自卑的学生,宜语气平 缓,话语婉转,言辞中充满激励、信任和理解;对性格外向而又任性放纵的学生,宜单刀直人,明话实说,说话语气明确,态度坚定,使其感受到话语的力量。针对不同学生,刚柔相济,才能收到说服教育的实效。,掌握与运用说服的言语策略应注意:,(三)端正说服的态度“我说你服,我打你通”,这种居高临下的说服度很难奏效。欲使人心悦诚服,就要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只有与人为善、平等相待、以诚相见,才会表现出诚恳耐心的态度。说服也不能板着面孔,
3、用空洞乏味的说教或成套理论来灌输,而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承受能力、心理状况,和颜悦色,推心置腹,以情感化。端正态度,与人为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耐心才有说服。(四)选择说服的时机 说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境、心境、语境中进行的。因此,说服者要把握情势,随机应变,有时顺水推舟,有时顺事说理,有时顺势成趣,自然贴切,才易为人所接受。一时难以接受意见,说服者可以从长计议,不宜急于求成;一时难以达成共识,可以求同存异,说些宽容体谅的话,给别人留点面子,以待转机。(五)追求说服的心理相容性 说服时还必须注意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学生常会出现紧张、畏惧、戒备、对立、猜疑、逆反等不利于谈话的心理状态。要
4、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你的意见,就必须从说理的内容和情态方面与学生的心理情感交融。淡化动机,可以从闲谈入手,先谈一些非实质性的题外话,或一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良好的谈话气氛,双方心理相容,就容易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二、启迪语,启迪语,是指教师开导引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积极思考,主动发展的教育口语。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上进心强,但由于思想单纯、涉世末深,看问题肤浅,容易片面、偏激,而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也容易迷失方向,陷入苦闷、彷惶、悲观的思想境地,从而影响他们顺利成长。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引导他们探索未知,明白事理,提高他们对经验的升华和对真理的领悟,从而促使他们学会生活
5、,学会学习,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并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运用启迪语要注意:(一)启迪应做到直观生动 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水平,选取学生最易接受的角度 和直观形象的事物,最易调动和开启学生的积极思维。一学期即将结束的一次班会上,当班长公布“出满勤”的十几位同学的名 单时,全班爆发出一片掌声。班主任决定让他们一一登台面对全 班学生发奖品。同时,还让一位经常迟到的同学代班主任发奖 品。这位聪明的学 生领悟到了老师的意图,这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了。这位教师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启迪学生,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唐太宗 李世民是一位善于教育子女的父亲。据 资治通鉴记载,他教 育太子李治的经验,叫做“遇物则诲”
6、。意思是遇到什么事物就 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他看到李治在骑马,便告诫应知马有劳有逸,不能一下子耗尽其力,这样才能经常骑它;他遇到太子在树下休息,便启发他木头依靠线墨才能锯直,而君主必须听从别人 的规劝,才能做好皇帝“遇物则诲”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二)启迪应善于举一反三 启迪语就应当善于举一反三。开导引发,要针对学生的某一问题,摸准学生的思维脉搏,选择好“一”,选择好启迪语的角度和方式,由此及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三”,在不知不觉中受益。例如,列子中有个薛谭学沤的故事。薛谭师从秦国著名歌手秦青,过了一段时间,他自觉艺成,便要辞师而归。秦青在野外设宴为他送行。席间,秦青引吭高歌,
7、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由此翻然悔悟,终身不敢言归。名师秦青很善于启发教育,他明知徒弟学业未成而辞归不对,却不直言,而是设置情景作为教育他的一个实例,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启迪他明白学无止境、应精益求精的道理。(三)启迪应善干春风化雨 教师热情的话语,能使学生体会到温暖和关爱。青年学生喜欢抄录名人闪光的语言以及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警句、佳例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奋进。据此,教师应当时常运用闪光的语言去启迪学生。启迪语要“入耳”、“人 脑”,才能“入心”。(四)启迪应注意理解升华 举一反三的佳例是重要的,然而光靠它们还不够。启迪时用 概括、总结的口语把学生思维上升到理性高度,才能强化对规律和真理的认
8、识。启迪可分为情感启迪和理性启迪。理性启迪是通过分析、说理来启发学生提高认识。它从提高理性认识入手,使学生分辨是非,明白得失,但要防止就事论事,应注意对“事”的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延伸,便事理得以升华,这样才会具有较好的启迪作用。,三、劝导语,劝导语,是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及时给予开导、劝诫和抚慰,以使其消除疑难、走出困境、化解心结的教育口语。学生在成长的历程中,难免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经受各种风雨袭击。这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的造成,无论是由于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未成年的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与开导。劝导语的运用,要求做到:(一)真情感染,助人向善 真情是导向师生间心灵和谐境界的桥梁。学
9、生需要教师用爱心、有情感地去劝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一个人处于矛盾之中,遇到烦恼或苦闷时,是非常需要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的。此刻,强烈的同情心和满怀深情的话语,能使对方动情地向你倾谈,对你产生信任感,将你视为知己。这时你指点迷津,劝人向善,就能奏效。相反,当对方感到你是为难他时,他会在心里筑起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防范劝说。这时再好的道理也不能让他入耳、人心。,(二)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大家熟悉的先进榜样,贴近实在,更有一种真实感和感召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给人以鼓励、教育和鞭策。榜样还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对照的镜子,在与榜样的比照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引起自愧与顿
10、悟。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面典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去影响学生,使激励教育形象化,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样板示范,以激发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欲望。教师这时应注意切合实际而具体地介绍榜样,理性而有分寸地升华榜样,让学生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三)正反激励 激发,可以正面激发,即与激发源的方向一致,叫做“激励法”,也可以从反面激发,即与激发源的方向相反,亦即“激将法”。著名的排球女将孙晋芳少年时在业余体校训练时,时常偷懒,教练多次教育不见效。有一次,教练气愤地嚷道:“看来,你不是打排球的料!”不料,这句话反而刺激了孙晋芳,她不服气,发誓苦练,终于获得了成功。从语言形式上看,教练这句话是训
11、斥,但它所包含的却是教练“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和期望,而且也隐含着教练对学生“能成钢”的准确判断。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这种语言就会成为纯粹的训斥,甚至是辱骂了。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无论是“鼓励”还是“激将”,都能正反适宜,相得益彰。,第三节 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主要包括面对不同性格学生的教育口语,面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以及面对几种特殊类型学生的教育口语。一、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教育口语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老师的语言,其感受理解会有差异,其回应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教育口语。(一)面对性格外向学生的教育口语 性格外向的学生,对
12、语言的反应比较敏感,直觉判断占主导地位,易于接受外部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这类学生谈话,适合采用直陈指令,正面说理的方式,即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讲述道理,或者在讲明道理的前提下直接表扬或批评;或指令、或提醒,语言要简明,语气要肯定。(二)面对性格内向学生的教育口语 性格内向的学生,胆怯、孤僻、多疑,情感含蓄,表现欲望不外露。对语言的回应比较迟缓,一般不善言谈。对这类学生宜采用打通“关节”,诱导启发的言语方式。即教师谈话时要和颜悦色,和蔼亲切,找准影响学生前进的思想障碍,运用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诱导启迪,打通X节。跟这类学生谈话,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讲究技巧,例如选择谈话地点和场合,注意观察
13、学生的反应,恰当使用词语,提问多用商量的语气等。总之,对这类学生,要多给予信任、关怀和激励。,(三)对后进生的教育口语后进生一般是指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落后于一般发展水平的学生。其落后,主要是由其他一些原因,尤其是心理品质方面的原因。对这类学生的谈话教育,主要是品德、意志和情感教育,教师必须特别做到:1.情感突破 后进生意志品质发展中的不成熟和畸形状态,决定了他们在情感上的明显的两极性,从而导致他们在品德修养、学业进步方面的自觉性低、持久性差。教育工作必须从此突破。对后进生,我们应多用积极的教育口语,发现学生的长处,要想方设法地对其进行激励。情感教育的“心”的教育,人情味极浓,具有其他形式的教育
14、所没有的感染作用,能使教育融进学生的意识,并在它的催化下引起后进生内心深处的变化。情感教育口语必须完成的两个任务是:第一要消除“心理防线”。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和自卑是“冷冻的心理防线”,这道防线只有用教师的爱才能融化它。第二要恢复其自信。自信心本身就是一种内驱力,它表现为自我意识的成熟,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懈的热情、持久的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通过谈话,能使学生得到尊重、信任,从而以自信战胜自卑。2.培养意志 后进生由于意志力薄弱,反复性较明显,转化工作是否成功,在于是否培养了他们较强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在谈话教育中,必须采取符合后进生心理特点的方式,调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制定适宜的
15、奋斗目标,并激励他们不断向新的目标挺进,在逛取中培养意志力。总之,对后进生的谈话宜多采取“肯定的评价”的语言策略,不讥笑、不挖苦、不斥责、不说过头话,当宽容的要宽容,该抚慰的要抚慰。,三、面对几种特殊类型学生的教育口语,(一)面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教育口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起来。资料显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中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数不断增多,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的大约为20%左右。青少年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根据其外在表现及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因而与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谈话,也要有的放矢。(1)智力障碍型。这类学生主要是智商较低,难明事理,因此固执
16、己见,具顽不化。对于这类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耐心,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切忌轻视怠慢,挖苦讽刺。(2)家庭障碍型。这类学生往往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或在家里受到过分溺爱。他们由于缺乏应有的亲情或被过分宠爱,从而冷漠敏感,自尊心极强或者极端自私、放肆任性,有盲目排外的倾向,拒绝批评教育。对于前者,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并且多加鼓励和寄以殷切的期望;切忌简单粗暴,挫伤其自尊心。对于后者,应敢于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辅之以疏导教育,切忌畏首畏尾,放任自流。,(一)面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教育口语,(3)人格障碍型。它分为偏执型、强迫型、反社会型三个类型。偏执型的学生,心胸狭隘、敏感多
17、疑、固执死板。对待这类学生,关键是建立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关系,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忌采取疏远、排斥的错误做法。强迫型的学生,苟求完美、机械执拙、强人所难。对待这类学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帮助其正确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切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社会型的学生,自私、冷酷、行为冲动。这是一类非常危险的学生,喜欢到处寻衅滋事,轻则违章违纪,重则犯法犯罪。因此,对这类学生应着重加强责任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要随时注意其言行,及时发现其危险苗头,预防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切忌存在侥幸心理,对其听之任之。(4)综合障碍型。同时符合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的为综合障碍型。在
18、实际工作申,这种综合障碍型的学生也是常见,而且其危害性也具有综合性效应,较某种单一类型障碍更为严重。因此,遇上这类学生,首先应进行多方调查,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切忌不讲科学,盲目蛮干。心理障碍类型不同,对他们谈话的方法也不同,但是都要讲究艺术,具有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遵循信任和疏导的原则。,(二)面对男女交往过密(早恋)学生的教育口语,异性吸引一般开始于青年前期(12一1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女同学交往过密,则会严重扰乱他(她)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成长,轻则分散学习注意力,重则无心向学。对于 这类学生,教师应注意分类分层,富有艺术地进行谈话教育。第一,注意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不可
19、将谈话内容 外泄。第二,注意谈话内容的客观性。谈话前教师要经过充分的了解,掌握确凿的证据,慎下判断,不能将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当作交往过密来处理。第三,对涉入尚浅的要诱导得法,多正面说理,启发诱导,指出交往过密的危害;对涉人较深的要敲警钟,除了明确说明交往过密的一般危害外,还应指出其隐含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险。第四,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发现学生交往过密的苗头后,应多与家长联系。这既可以全面了解情况,又可以争取相互配合。要告诫家长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五,要非常讲究谈话的艺术。除了选择谈话的时机和场合外,还要注意谈话的氛围。要松弛,不要像发生了重大事件那样,以免造成心理压力。一次谈
20、话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快刀斩乱麻,追求立竿见影。谈话中,要对学生进行感情的抚慰,注意不要伤害其纯洁的心灵;谈话后,万万不可当众批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三)面对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口语,非正式群体是指学校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有关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至少有85%的学生有自己的群体归属。从非正式群体与教育的关系角度加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积极型。群体内部目标是上进的,活动内容是健康的,对学校教育抱积极主动的态度,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有利于他们进步的。(2)中间型。群体成员的变化具有从众的特点,有“一呼”而“百应”,尚时兴,随大流。(3)消极型。群体的组织目标与娱乐
21、消遣紧密相连,其活动内容常无积极意义,但未违反班规校纪和道德规范,对学校教育不感兴趣。(4)破坏型。群体的组织目标是反社会、反家庭、反学校的,其活动内容是反法纪反道德的破坏行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能使成员迅速走向堕落,个别“头头”甚至与社会不良分子有联系,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班集体建设都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师必须弄清其成员、数量、类型、特点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然后区别对待。具体来讲,要因势利导,创造条件,让“积极型群体”发挥积极作用;要感情投人,改善关系,让“中间型群体”向“积极型群体”转化;要群策群力,调动各方面力量,疏导、影响“消极型群体”;要
22、多管齐下,多法并用,分化、瓦解“破坏型群体”。对非正式群体的学生谈话,也要非常讲究谈话艺术,要热情鼓励与严正警告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真情感染相结合,集体谈话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真正达到支持、肯定、疏导、影响或分化、瓦解的目的。,第四节 适应不同工作语境的教育口语,任何教育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情景不同,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所必须遵循的说话原则也不相同。一、面向个别的教育口语个别谈话,据其内容功能,可分为接触性谈话、了解性谈话、说服性谈话、劝导性谈话、释疑性谈话、抚慰性谈话、激励性谈话、批评性谈话、预防性谈话等等。据其谈话对象,可分为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的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口语 第二 适应 不同 需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