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分析,题型选择(15)填空(10)名词(判断)(15)简答(30)论述(30),2、4、6章每年都是重点。3、9、10章在5年中有4年是重点。12章在5年中有3年(连续)是重点。5、7、8章在5年中有2年是重点。2005(53+31)84 2006(60+22)82 2007(27+34)61 2008(29+22)51 2009(31+23)54,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学校情境两大重心:
2、学与教注意应用学科;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并非心理学原理中在教育中的应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两个重心:学与教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主体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2.教师主导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3.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核
3、心内容 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实际运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从“殖民地”到完整一、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受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弗洛伊德,程序教学的影响,但未独立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研究更加细致和系统化
4、布鲁纳的教育改革,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布鲁纳,1994)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性,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模拟题】,一、填空:()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教学()和教学()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20世纪60年
5、纪初,()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二、选择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1903 B、1913 C、1914 D、1900()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是间大致为()。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诞生于()年。A.1903 B.1913C.1924 D.1934192
6、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三、名词教学媒体四、简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发展概述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 中学生的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变化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乳儿0-1婴儿1-3幼儿3-6、7童年6、7-11、12少年11、12-14、15青年14、15
7、-25成年25-65老年65-,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初中半成熟、半幼稚(二)青年初期高中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理智的自我意识,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二)关键期,劳伦兹印刻关键期有机体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模拟题】,一、填空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 11、12-14、15 年龄属于()。,二、判断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
8、向两个维度。三、名词心理发展学习准备关键期四、简答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运算,(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万物有灵自我中心认知具体性不可逆、不守恒,(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抽象概念可逆守恒需要具体事物支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形式运算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学习从属于发展依据认知进行教学(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三)最
9、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模拟题】,一、填空皮亚杰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二、选择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斯基 B.布鲁纳C.加涅 D.桑代克,三、判断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四、名词最近发展区五、简答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人格也称个性,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埃里克森,自我同一
10、性(self-identity)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学校、同伴和媒体,鲍姆宁德(BAUMRIND),专制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对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商低、易怒。,放纵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商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成熟的孩子缺乏控制。,民主型 这些父母试图
11、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励、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父母教养方式,2.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3、同辈群体强化物提供社会模式和榜样,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一岁末区分自我、自我的动作、自我的对象三岁左右生理自我成熟。2、社会自我 三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主要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角色中的
12、认识。,3、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的将自我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整合和统一的核心力量。,【模拟题】,一、填空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二、选择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A.7岁 B.3岁C.12岁 D.18岁,三、名词解释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识四、简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
13、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一)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维克斯勒智力测验2、智力的差异两性水平大致相等两性结构存在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创设相应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相应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的掌握学习运用相应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二)性格的差异1、特
14、征差异理智;情绪;意志;态度2、性格的类型特征外倾与内倾;独立与顺从,(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影响学习方式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模拟试题】,一、填空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和()。心理学家一般从()、理智、情绪和意志四个方面来分析性格的特征。,二、选择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A.人格 B.性格C.自我 D.品德个体在解决问题材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认知方式称之为()。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C.辐合
15、型 D.发散型,世界人最著名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1905年编制。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勤量表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三、名词认知方式四、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 联接学习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要点:1、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是由反
16、复经验而引起的。,(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人的学习特点:1、同时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2、以语言为中介3、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学生学习1、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三)我国教育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模拟题】,一、选择学习心理学
17、研究的对象是()A.学生 B.人和动物C.动物 D.儿童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的较大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按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按照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物或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称
18、之为()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动作技能,二、填空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态度五个方面。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学习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率评价和教育意义:1、做中学2、允许犯错误,鼓励从错误中学习3、努力使学生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后果。4、加强合理练习 5、学习应当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条件作用论,(一)经
19、典实验,(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某特定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1、强化增加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正强化;负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的做出某种反
20、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更低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不同于负强化,惩罚的弱点:不能去除不良反应,只能抑制只是消极地限制某些行为,不能指出正确行为惩罚时的那种攻击性态度有时会给被惩罚者提供不好的示范,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变化,惩罚是一种挫折来源。,先教后罚 惩罚只限于知过能改的行为多用剥夺式惩罚,少用乃至不用施予式惩罚要及时惩罚 惩罚原因要讲清楚 允许将功补过,(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20
21、世纪第一次世界性教学改革运动。教材被分为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即时强化和反应,使错误率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程序教学的某些理念。,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计算机模拟加涅的三个系统,期望系统即学习的动机执行控制系统即认知策略,【模拟题】,一、选择题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 B.维果茨基C.赞可夫 D.斯金纳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看见路上垃圾堆便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乌烟瘴气便离开等,这是一种()。A消退
22、作用 B刺激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逃避条件作用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 C、动机律D、效果律,二、填空桑代克提出了(),其基本规律是()、练习律和准备律()提出经典条件反射论,其基本规律有获得与()、刺激泛化与()斯金纳提出()性条件作用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是增强反正概率的手段()指以前受到强化的行为现在不再受到强化,因而这种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它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刺激()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刺激()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23、和()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说和斯金纳的()说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和(),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控制结构包括()与()即动机与认知策略三、判断惩罚与负强化是一回事。惩罚也是一种强化。,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24、,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试误说与顿悟说适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到某个阶段的结果,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发现)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动作、图像和符号方式,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
25、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心理上可以理解,在其能力范围之内。,(2)主观条件:A 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 有积极主动的新旧联系的倾向性;C 积极主动的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三)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过程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
26、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2、先行组织者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
27、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学习知识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3、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是白纸,他们已经形成了各个领域丰富的经验。应当把这些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经验知识。,【模拟题】,一、选择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指导学习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
28、于()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学习 D、掌握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A.指导法 B.讨论法C.发现法 D.接受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二、填空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布鲁纳的()及奥苏伯尔的()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布鲁纳认为
29、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三、判断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四、名词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五、简答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的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六、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及其教育意义,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及其功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
30、能:1、激活 2、指向 3、强化(维持和调整),(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以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后两个是外部动机。三种内驱力的组成是动态的。,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需要:内在、隐蔽,是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
31、联系的外界刺激物),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二)根据动机作用的久暂以及它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三)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表3l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注:“+”表示好或积极,“一”表示坏或消极.,【模拟题】,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
32、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和习得行为没什么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为什么具有某种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二、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教育意义: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所有需要的满足情况。,三、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50%成功率,四、成败归因理论,维纳,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
33、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因素: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先行因素:期待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成败经验的影响,【模拟题】,一、选择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联系,为未来祖国建
34、设作贡献而学习的动机称为()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A.认识动机 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为()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 B.斯金纳C.布鲁纳 D.维纳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二、填空归因理论是从()来阐述行为动机的。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阿特金森把
35、成就动机分为两类:()的动机和()的动机。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类。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三、名词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培养成败经验;改善技能(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直接发生途径: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间接转化途径: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与作业难度也有关系。(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也要使用得当。(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指导学生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模拟题】,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