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PPT.ppt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PPT.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老师:郭启维,中学教育学冲刺班讲义,第九章 德育,在历年考试中,本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所占分值高,除了以选择、填空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外,几乎每年都会考一个论述或案例题,难度较大,要求同学们在理解德育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需要大家重点复习。,一、德育的概念 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二、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例题填空题】2009年真题德育相对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2、和_的总称。【答案】道德教育,一、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1、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2、德育过程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例题填空题】2009年真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二、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3、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例题选择题】2009年真题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答案】B 知、情、意、行是构成德育的四个基本因素,四者的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
4、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还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例题案例题】2009年真题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
5、,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转化的问题。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对小王的问题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一、德育的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6、(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
7、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有计划并系统地对学生进
8、行德育教育。,5、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例题填空题】2009年真题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答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例题论述题】2009年真题 一位教师说他的学生太不懂事,不打他们,就老犯错。学生却说,老师把我们
9、管得像犯人,有时候我们躲着她,即便知道错了,我们也要与她作对。问题:运用德育原则的理论,分析此题。【答案】此案例中,这位教师违反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因此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首先要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打通学生的思想。然后,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此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疏导,而是使用体罚的形式来教育学生,一味粗暴地压制他们的思想,这样的做法只能使学生口服心不服,不能真正解决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也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要把对学生个人的
10、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一个尊重学生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信赖,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被学生接受。而在此案例中,这位教师并不尊重学生,只一味地要求,因此学生对她也不存在尊重和信任。,二、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等。,【例题选择题】2010年真题学校进行德育的基础途径是()。A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B劳动 C政治课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备考 资料 中学 教育学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