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第四章.ppt
《教师职业道德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第四章.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填 空选 择名词解释,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即明确规定的标准,依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原则的生发、展开和具体化,比师德原则更直接、更具体地指导和评价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因素。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指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经常表现的、最重要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比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4、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
2、身学习。,5、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和前提,是构成教师完美人格的一个必要因素;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务”,是判断教师道德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6、爱国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把爱国放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首是必然的。守法是一个现代化文明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基本的行为准则。守法就是尊重社会
3、公众的利益和意志。依法执教是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7、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的岗位。教师爱岗是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教育工作和热爱学生。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敬业是指教师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8、关爱学生的内容和要求是:首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其次,要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再次,要爱护学生,保护和维护他们的
4、合法权益;最后,要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9、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衡量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10、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热爱教育,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提高水平。1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首先,教师的劳动是艰辛的。教师的工作既需要渊博的知识,又需要高尚的思想品德;既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其次,教师从事的事业意义是深远的,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
5、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再次,热爱教育才能在艰辛的劳动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12、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的道德责任。因为:首先,教书育人是调整教师和教育目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育人既概括了教师劳动的
6、全部内容,也是教育行为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其次,古往今来,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的道德责任。再次,教书育人是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新型合格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人才决定着劳动生产率,决定着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来自学校、来自教师。另外,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造就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最后,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接班人。,14、严谨治学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学生良好的学风不仅会使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内容,完成培养目标,而且“学会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便外在塑造为主体性发展。教师的学风
7、教风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学生的学风。在师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学生会对教师的学风教风有直接的感受和耳濡目染。教师的严谨治学会使学生学习的马虎毛病得以克服,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求真务实态度和钻研精神会使学生形成勤奋钻研、思维严谨、操作规范的学习品质;教师学而不厌、博学多才的风范会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崇尚超越的学习意识。教师的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教风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形成学生的良好学风,教师具有严谨治学的师德修养是一个前提条件。其次,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严谨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内在因素。严谨治学的过程,是一个好学不倦的过程,是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是一个直言思辨
8、的过程,是一个研磨推敲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科学执教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积极作用。再次,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学生的学风问题、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没有严谨治学的保证,就没有一流的教育质量。,15、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或教师贯彻严谨治学要做到:首先,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教师要勤奋刻苦,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和一切机会,克服困难,择善而从;要放低姿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要精通业务。其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教师要及时总结和提炼经验;要主动自觉地吸取前人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并努力使之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再次,严于律己,精益求精。要严格按照教
9、育职责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标准,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完成教育任务。最后,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要求教师具备改革发展意识,以开放的心灵面对开放的事业、开放的世界;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以科学的形式和方法积极探求更为有效、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16、学风:学习风貌或学习风气的简称,是反映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状态的概念,是对学生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及学习方法具有评价意义的概念。17、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18、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态度,政治上成
10、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关心民族和人类命运,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奉献给人民和社会。19、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善良、勤奋、诚实、守信,有责任感,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合作等。20、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好学不倦是为人师者的基本条件,是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保障;德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情感智商)。,21、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学相长等方面。22、热爱学生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爱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师爱是一种社会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外在
11、因素;其次,爱是教育的桥梁。爱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爱能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再次,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对祖国、人民、集体、同志正确的态度、高尚的情感要靠爱来培养和陶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窗口和活的教科书。教师爱学生,就会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情感,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由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转变和升华为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和信念。,23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首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他们树
12、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实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乐观向上、幸福愉快的生活。其次,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期待,产生精神力量。教师爱学生的目的是要塑造、培养好全体学生,不仅包括好学生、尖子生,也包括中等生、后进生。再次,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教师不能因个人情绪的变化而迁怒于学生;不能因学生的更替而影响自己对新生的感情。,24、教师尊重学生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
13、、自强不息。尊重学生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内驱力,是一个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才会自爱、自重。其次,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成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接受外部的教育。只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才会取得成效。教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应有的人格和权利,使他们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感受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教师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在心理接近、感情认同的条件下,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而
14、且心服口服。,25、教师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在人的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忽视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的打击和给学生人生道路上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难以弥补的。教师要特别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多给他们鼓励和期望;充分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信任也是一种尊重,信任感是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就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再次
15、,要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意识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在师生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吧学生放在什么位置,对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关系密切。要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看作是班级的主人,认真听取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班级工作不包办代替,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会切实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对集体有责任,就会想法设法把集体搞好,产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教师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将来以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身份尽职尽责。,26、教师了解学生的意义或作用:首先,教师了
16、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师爱首先来自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也来自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要教育学生,就得爱学生,要真正的爱学生,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看到学生所具有的可塑性和发展变化性。其次,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了解学生是做到热爱学生的起点,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品德、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教师的职责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克服不足,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对学生有切实的了解。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教师的教育才有针对性,爱才能爱到实处。没有了解
17、的爱是盲目的,没有了解的教育是主观主义的教育。,27、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有:首先,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人的心扉都是向知己者敞开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了解学生首先就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扩大和学生交往的范围,积极参加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相互了解。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道德高尚、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和学生打交道的人。这样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着,也是学生可信赖的、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的朋友。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交朋友的道德价值,努力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德识才能吸引学生,在交往中获得全面了解。其次,克服某
18、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地了解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非易事。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的下一番功夫。第一,教师不应当让学生感到敬而远之,而应乐于接近学生,善于随时随地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喜怒哀乐和性格特点;第二,不能漫不经心地以自己的心理去代替学生的心理,要善于对学生的内心体察入微;第三,教师要特别克服“第一次效应”、“定势效应”、“光环效应”、“自己人效应”“成见效应”等心理效应的影响,真正的做到全面、公正地认识学生。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培养学成才,因此,应自觉克服心理效应的影响,按照师德要求去深入了解学生。,28、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指:一方面,教师必须公平地、一
19、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偏袒、委屈任何一个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公正地、是非分明地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他们的缺点,又要积极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29、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因为:首先,“教师持之不公,学生心之不平;教师行之不正,学生心之不敬”。教师的公正是学生认识社会之端始,教师待学生不公正,学生有可能视社会无公正,教师待学生公正,学生往往相信社会之公正,遂自养成公正之心、正直之志。其次,教师之公正,利于树立威信,端正师表,在人格上为学生所敬重,在言行上为学生所信赖,在道德上为学生所效仿。再次,公平和公正是教育爱应当具有的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集中
20、体现,是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亲可敬的必备条件。30、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培养对学生行为的准确、敏锐的鉴别力;其次,要敢于面对失误,一旦发现立即纠正。31、教师公正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并不等于否定因材施教,并不等于教育上的平均主义。,32、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的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过分限制、完全放任最终都会贻误学生。教师既要关心、爱护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可以溺爱、放纵、护短、姑息、迁就。教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是真正的爱学生。教师对
21、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没有要求,就没有期望,也就没有教育,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严格要求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实质就是给学生提出较高的,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调动其不断进取的积极性,使其将内在的潜力都充分发挥出来,尽快成才。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爱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必须热爱学生,但不是毫无原则;在爱的同时坚持严格要求。教师的严格须以爱为基础,严格须对爱有所限制。,33、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34、严格要求学
22、生的基本要求:首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通常学生的不成熟表现为:要么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缺乏理解,产生不满情绪,对教师的要求抵触;要么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这就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必须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一方面,要善于把道理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使他们懂得严格要求是自身进步的需要,是教师关爱他们的表现,从而自觉地接受要求,有意识的锻炼自己。要把关爱和严格要求融为一体,因关爱才要求,并反复讲清道理,使其切实感受到师爱,这样的严格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另一方面,将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和行动,需要一个过程。出现反复很正常。教师必须做到循循善诱,必须坚持
23、对学生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怕反复,坚持引导。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其次,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度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是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理解和接受的,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必须有适当的尺度,要求过高、规定太死、千篇一律、脱离实际,就会使要求变成捆绑学生手脚的绳索。教师应针对班里的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人都能有所提高。严而有方是指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贯彻对他们提出的严格要求。合理要求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教育方法就必须灵活
24、多样,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要求教师要善于疏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自觉服从要求。严而有度,严而有方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心、热爱、渴望学生进步的表现。再次,合理要求,持之以恒。严而有恒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始终一贯,坚持到底。要求只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进步就是合理的。合理要求一经提出要相对稳定和连续,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对方向正确、分寸适度的要求应采取持之以恒、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而不能贯彻起来随随便便、时松时紧、有头无尾。,35、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中常常有学,学中常常有教,二者能够相互促进
25、、相得益彰。教学相长是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教师在热爱学生方面师德修养升华到高层次的重要标准。36、教学相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吸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教”为“学”服务。教的水平和质量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经常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克服“只管教不管学”的错误认识。其次,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的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教师要克服“以权威自居”、把自己视为“知识和真理的化身”的错误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发生错误是难免的。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理应竭诚表示欢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道德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