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人员转制过渡.ppt
《改革中的人员转制过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中的人员转制过渡.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革中的人员转制过渡,2004年12月17日,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一、制度创新与人员转制过渡 二、人员过渡的范围三、人员过渡的方式 四、人员过渡工作的程序 五、人员过渡的有关规则和要求 六、人员分流安置等相关政策 七、有关问题处理,一、制度创新与人员转制过渡(1),改革是在现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 改革后的新制度与现有制度有紧密的联系,许多旧制度是新制度产生的基础和雏形。在转换的过程中,应立足于让新制度先入轨运行,再逐步完善。,一、制度创新与人员转制过渡(2),改革的双重任务 制度转换与人员向新制度的过渡 这次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创新机制,推进老制度向新制度转换,主要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目的不是精简
2、机构和分流人员。所出台的重要政策没有突破国家的规定,也与我市现行的政策相衔接和保持了持续性。,一、制度创新与人员转制过渡(2),改革的双重任务 制度转换与人员向新制度的过渡 人员转制过渡总的指导思想是平稳过渡。对现有在编的工作人员,能过渡的都要过渡,尽量减少人员分流,尽可能把人员安排好,减轻改革引起的震动。理解政策,做好宣传,打消群众的顾虑,推动新制度顺利入轨。,一、制度创新与人员转制过渡(3),做好人员转制过渡的重要性人员过渡一旦顺利完成,等于说新制度已初步入轨。人员过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已经确定了职位设置方案和工资分配方案。,二、人员过渡的范围,一般情况 人员过渡的范围为列入改革范围的事业单
3、位中在编的工作人员。其中,在编干部及在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过渡为职员,在编工勤人员过渡为雇员或进入后勤服务企业。,暂缓过渡,暂缓过渡是指暂时不办理聘用(雇用)手续。按现在执行的制度处理他们的工资待遇问题。,暂缓过渡的情形,正在受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由单位保留相应职位,待有结论后再确定是否参加过渡。经组织批准,因外派、学习、挂职等原因不在岗的,由单位保留相应职位,返回后参加过渡。有其他原因,例如,经指定的医疗单位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暂缓签定聘用合同,缓签期延续至前述情况消失;或者只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直至该人员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三、
4、人员过渡的方式,普通工作人员向职员过渡:1、直接过渡 2、竞聘过渡领导班子成员向职员过渡:1、民主推荐 2、竞聘过渡向雇员过渡:直接过渡,领导班子成员向职员过渡,民主推荐:有两种形式,分别是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内部竞聘:按公布职位聘任协议书和竞聘方案、个人报名、考试考核、确定人选、公示、按权限审批或备案、签定聘用合同和职位聘任协议书的程序进行。市人事局将公布聘用合同、职位聘任协议书的示范文本。,普通工作人员向职员过渡,直接过渡:按协商的方式直接办理过渡。2004年12月31日以前的正式在编干部,符合职位条件的,可以直接过渡为职员。其中,2002年12月31日前入编人员需全部签定职员聘用
5、合同,2003年1月1日以后办理了职员聘用备案手续的人员,如聘用合同期限未满的,不需重新签定聘用合同。按个人申请、单位审核、公示、办理过渡、签定聘用合同和职位聘任协议书的程序进行。,普通工作人员向职员过渡,竞聘过渡:指按照职位要求,考试竞争,择优聘用。2004年12月31日以前在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在编工人,必须采取竞聘过渡方式。竞聘过渡按公布职位聘任协议书和竞聘方案、个人报名、考试考核、确定人选、公示、签定聘用合同和职位聘任协议书的程序进行。,向雇员过渡,只有直接过渡一种方式。确不具备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条件的单位,需经市、区人事编制部门批准,经批准保留工勤雇员编制、设置雇员职位
6、的单位,在工勤岗位工作的原在编工人(简称工勤人员)采取直接雇用的方式向雇员过渡。按个人申请、单位审核、公示、办理过渡、签定雇员雇用合同的程序进行。市人事局将公布雇员雇用合同的标准文本。,向雇员过渡,按“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在雇用期、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给予保护。在雇用期上,参照职员管理的相关规定,即:工龄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雇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一个雇用期满后,可以多次续签合同。在工资分配上,参照职员工资分配的做法。在参加社会保险和计算退休待遇上,参照职员保留“档案工资”的办法执行,“档案工资”按现行工人工资政策运作。,向
7、雇员过渡,原工勤人员过渡雇员后,按雇用合同管理,按合同文本的规定进行合同的续签、变更和解除。这部分雇员按只出不进的原则逐步消化。今后新招的雇员,相关管理按雇员管理办法执的规定执行。在职员、雇员过渡结束后,雇员可以参加职员空缺职位的公开招考,考取的聘用为职员。,四、人员过渡工作的程序,设置职位和制定工资分配方案 制定过渡方案 公布各职位的聘任协议书草本和过渡方案 开展人员过渡工作,设置职位和制定工资分配方案,以“八定”为基础,结合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在理顺和完善职能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开展事业单位的职位分类工作。在编制总额内,设置职员和雇员职位,制订职位规范,并根据即将颁布的工
8、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案。,制定过渡方案,过渡方案主要包括过渡方式及工作方案。各事业单位的人员过渡方案,由主管部门核准后报市、区人事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市、区无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的人员过渡方案应按管理权限报市、区人事部门核准。其中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过渡方式,应按管理权限报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核准。,公布聘任协议书草本和过渡方案,职位聘任协议书草本应明确职位名称、职级,聘任期限,职责权限,工作任务和目标,履职要求,待遇,工作条件,违约责任以及协议书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等内容。公布的过渡方案应是经主管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核准和备案后的方案。,开展人员过渡工作,人
9、员过渡在职位设置和确定工资分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前提下,人员过渡工作与优化领导班子和队伍的组织配备相结合,按确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人员过渡原则上先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过渡,再组织其他人员过渡。凡列入过渡范围并获得职位聘任的人员,同时签定职员聘用合同、职员职位聘任协议书或雇员雇用合同。,领导班子成员过渡,列入单位领导人员职数管理的人员均需重新聘用聘任。凡在2004年12月31日之前,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含两年)的,除科研、教学、医疗等专业性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个别主要业务管理骨干,确因工作需要并由主管部门请示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可暂时留任外,其余人员都要办
10、理职员聘用手续但不再聘任领导职位,由单位安排适当工作,并按不低于原职务的工资待遇享受至退休。符合提前退休条件,本人愿意并提出申请的,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领导班子成员聘任,原领导班子成员过渡后仍有领导职数空缺的,可以提拔补充。新提拔聘任为领导班子成员的,男性应在55周岁以下,女性应在50周岁以下。领导班子成员的聘任,可以采取公开选拔、选聘、内部竞聘或民主推荐的方式进行,应将方案报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核准,并在市、区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他工作人员过渡,领导班子成员聘用聘任后,立即进行其他在编人员的过渡工作,对他们进行重新聘用聘任和雇用,过渡为职员或雇员。过渡时,凡
11、纳入编制管理的干部及在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过渡为职员,不具备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条件的单位,经市、区人事编制部门批准后,其原工勤人员签订雇员合同,过渡为雇员。,其他工作人员过渡,凡在2004年12月31日之前,事业单位所有在编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含一年)的,不办理过渡聘用(雇用)手续。本人不愿意提前退休的,可由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保留原基本工资待遇(包括房补和物补,奖金按工作实际由单位自定),至退休年龄时按原职务办理退休手续。,五、人员过渡的有关规则和要求,能按规定过渡的,都要予以过渡。必须以个人自愿为前提。人员聘任新职位,应符合职位条件和有关规定。以竞聘方式过渡的,建议按职
12、级自上而下进行。要公开、公正、透明。要以人为本。保证人员过渡与正常业务两不误。,五、人员过渡的有关规则和要求(1),能按规定过渡的,都要予以过渡。改革是人性化的改革,要切实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各单位不能利用人员过渡的机会,大搞人员分流。绝不能因为某人对自己有意见,就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在过渡时采取不公正的态度,采用不公正的方法,这样极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要平稳过渡,要避免因人为的原因导致矛盾激化。,五、人员过渡的有关规则和要求(2),必须以个人自愿为前提。凡超过事业单位公布的时限未提出过渡申请者,可视作自动放弃过渡,按自谋职业处理。但在单位公布过渡方案前申请调动,并有接收单位的,给予办理调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改革 中的 人员 转制 过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