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3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十一篇).docx
《中学2023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十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3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十一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科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紧跟科技迅猛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活动、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二、课程的性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与技能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通过劳动实践把培养学生会劳动作为重点,坚持以学生劳动实践为主体,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三、课程形式与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密切联
2、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与技术综合运用和掌握的课程形态。活动、小组活动、个体活动为组织形式,要求活动中体现生活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1.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2 .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加强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3 .适时、适量、适度浸入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促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与敬业精神。4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正确态度和对
3、动手、动脑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个性发展。四、实施策略5 .基本原则(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选择内容与方法;(2)实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综合实践、信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3)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6 .课程资源:(1)以研究和分析本镇、本村、本校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课程教育资源,开发适合本地经济、文化的劳动技术教育内容。(2)通过教学实践,编写适合本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教材,体现地方性。7 .课程管理(1)成立劳
4、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机构组长:XXX负责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总体策划和阶段指导;副组长:XXX负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进行阶段性安排和阶段性评价;成员:各班班主任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教师负责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编写、备课,与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与汇报。(2)课时安排要求每周平均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不少于40课时,并根据课程的规律采取动态管理办法,根据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程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3)备课要求备课的总思路是“学校定方向,教师分组集体备课,个人指导实施”三层次备课。学校要有整体规划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中长期规划、教材、师资
5、、经费、实施步骤、评价方法、步骤、课时安排、教学要求等;教师按照学校和年级组的活动方案要求编写教案,具体包括课时目标、内容、课程设计与指导、纠正与评价等,要求要素齐全,编写科学。(4)基地的建立开设与我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内容相配套的劳动实践场所,逐步建立校内劳动活动教室、劳动训练基地、劳动实习工厂等,还可以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和相应的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5)成果展不有学生作品(活动项目)展览室且有作品获县级以上表彰;有论文、专著在县级以上办刊发表或大会交流;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氛围浓厚,在校报、校园广播、墙报中有固定的专栏;有完整详实的课程活动档案资料;相关制度健全且得到
6、执行和落实。8 ,做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工作(1)评价的重点: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知识技能运用;注重亲身参与与探究;注重合作互助;注重个性发展。(2)评价的内容:A.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9 .评价学生的过程、体验、方法和能力;C.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3)评价主体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4)评价方法对学生采用作品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技能竞赛等评价方法。对教师采用从教学设计、准备、组织形式、环境创设、过程把握、分析与反思等方面的评价方法。2022年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
7、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二、总体目标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7-9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8、,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2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4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三、劳动教育内容中学阶段内容:主要有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农劳动等。四、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
9、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浸入,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浸入: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
10、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五、劳动教育实施途径1.劳技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2 .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3 .学校与社会公益劳动。4 .校外农业生产劳动。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五结合”:(1)课内外结合;(2)校内外结合;(3)体力劳动
11、和脑力劳动结合;(4)必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结合;(5)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六、劳动教育领导与管理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劳动教育领导系统,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的管理制度。5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6 依托家庭土地,建立劳动教育基地。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8 .重视劳动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体现
12、我校特点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我校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
13、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二、基本原则1.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身健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 .有机融入。有效发挥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
14、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3 .实践体验。坚持让学生参与劳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主要措施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各专业群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开设不少于16学时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4 .各专业按自身专业特点在1-4学期每学期开设4课时有关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劳育专题教育讲座,总课时不得低于16课时。纳入“第二课堂”A类学
15、分计算范畴。5 .开展劳动周活动。每学期安排一周作为劳动周,进行义务劳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6 .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元素,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劳动内容和评价指标,将劳动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开展“三分钟微劳动”,纳入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7 .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四、保障措施1.加强劳动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专业着力建立
16、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培训与指导,强化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企业兼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将生产一线获得的经历、经验及案例融入教学中。8 .推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依托校内先进的实训中心、图书馆等场所建立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联合校企合作的龙头企业、街道社区等打造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平台,运用企业的职业文化育人,强化安全生产、劳动流程、劳动规范、劳动保护等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9 .建立协同实施机制。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通过建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要联合社
17、会力量,设置荣誉教师、实务导师岗位等,多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10 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对于积极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读本且经过学校审核通过的著作按照学校校本教材相关规定给予奖励。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规范。一、具体目标坚持
18、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的感情。二、基本原则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
19、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三、主要任务1.课程的有机浸入。依据上级要求,开好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浸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2 .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浸入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
20、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3 .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
21、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4 .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0月XX年11月)
22、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5 .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规范,组织教师学习规范,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12月XX年5月)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6 .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
23、,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3,课程整合与浸入。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浸入,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7 .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6月)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2023 劳动教育 实施方案 一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8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