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规范化及个体化应用.ppt
《抗菌药物规范化及个体化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规范化及个体化应用.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抗菌药物规范化及个体化应用,1,2,内 容,新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要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础知识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及个体化用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3,处方权,需要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的处方权:抗菌药物处方权(分级)糖皮质激素药物处方权孕产妇及儿童药物处方权麻醉药品处方权,4,有关管理措施,2001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建立药师制;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5年: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2007年:处方管理办法;2008年:48号文件,提出具体要求
2、2009年:38号文件,对48号文件进一步细化2011年:卫生部提出3年整治方案;世界卫生日主题“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 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84号令;进一步整治方案,5,卫生部2012年工作,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订整治方案完善相关文件加强两网监测指导检查-检查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等挂钩,6,新规定,2012年5月8日新闻:卫生部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办法共6章59条,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定义:是指治疗
3、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8,办法起草背景、目的和意义,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品。自从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不仅对用药个体、也对整个社会群体造成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引起各国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呼吁,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体也确定为“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
4、明天就无药可用”。,9,办法起草背景、目的和意义,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卫生部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控制细菌耐药,提升感染性疾病治疗水平,是更有效治疗疾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利、维护全人类自身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重要内容。同时,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也是国家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解决患者适宜药品可获得性的基础,是控制不合理药物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办法是对10余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固化,其发布标志着我国抗菌药
5、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重点内容:一、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等4个方面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规定医师、药师要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剂资格。,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二、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6、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动态监测、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三、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及时掌握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时有效干预。,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四、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监督检查主体。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
7、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依法依规对医疗机构、医师和药师出现违反本办法的相应情形给予相应处理。,1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将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办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促进落实各项规定;继续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继续开展全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微生物检验能力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2011年4月,卫生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日前卫生部组织对全国43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显
8、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落实“院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层层落实工作目标;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持体系;建立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二是: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1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使用强度有所降低,微生物送检逐步提高;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明显,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率明显提高,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比例上升,三、四代头孢菌
9、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1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三是: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一定控制 2011年上半年,公立医院门诊药费同比下降0.5%,人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0.1%,住院药费同比下降2.1%,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初见成效。,18,18,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要点,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较2011年更细更严:针对5类专科医院分别提出明确要求;7种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微生物送检率50%特殊使用级:微生物送检率 80%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
10、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19,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妇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x100 同期收
11、治患者人天数1、DDD值: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2、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3、抗菌药物消耗量=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4、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x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0,举例:DDD值,庆大霉素24万单位,阿莫西林1克,头孢他啶4克,庆大霉素1DDD,阿莫西林1DDD,头孢他啶1DDD,3DDD,21,21,第一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第二节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物第三节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第四节细菌的耐药性,22,22,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生
12、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多种器官疾病晚期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因此,抗菌药物的作用就很普遍,随之带来了抗菌药物的滥用。滥用的危害:不良反应增多;非致病菌转化为致病菌;细菌耐药产生;经济损失、医药资源浪费,23,23,感染性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学分为:一、细菌性感染二、真菌感染三、病毒感染四、立克次体感染五、寄生虫感染,24,24,一、细菌感染性疾病及其原因,细菌性感染: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厌氧菌 其他细菌(不包括结核杆菌),25,25,革兰氏阳性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26,26,革兰氏阴性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27,27,二、真菌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因,真菌在自然界有10
13、万种以上,但引起的人和动物感染仅占小部分。真菌:病原性真菌:本身有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肌体免 疫力下降时才致病,28,28,真菌致病诱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代谢障碍、血液病、尿毒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外伤、大手术、器官移植静脉高营养导管插管、放疗艾滋病,29,29,真菌病分类,真菌病:浅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30,30,真菌性感染性疾病,31,31,三、病毒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因,病毒:是最小的生物病原体,在活细胞内繁殖,感染机体引起疾病。其生物学特性决定其致病的多样性。病毒引起:急性传播性强的感染:SARS冠状病毒 持续性感染:艾滋病、乙肝等;潜伏感染:单纯
14、疱疹、带状疱疹;激活或拟制其他致病基因。,32,32,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33,33,四、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因,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立克次体中某些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多种急性感染,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34,34,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35,35,第二节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物,按病原菌分类:抗生素类-办法所指 抗病毒类 抗真菌类 抗寄生虫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统计:不包括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及外用制剂。主要药物(略),36,36,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抗菌谱分为:窄谱:仅
15、作用于一种菌或局限于某种细菌。广谱:作用于多种菌。S:通常临床有效或敏感菌超过60%;M:缺乏临床试验或30%-60%敏感;R:临床无效或敏感菌少于30%。,37,37,第四节 细菌的耐药性,一、细菌耐药概述 细菌耐药:又称细菌的抗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38,38,临床常见的主要耐药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台湾前一段时间出现超级耐药菌,27人感染,引起14人死亡。出现了耐药,患者看到的是我们医生能力不足,而他们并不了解细菌耐药概念!所以,控
16、制耐药也是在维护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声誉!,无能,鄙视,超级细菌,39,39,世界卫生组织禁令,!2007年WHO报道:将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超级耐药菌MRSA”流行列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5大人为因素之一。!1998年: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禁止在非正规市场上销售;减少在食用动物中使用;鼓励各国建立监测体系;建立评估措施。!2001年:WHO公布“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遏制细菌耐药策略”,40,40,二、我国细菌耐药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无论人用药物还是动物用药物都存在滥用的问题。-耐药问题突出耐药表现:临床分离细菌耐药严重,耐药率上升快;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对细菌保
17、持高度活性药物极少;我国细菌耐药情况高于国外平均水平,部分细菌耐药为全球之最;不同地区分离主要菌种耐药率差别不大,但具体细菌在不同省市差别明显(耐药菌种差异明显)ICU病房与非ICU病房来源的几种主要耐药菌分离率的差别明显。,41,41,抗菌药物使用现状,(1)抗菌药是防病治病最重要一类药物之一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感染药物至今国内外已大量使用,临床各科都离不开它,挽救了很多人生命,但它具有两重性由于各种原因,细菌耐药性发展快而严重,感染性疾病又面临严重威胁有的细菌含有多种抗菌药物基因,抗菌药物在临床和饲料、养殖业是否合理使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正确遴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我们医师、药师
18、、护士的职责,42,42,抗菌药物使用现状,(2)批准生产抗菌药品种、品规过多批准生产品种过多:约1000个品种批准抗菌药物批准文号35000个品规市场流通的抗菌药物产品5000个品规很多品种、品规有众多企业重复生产,如甲硝唑有279个商品名,1821个批准文号最多的一个抗菌药批准约1070家企业生产供临床应用品种200个实际临床实际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约:约150个其中头孢菌素类41个品种,占27经2011年整治后、现应用品种约:90个,43,43,抗菌药物使用现状,3)2007年度中国与西方国家药品销售比较抗菌药物占全部药物份额中国:超过总量的1/4(25.38)抗菌药中抗生素占3/4以上,
19、头孢菌素占近一半国外:以降脂药、抗精神失常药占多数 头孢菌素及抗菌复合物制剂仅占约2 销售额前10位药物中国: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抗生素)且排名第一、二、四、五位国外:抗菌药物1个,44,44,抗菌药物使用现状,(4)有的药批准、生产、使用缺乏科学依据,如:氟喹诺酮类:国外只有约6种;我国约18种加替沙星:对血糖等严重毒性,原研企业与国外早已停产,而我国却当作“新药”批准约100家企业生产,抗菌药中用药量排名第20位、氟喹诺酮用药量排第二位洛美沙星、氟罗沙星:有光敏毒性严重、国外也已退出或很少用,我国洛美沙星约50家企业生产、用量排名37位;氟罗沙星约30家生产、用量排名53位头孢类也有,
20、如国外已经少用或废弃的,而我国仍然在使用的:头孢尼西 头孢雷特,45,45,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任意“创造新药”,如某些抗生素+酶抑制剂:我国批准五类19种,有的任意配伍组方,如:头孢曲松/舒巴坦两者t1/2相差很大,为68h:1h,难起协同作用一代头孢/酶抑制剂有3种:一代头孢抗菌谱主要是G+菌,而-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加强产ESBL的G-菌作用一代头孢/TMP:甲氧苄胺嘧啶与头孢作用机制不同缺乏严格科学依据的还有,如:舒巴坦/他唑巴坦;头孢拉啶/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等,46,46,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药品准入门槛过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产生了非常危险的信号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
21、等,由于没有限止的仿制、恶性竞争严重碳青霉烯类:不仅用于危重感染者,有的门诊也在用、基层也用、轻微感染者用,耐药细菌迅速上升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耐药:05年前10;09年上升到30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曾是100敏感,现也出现不同程度耐药,47,47,抗菌药物使用现状,(5)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高使用率:我国门诊为:21.8;11年整治后20我国住院患者为:68.9;整治后60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的报道为:25%-40%国际平均值约为:30(WHO调查结果)我国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37%-50%,48,48,三、细菌耐药机制,机制:细菌产生钝化酶;改变靶位蛋白;改变细胞膜渗透性和膜泵外排。,
22、49,49,四、避免细菌耐药性的策略,导致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因素:耐药基因发生突变使耐药谱增大;细菌间遗传物质相互交换使耐药基因在细胞间转移;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选择性压力增加。,50,50,控制耐药,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加强药政管理;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耐药性监测;加强新药研发,51,51,五、世界卫生组织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抗菌药物使用造成耐药原因:过渡使用:轻度感染,过渡使用;缺乏合理治疗而滥用;资源缺乏、经济条件受限、依从性差、知识缺乏等不能完成疗程。,52,52,WHO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干预概要:病人和公众、医师和药师;医院
23、;抗菌药物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可怕各国政府和卫生系统;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遏制耐药性的国际干预;,53,53,抗菌药物的后效应(PAE),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对细菌生长产生持续性抑制的作用。PAE的临床意义: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治疗方法的改进(给药途径);PAE的不同,临床用药的剂量和频次也不同。如:氨基糖苷类:1/日;红霉素:2/日;新型大环内酯类:1/日;氟喹诺酮类:1/日或2/日;头孢类:多次(根据感染程度及药敏性),54,54,第二章、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及个体化用药,抗菌药物选择的依据常见致病菌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原则及方案抗菌药物的经验
24、治疗抗菌药物在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参见指导原则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略,55,55,第一节、抗菌药物选择的依据,一、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的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2004年8月19日发布实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38号文,2009年3月23日发布实行。,56,56,一、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的原则,程序和要求:指导原则规定: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证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明确诊断,严格做到有指证用药;
25、尽早查明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种类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57,57,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的原则,原则: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给药剂量:按各种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重度感染及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范围高限;下尿路感染-治疗剂量的低限给药途径:轻度感染:口服。重度、全身感染:静脉。病情好转及早转为口 服;局部用药尽量避免。给药次数:半衰期短者:一日多次;后效应较长的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58,58,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的原则,疗程: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停药。象结核病、败血症、伤寒等需要较长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规范化 个体化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