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标的新变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ppt
《把握课标的新变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课标的新变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ppt(1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握数学课标的新变化 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搞好课堂教学应该 深入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此次课标修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 数学学科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要求,注意体现时代发展 对数学课程的如下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变化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要体现教育的均衡、公平,要为所有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要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注意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处理好数学课程内容及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如: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 面向全体与
2、因材施教 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 此外,还有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等的关系。,二、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跟进?,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1.关于基本理念2.关于设计思路3.关于课程目标4.关于课程内容5.关于课程实施,1.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前言增加了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3、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本质属性,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这些本应被“突出体现”的属性有被弱化(或“异化”)的倾向。在相当大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从一开始就被导入应试升学的轨道,“突出体现”的就是竞争性、区分性和筛选性,这给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本质属性的强调颇有“正本清源”之意。,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数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同时
4、,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什么是课程 的基本理念?,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2001版实验稿: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2011版修订稿: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变化: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课标:
5、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体现数学课程核心理念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与过去的提法相比: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 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可持 续发展的教育)。,我们需要什么 样的数学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6、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什么是数学课堂教 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要从这些方面入手!,2.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学段划分保持不变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对课程内容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核心 概念,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及水平:标准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
7、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
8、一定的理性认识。,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1)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3)掌握,同类词:能。(4)运用,同类词:证明。(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6)体验,同类词:体会。,对四个学习领域名称的修改:总称呼改为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原课标: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修改后: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关于10个核心概念的分析 原课标也称为“关键词”,原课标: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6个)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修改后:1.数感 2.符号意识(1
9、0个)3.空间观念 4.几何直观 5.数据分析观念 6.运算能力 7.推理能力 8.模型思想 9.应用意识 10.创新意识,核心概念有何意义?,首先,标准将这些核心概念放在课程内容设计栏目下提出,是想表明,这些概念不是设计者超乎于数学课程内容之上外加的,而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的。从这一意义上看,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第二,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仅以“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部分的目标设定来看,标准就提出了:“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
10、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这些目标表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核心概念。,第三,深入一步讲,很多核心概念都体现着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比如,与“数与代数”部分内容直接关联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概念就不同程度的直接体现了抽象、推理和模型的基本思想要求。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更关注其数学思想本质。,第四,从这10个名词的指称来看,它们体现的都是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涉及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
11、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数感 存在数感吗?,(1)两个实例给人的启示:实例一: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此报告一出立刻引起全国一片哗然。公众普遍反映此数据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符。,面对公众质疑,有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统计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统计方法是否科学?
12、舆论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不论统计部门统计方式是否科学,为何公众对房价的感觉与统计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呢?此例说明数感的确是存在的,它与公众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数学素养的一部分,实例二:一老师在教学指数幂的意义时,抛出一个现实情境问题:将一张纸对折32次,它的厚度有多大呢?老师给出的结论使学生在感到惊讶之余,更表示出强烈的质疑。该问题的结论是:其厚度可以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此例就其实质看,教师在这里利用的是,学生基于实际操作(将纸对折若干次)所建立起来的 2 的直观感觉与数学科学计算得出的结果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创设出一个生动的极富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这一实例说
13、明,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其固有的数感不仅在起作用,而且老师若能适时地利用学生原有数感的特点,使其形成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冲突,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2,(2)何为数感?,关于数感(Number Sense),在原标准中未作内涵解释,只从外延上指出它所包括的内容。经过这么多年的课改实践,研究者对数感在理论上有了一些探讨,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此次修订,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吸纳了前期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重新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表述。,修订后标准关于数感的提法,标准的提法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
14、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将数感表述为“感悟”,原来,对数感内涵的认识较多强调其直觉、感知、潜意识、经验等方面,在教学中常常感到“虚”,找不到教学支点。将数感表述为“感悟”不仅使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也使得这一概念有了更实在的意义,有利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把握。它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感悟是既通过肢体又通过大脑,因此,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这主要是基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范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所作出的要求,这有利于教师
15、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感培养的几条主线。,应结合每一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第三学段,随着对数的认识领域的扩大以及数的认识经验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问题中提升数感,发展更为良好的数感品质。,紧密结合现实生活 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数的感悟环境,也能让学生在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关于数的思维。反之,学生数感的提升也使得他们能用数字的眼光看周围世界,正如标准所说:“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让学
16、生多经历有关数的 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加之能相互交流,这对强化感知和思维,积累数感经验非常有益比如有关数学的社会调查活动、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交通流量的调查统计 比如,还可组织学生针对一周出版的某种报纸讨论中间出现了哪些与数、数量、运算有关的数学问题,分别表述这些问题中关于数的意义作用,如何用数来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等等。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数,丰富自己的数感经验。,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一)关注“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1.保持
17、对数的认识的考查1在四个数0,-2,-1,2中,最小的数是()(A)0(B)-2(C)-1(D)2【2012年吉林省中考试题】1在2,0,-2,-1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2.(B)0.(C)-2.(D)-1.【201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试题】,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2.强化对数的实际应用的考查例1题目1 cm接近于()(A)珠穆朗玛峰的高度(B)三层楼的高度(C)姚明的身高(D)一张纸的厚度【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试题】题目2有四包真空小包装火腿,每包以标准克数(450克)为基准,超过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作负数,以下数据是记录结果,其中表示实际克数最接近标准克数的是()A.2
18、B.3 C.3 D.4【201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试题】,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基本结论:对数的直接考查仍是今后命题的主流方向,通过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考查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必将越来越得到各地命题的重视,核心概念之二:符号意识,(1)何为符号意识?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Symbol 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符号感(Symbol Sense)为何改为符号意识?,英文单词一样,但
19、改动后中文意义有所不同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2)符号意识的含义,标准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这样几层意思值得我们体会:其一,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即对数学符号不仅要“懂”,还要会“用”,符号“操作”,其二,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要求的核心是基于运算和推理的符号“操作”意识。这涉及到的类型较多,如对具体问题的符号表示、变量替换、关系转换、等价推演、模型抽象及模型解决等等,符号表达与符号思考,其三,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
20、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这又引出了两个除符号理解和操作之外的要求,即符号的表达与思考。概括起来,符号意识的要求就具体体现于符号理解、符号操作、符号表达、符号思考四个维度。,例: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1,1,2;1,1,2;,;A,A,B;A,A,B;,;,;,;,;通过观察规律,使一学段学生能够感悟到:对于有规律的事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已。,符号表达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意识最重要的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我们不妨把这种思考称为“符号思考”,例:“房间里有4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个,如果椅子腿数和凳子腿数加起来共
21、有60个,那么有几个椅子和几个凳子?”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专门的“鸡兔同笼”解题模式的思维训练,他完全可以使用恰当的符号进行数学思考,找到解题思路。如可以用表格分析椅子数的变化引起凳子数和腿总数的变化规律,直接得到答案;也可采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于字母的思考方式来加以解决。,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1.保持对数学符号的表达功能的考查,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2.深化对数学符号思考的考查,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基本结论:符号表达是数学的重要语言,各地仍将持续关注对以列代数式为主的考查方式,同时注重结合数形结合等数学问题载体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符号表达能力考查,强化数
22、学符号推理,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的考查是今后命题的发展方向之一,核心概念之三:空间观念(1)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及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建立起来的一种感知和认识,空间想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空间观念也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几乎很难谈发明与创造,(2)标准中空间 观念所提出的要求,标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1.保持对物体三视图的考查,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2.保持
23、对几何图形概念、性质和判定的考查,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3.关注对图形运动和变化过程的考查,中考命题趋势的例析,基本结论:关注未来中考命题对空间观念的考查,仍将以传统的考查方式为主流方向对图形与几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有效刻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直接针对图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考法仍将是今后考查的主要方式之一,核心概念之四:几何直观 此次新增的核心概念,(1)对几何直观的认识顾名思义,几何直观所指有两点:一是几何,在这里几何是指图形;一是直观,这里的直观不仅仅是指直接看到的东西(直接看到的是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依托现在看到的东西、以前看到的东西进行思考、想象,综合起来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
24、形进行数学的思考、想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希尔伯特(Hilbert)在其名著直观几何一书中指出,图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描述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几何直观在研究、学习数学中的价值由此可见一般。,(2)标准中几何直观的含义,标准指出:“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表明:今后数学课程中有两件事需要刻意去做,即针对较抽象的数学对象的“图形表示”和“图形
25、分析”。,前者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来表达数学问题的习惯,能画图时尽量画;后者指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将相对抽象的、复杂的数学关系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思考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3)几何直观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画图习惯,鼓励用图形表达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画图对理解概念、寻求解题思路上带来的便利。在教学中应有这样的导向:能画图时尽量画,其实质是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尽量把问题、计算、证明等数学的过程变得直观,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几何变换或图形的运动既是学习的对象,也是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我们接触的最基本的图形都是对称图形,例如圆、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握 标的 变化 深化 课堂教学 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