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ppt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应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进化程度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形式,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反应形式,它源于低级的反应形式,我们把这种高级反应形式称为反映。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资料,人们把意识看作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由最低级的反应形式逐步进化的结果,这个进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个阶段是从非生命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直接刺激感应性。,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有本质的不同:首先是物质基础不同;其次是反映形式不同;再次是
2、反映内容不同;最后是反映功能不同。因为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第三个阶段是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到人类的意识活动。,第二个阶段是从低等生物的直接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3,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2、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意识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却不是自然而然的东西。自然进化只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这是意识产生的自然条件。人类意识的产生还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它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意识产生的社会根据。,(1)物质生产活动使意识的产生不但成为必要,而且也具有可能。人类的生存方式要求人
3、们的反映形式必须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此,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必须进化为人的意识活动;而物质生产活动也能够产生高级的反映形式。,4,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2、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2)社会交往活动使语言的产生不但成为必要,而且也有可能.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产物.没有社会和社会交往,就不可能有语言,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意识.,(3)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类人猿的动物脑进化为人脑,有了人脑,意识的产生才有了物质基础.,5,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意识
4、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和动物脑的区别不仅是量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质上的,这种质上的区别是由社会实践造成的。,(2)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和机制。,人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现象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意识活动的生理过程和机制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6,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人工智能的创造和使用,,一方面证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模拟了人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 的产生不仅仅是人脑中所发生的物理的、化学的、生
5、物的变化过程,我们不应该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产物,只能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具有的一种机能。,翩翩其舞的机器人,2月13日,在日本东京的一座博物馆内,两个小朋友在和索尼公司的机器人“QRIO”聊天,7,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1)人脑具有意识的机能,这个机能的实现即意识,的产生,必须有客观世界对人脑的刺激和人脑对它的反映。人脑是意识发生的生理基础,客观世界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2)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加工改造的原料则是客观的,即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
6、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区别仅仅在于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8,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功能,1、意识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它有十分复杂的结构。,从高低层次看,有潜意识和显意识之别,在显意识中又有感性和理性的区分;从反映的领域看,有认知、情感和意志,认知向外,情感指内,意志把内外结合起来,直接控制人们的行动。,9,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功能,2、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的行为中、在人的,生理活动中、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1)意识
7、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可以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3)意识支配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10,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功能,3、正确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坚持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抹杀意识能动性的观点,也反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能动性的观点。,黑格尔唯心主义代表人物,11,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功能,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
8、统一性或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物主义对世界的本原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完满,它不但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而且还认为必须依靠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这个原理。,12,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功能,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3)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
9、历史观等问题上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13,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功能,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科学和哲学证明,(1)科学依靠实证一方面要证明万物的同源性和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要证明意识的派生性和物质根源性。,(2)哲学依靠世界观一方面要揭示“天国”的虚构性和现实,根源性,另一方面要说明意识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3)科学和哲学的证明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不断地证明。,14,第三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一、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承认自然
10、界对人类的优先性,但它承认这些的目的则是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因为在它看来人类只有依靠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因此,实践活动就成为人类生存的方式。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2)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3)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15,实践是标志人的生存方式的哲学范畴。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进行生产劳动,因此,生产方式就成为人首要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活动;第二个方面是人和人因物质利益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了进行生产劳动,人和人必须联合起来,结成社会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因此,交往方式也成为人必要的生存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意识 物质 生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