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三章青少年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
《心理学第十三章青少年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十三章青少年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心理与教肓,第一节 与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第二节少年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社会化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青少年的社会化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青少年的社会化,(一)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逐渐形成与社会一致的又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及人格特点,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在生物属性的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社会性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而实现的。,(二)
2、社会化的特征,1社会强制性。个体自出生就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得不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所制约。,2个体能动性。个体社会化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主动积极地有选择地实现社会化的结果。3终身持续性。个体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贯穿终生的过程。,(二)社会化的特征,4共性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个体社会化是按照一达定时期的社会规范、民族风尚、团体要求、职业取向等因素来塑造个体的过程,既是共性化过程,同时也是个性化过程。,(二)社会化的特征,(三)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1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2生活目标。3社会角色行为。4社会行为规范。,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什么是心理
3、发展一般常把个体由出生到成熟在心理方面所发生的积极的连续不断的持久的变化叫做心理发展。,(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标志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反映着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根据儿童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年龄特点和主导活动,把儿童期分为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又称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
4、17、18岁)六个年龄阶段或时期。,(三)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与不平衡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即儿童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个体的新需要和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第二节 少年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少年期又叫学龄中期(、岁),处于初中阶段,是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小大人”特点。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第十三 青少年 学生 心理 发展 教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6313.html